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优化变量,提升效果:“四步”教学模式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优化变量,提升效果:“四步”教学模式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储智民,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天津市华明中学八年级语文教师。曾获校级优秀教师、校级管理服务优秀个人、镇级优秀教师等称号。在东丽区教育系统“永远跟党走“辩论赛中获最佳辩手,在东丽区基层团干部五项技能大赛中获优秀奖,所做课在东丽区中小学千人常态课竞赛中被评为优秀课。连续3年参加东丽区“品味书香,享受经典”读书征文活动,分获一、二、三等奖;在东丽区教育系统第二届“读书明理”主题读书月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被评为读书明星。论文《浅谈古诗词教学的“五步”法》《三步一跨越――写景抒情类古诗词鉴赏法初探》分获天津市中小学第十二届、第十四届教研教改成果三等奖。先后有十余篇诗歌、散文发表于《天津教育报》,曾被该报评为“阳光教师、书香人物”。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莱文在卡罗尔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均衡模式”(QAIT)。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受到教学质量、教学适宜性水平、外部诱因和时间等变量的影响。本文提出的“四步”教学模式,正是以此为基础,通过对各教学环节变量的优化,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一步:优化教学目标,让高效课堂“生根”

作为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教学适宜性水平是指教师确保学生准备新课学习的程度。这一变量提示我们,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准备为前提。为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努力做到“两个把握”。

1.把握学情,按需分配。

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应是语文教师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想象出来的,一堂课究竟该讲什么内容以及它的难易程度如何都是由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好的教学目标一定要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学科知识的传授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把握整体,单元教学。

高效的语文教学,一定要走“单元教学”的路子。语文教师要对单元知识作系统化、结构化处理,制定出单元教学总目标。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几篇文章时,通过深挖文本,我们不难把握其中的内在规律:从知识目标层面来看,它们都用到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从情感目标来看,它们都属于成长中的故事,能引感共鸣。这样的教学总目标,会让学生学得既清晰又高效,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步:激趣质疑,让高效课堂“固本”

课堂教学时间在具有外在性和流逝性特征的同时,更具有生成性的内在特点。时间生成性的原理,提示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使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正是基于这一点,斯莱文才将诱因作为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之一。为此,在新课导入环节,我常将学习材料本身的特征(趣味性)和学生自身的特性(好奇心)等诱因结合起来,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激趣质疑。

例如:在学习《好嘴杨巴》一文时,我会故意将原标题中的“巴”字,误写作排行第八的“八”,通过误写,让学生生疑:这样的处理究竟好不好?而后更是以“巴”字为主线,布置一组自学任务:1.他巴结的对象是谁?2.巴结的语言有何特点?3.巴结的目的是什么?4.巴结的结果如何?5.他平时只巴结“权贵”吗?对待平头百姓又会怎样?就这样,从疑问开始,“巴”字贯穿了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逐渐意识到这个字其实是杨巴人格的外化,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第三步:有意义的学习,让高效课堂“生花”

作为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教学质量是指知识和技能的呈现方式在多大程度上使学生易于掌握学习材料。这一变量提示我们,教学的起始点是具有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为依据,提供与学生已有能力相符合的支持系统。为此,在学生自主学习新知时,我特别注意他们头脑里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接点”,以奥苏贝尔的“同化论”为理论支撑,来进行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例如:在学习《艰难国运与雄健国民》一文时,感悟作者的情怀是本文教学重点所在。在解读重点内容之前,我带领学生先是回忆了学习第四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时,我们通过抓诗中三个重点词,梳理出普希金情感的方法。而后告诉学生,此刻与普希金可谓“心心相印”,“请同学们从本文最后一段,也抓取三个关键词,以普希金的心路为模板,把的情怀大声唱出来”。就这样,通过并列结合学习,学生花了不到2分钟的时间,便完成了对本课重点知识的构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步:拓展训练,让高效课堂“结果”

对学习效果进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诸多大家都认同学生个人能力对学习效果的提升作用,而课堂教学中的“拓展环节”无疑是提升学生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在进行文本拓展时,我们必须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有利于巩固所学的文本;第二,有利于再次深化知识,形成能力。下面,仅以古诗词教学拓展训练为例进行阐释。

我们知道,中国古诗词的独特美感在于“中和之美”。为此,在初中三年的古诗词教学中,我旨在通过四次拓展训练,让学生具备如下能力倾向:1.通过景语把握情语;2.通过意象感知诗情;3.体会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的不同风味;4.掌握以动写静的传统技法。具体而言,在学习杜甫《春望》一诗时,我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为切入点,布置了一组与花有关的拓展训练: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提问:“这两句诗所写的景物都是荷花,你们能体会到相同景物背后诗人的不同心情吗?”通过一组拓展训练,让学生初步形成通过赏析“景语”,进而判断出作者情感的能力,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认为,优化教学环节中的变量,是实现高效教学的不二法门。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