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代大学生消费价值观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代大学生消费价值观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对大学生消费状况进行调查总结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阐述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并从多角度探讨了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而提出了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价值观;消费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155-02

消费价值观是消费活动中的基本观点与态度,是个体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和消费过程等方面的总体认识与价值判断。消费价值观也是影响消费行为的核心要素之一,它决定着消费内容、方式及如何消费等重大问题。因而,具有不同类型价值观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及消费心理必然是截然不同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为2231.7929万人,大学生已成为了一个庞大又特殊的消费群体。作为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对树立社会的科学消费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的消费模式及发展趋势。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对其进行消费教育,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内容。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了以“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的在校大学生。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男女比例约为1:1。

1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

1.1 消费来源单一,消费领域广泛

身处校园的大学生尚未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经济上无法实现完全独立,因而,大部分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家庭供给仍是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来源于家庭供应的占67.9%,需要依靠做兼职补贴生活费用的占22.8%。随着社会的纵深发展,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消费的领域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包括基本生活费、学习消费、休息娱乐消费以及人际交往消费四大方面。数据显示,在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中,食物方面的支出仍然占据着绝对地位,占比达52.9%,恩格尔系数较高。除了传统的消费之外,社会上的时尚潮流之风也在影响着大学生。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酒吧、KTV等新兴的娱乐方式正日渐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在耐用品消费中,电脑、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必备物品。大学生愈加追逐的是电子产品的品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大学生消费的攀比炫耀心理。在人际交往支出当中,大学生的恋爱消费也很高,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支出在200元至400元之间,有极少人高达600元以上。为了追求情感而投入物质,大学生经常难以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此外,同学之间的友情消费也占有不小的比例,各种形式的请客聚餐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大学生消费领域的广泛无疑对其单一的消费来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重了家庭及个人的负担。

1.2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两极分化趋势明显

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大概由500元到2000元之间不等,其中,45.68%的学生的月均生活费在800元-1200元之间,34.57%的学生的月均生活费在500元-800元之间,1200元以上的高消费群体占比为14.2%,500元以下的低消费群体占比为5.55%。各个消费层次较为清晰,大体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高、低两个消费群体呈现出了消费的两极分化趋势。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大多依靠父母提供,每个学生的消费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家庭的经济状况,大学生消费所呈现的两极分化现象源于不同家庭之间的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也极易导致校园的不和谐。

1.3 消费观念理性,储蓄观念淡薄

大学生是经历从校园过渡到社会的一个转型群体,他们所处的社会角色以及特殊的心理发展特征都会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观。在消费品的选择上,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在购买商品时,注重商品实用性的学生占51.8%,考虑当前是否有需要的学生占比为26.5%,这也表明我校学生基本具有较为理性的消费观念。因为消费能力有限,大部分的学生在消费时都是精打细算的,力求物美价廉。在消费地点及方式的选择上,大学生更加注重性价比,对购物地点不太在意,网购及小店淘货都是受大学生青睐的消费方式。以上种种现象表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整体呈理性趋势发展。

在此次调查中,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事先并无计划,事后进行消费记录的同学也较少,不做任何消费记录的同学占比高达38.9%。少部分同学的消费甚至出现透支情况,需要同学、家人的援助,在生活费的处理上缺少周全合理的规划安排。当生活费用有剩余时,30.1%的同学选择购买衣物等喜爱物品。可见,大学生的储蓄观念较为薄弱,有待加强。

2 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生消费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曾有过不良消费的行为,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消费结构不合理,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失衡

大学生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看重物质享受与人际交往,轻视精神消费与学习消费。数据显示,有16.7%的大学生每月用于交际、娱乐方面的费用在200-300元之间,已经明显超出了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的正常比例。另一方面,大学生在购买图书、学习资料等方面的消费比例较低,有12.2%的同学在学习消费支出为100元以下,数额较小。注重物质生活的舒适富足,忽视精神文化消费的享受,这是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一大误区,也将极大的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2 消费盲目冲动,缺乏计划性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对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并且接受能力较强,同时,他们自控能力较差又极易冲动,这样的性格特点也同样表现在他们对消费的追求上。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消费并没有指定明确的计划,随意性很强。有些学生购买商品并不是出于个人需要,而是在广告宣传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下而盲目的购买,这也是典型的盲目冲动型的消费。

2.3 攀比炫耀心理突出,从众趋同消费趋势明显

作为同一个集体中的成员,在群体模式的消费行为中,具有强烈好胜心和表现欲的大学生力争要引领校园消费的新潮流,自然会产生压倒对方力求独领的畸形心理,这种心理反应到消费上,就是相互攀比。有的学生甚至不考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一味地追求名牌,讲究档次,并不考虑消费效用的大小,不仅造成了浪费,也荒废了学业。

在消费过程中,面对自己所不熟悉的新产品,部分大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导致放弃自身的想法,选择跟随大多数同学的看法,因而产生了从众消费行为。作为群体中的一员,大学生渴望归属感,害怕与群体的偏离,从而使得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会受到他人较大程度的影响。调查显示,86.4%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同学、朋友之间的影响。从众消费行为是被动消费,在群体的压力下产生的从众消费行为,不可避免的加重了自身的经济负担,不利于树立健康的消费价值观。

3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有效途径

为了能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提高他们科学的消费意识,学校、家庭及社会需要构成合力,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向他们传输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方式,帮助他们构建健康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3.1 充分发挥高校对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主导作用

(1)把科学的消费观念引入课堂,延伸课堂教育。

高校是大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应当承担起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责任。将消费价值观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教育体系之内,开设相关的消费教育课程、专题,与大学课堂紧密结合,大力倡导健康消费,强调适度消费,反对各种不良的消费观念,帮助大学生学会理性消费,优化消费结构。高校可通过开设《消费经济学》、《消费心理学》、《理财学》等实用性课程,将消费观教育渗透到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大学生对科学消费的认识。此外,学校还可以适当拓展实践课堂,让学生在消费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消费行为的理解,推动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形成。

(2)重视校园文化平台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大学文化品味的重要体现。这种群体文化是以全体师生的共同理想和精神为支柱,以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灵魂,展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理念。育人是高校的首要任务,科学消费观的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应当把培养大学良好的消费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倡导良好的消费氛围,大力普及科学消费观,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理念,通过广泛的宣传,利用校园环境促进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观念。健康的消费观念得以形成,就会对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二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3.2 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消费观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作为消费观教育中的主体,应当认识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帮助自身培养健康的消费观念。首先,应当增强理念观念,提高理财能力。为个人消费编制预算表,按期记录消费情况,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量入为出,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生活方式对消费心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健康消费心理的形成。大学生应当不断地丰富业余生活,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培养兴趣爱好,避免盲目性的消费活动,不断地丰富自身的内心世界。最后,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参与勤工俭学。勤工俭学不仅是帮助贫困学生改善生活条件的一项措施,也能够帮助大学生体会到劳动赚钱的艰辛,珍惜所得,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

3.3 充分发挥家庭在消费观教育中的补充作用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也是基本的消费单位,父母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家长,应当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健康消费的榜样。家长应当自觉摒弃不健康的消费行为,言传身教,引导子女科学合理的消费,培养他们建立勤俭朴素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父母是大学生经济来源的主要供给者,应当及时掌握子女的消费情况,对其消费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配合学校的教育指导。父母应当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有计划的限制子女的生活费用,引导其合理消费,避免铺张浪费,帮助其树立良好的消费习惯。

3.4 充分发挥社会在消费观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一方面,大众传媒应利用自身强大的号召力,加强对社会大众消费行为方式的引导。借助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介工具的传播优势,倡导健康、科学、理性的消费方式,宣传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优化社会的消费风气,治理高校周边的环境,抵制社会上不良的消费倾向,减少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珊.大学生消费观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9,(8).

[2]张建辉.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培养机制分析[J].价值工程,2011,(5).

[3]刘晓芸,高彩云.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刍议[J].商场现代化,2007,(33).

[4]崔新广.加强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引导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6).

[5]吴琪.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