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腹膜后阑尾炎的治疗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腹膜后阑尾炎的治疗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29-01

腹膜阑尾炎在阑尾炎患者中约占5%,是阑尾异位中比较多见的一种。根据阑尾与后腹膜的关系分二种形式:一种为完全腹膜后,另一种为部分腹膜后。因其需临床确定,所以术中正确处理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我院普外科自1998年7月~2009年7月共收治阑尾炎400例,其中发现腹膜后阑尾炎共20例,占2%。完全腹膜后阑尾炎5例,部分腹膜后阑尾炎15例。年龄12~70岁。发病后6小时~3天入院,一般1~2天。病史中有消化道症状占90%,转移性右下腹痛者占70%,术前检查均有右下腹固定压痛点,腹膜刺激征不明显,腰大肌刺征者占70%,另有2例起始为肠麻痹表现(X线检查示小肠胀气明显,无明显气液平面),数小时后,右下腹均出现固定性压痛点。另有2例出现尿路刺激征,右侧肾区叩痛。检验室检查有镜下血尿,表现似尿石症,并伴有小肠及膀胱表现,但右下腹麦氏点均有固定压痛,未有形成包块者,大部分患者采用右到此为止腹斜切口,少部分病例腹直肌外缘切口。

2 讨论

2.1 腹膜后阑尾炎由于缺乏浆膜,故并发症时易穿孔,且炎症不易局限,粘连比较严重;加之位置较深,阑尾固定于腹后壁上,无疑给术者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先寻找阑尾根部,但根据阑尾根部也很难确定是否为阑尾。根据我们的体会,以下几点提示后位阑尾的存在:(1)沿结肠带交汇处找不到阑尾,或仅见部分阑尾;(2)回盲部较固定,回盲部处于腹膜外位,而较常见位置见不到阑尾时;(3)腹腔炎性渗出较术前临床征象要轻,盲肠周围甚或无炎性渗出。

2.2 一旦术中探查肯定为腹膜后位阑尾时,切忌盲目按常规手术方式行阑尾切除术。否则,只会增加手术的困难。我们的处理经验如下:

2.2.1 当阑尾部分位于腹膜后,无法将阑尾游离出腹腔,但阑尾根部已显露并能游离时,可先切开后腹膜,钝性分离阑尾,然后采用逆行切除术切除阑尾;若阑尾远端无粘连易于分离时,亦可采用顺利切除术。我们的资料中大部分采用此种手术方法。

2.2.2 完全腹膜后阑尾,沿盲肠下缘弧形切开后腹膜,游离盲肠,找到阑尾,采用逆行切除术切除阑尾,后腹膜无须缝合。

2.2.3 当阑尾位于腹膜后位或与周围器官粘连严重,分离困难时,此时不宜强调阑尾切除,因勉强切除不但渗血多,且可损伤肠管或系膜血管。手术时先找到阑尾根部,在阑尾根部距盲肠1cm处绷形切开阑尾浆肌层直达粘膜,分离一圈后在基底部结扎切断阑尾粘连,在盲肠上作荷包缝合,包埋残端,而后拉紧切断之粘膜远端,环形分离,将阑尾粘膜层从浆肌层下全部分出,残留的浆肌层创面渗血时稍加压迫便能止血,此即所谓的粘膜下阑尾切除术。

2.2.4 如果阑尾坏疽严重,炎症反应重,组织明显水肿,此时在清除坏死组织、阑尾残端结扎后可不必勉强包埋,用邻边组织覆盖残端即可。此即阑尾根部单纯结扎术。若担心发生残端瘘,须放置引流。

2.2.5 若阑尾根部坏疽、溃烂、穿孔,分离后无法遗留残端,勉强结扎或荷包缝合有粪瘘的危险。此时分离阑尾系膜后,将阑尾提起,在阑尾基底部上两把血管钳后切断阑尾,在钳下部作连续缝合封闭缺口,外加Lember缝合,此即阑尾全切除术。

需说明的是,腹膜后阑尾炎有两种手术入路,若手术前诊断明确,当行腹膜外入路。实际情况是术前难于肯定腹膜后阑尾,拟或考虑其存在而心存疑虑,故腹膜外入路术式较少采用;若手术前不能确定腹膜后阑尾的存在,则经腹入路。

腹膜后阑尾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腹膜后间隙感染,另一并发症为盲肠瘘,一旦脓肿形成,右下腹膜外入路引流为最佳途径。此时,企图切除阑尾相当困难。此种盲肠瘘不与腹腔相通,瘘道引流途径短,只要引流充分,盲肠瘘自然愈合可能性大。若诊断时间较晚,已发生肠瘘,则只能扩大引流,待炎症消退后Ⅱ期手术。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很多局限性脓肿,亦可在严密观察下,采取保守治疗措施获得治愈,阑尾切除留待Ⅱ期手术。

参考文献:

[1] 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2007.10

[2] 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与鉴别,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