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例证为作文增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例证为作文增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常说,课本就是一个作文素材库;我们更提倡大家博览课外读物,常咀时文英华,并注意消化吸收,为我所用,使自己的作文既有深度又新颖别致。那么,平时学习、阅读所得的素材,怎样合理应用于考场作文呢?最常规的方法自然是直接引用,用作议论文中的例证。具体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最恰当的论据凸显精度

所谓最恰当的论据,就是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一句话,就是最能符合论点需要、为论点服务的论据。

要挑出这样的论据,首先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确保论据和论点在本质上相吻合,即二者的内涵是一致的,联系是具体的。例如下面一段文字:

“”与事业之间,也有某种内在的联系,甚至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喜欢养鸽,鸽子放飞时飞得很高,他用目力辨别飞得很高的鸽子,使眼睛灵活自如。这种将业余爱好与专业结合起来的做法,受益可谓大矣!

“梅兰芳养鸽”的内涵有两点:一是表明梅兰芳“”,二是说明京剧大师借鸽子放飞锻炼目力,“使眼睛灵活自如”,使自己塑造的舞台形象更具神采。这就揭示了“”和事业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它和论点的内涵是一致的,联系是具体而紧密的。如果将论据换成“养花”“骑马”“玩蟋蟀”等,就可能和论点只在现象上沾一点边,内涵决不可能一致,联系也必然不具体,这样就扣不住论点了。

其次,要注意论据的推陈出新。选择论据,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感觉陌生、缺乏把握的,必然难以驾驭。但是“熟悉”(相对作者而言)不等于可以陈旧,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尽人皆知的“陈芝麻,烂谷子”,则读来味同嚼蜡,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所以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包含了要选择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新鲜材料。请看2012年浙江卷(考新材料作文“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佳作《卑渺角落里的慷慨》片段:

于是我更愿意成为那在卑渺角落里为他人鼓掌喝彩的人,正因淡然,便更无私与自由。著名影星金·凯瑞的影片《一个头两个大》中有这样一个感人片段:在影片结束时,所有群众演员的相貌与姓名皆得以展示,在惜时如金的好莱坞大片中整整占去五分钟时间。这便是对那些卑微者的尊敬与珍视吧!在主角无上荣光夺人眼球之时,卑微者扮演的小人物在卑渺的角落里做着锦上添花却至关重要的事。他们中有活泼的孩子、美丽的少女,亦有白发如雪的老者,他们只是路人,而那份慷慨、无私的美丽却足以镶于奥斯卡奖杯之上。

在卑渺角落中奉献掌声与慷慨,亦是历史前行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人生在世,有明星可采撷的光芒,亦有卑微者平凡而实在的付出。正如英伦博物馆曾特意留出一方黄金地段,让英国市民展示其家族的历史与个人的生活一样,这何尝不是一种对卑微者的身份证明?那些为伦敦前行奉献的掌声,那些为世界奉献慷慨品质的“路边人”,何尝不是值得世界重视和敬仰的主角?

在这里,作者以影片《一个头两个大》中的感人片段阐释“正因淡然,便更无私与自由”,用英伦博物馆曾特意留出一方黄金地段论述“那些为世界奉献慷慨品质的‘路边人’,何尝不是值得世界重视和敬仰的主角”,其用例新颖,绝不与一般学生雷同,且文章的相关评说情理兼备;同时,它们又与供料中的“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相契合,读来引人深思。

再次,要注意对论据的灵活剪裁。一个可作为论据的具体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可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所以,一个论据往往能说明许多道理。如“史铁生身残志坚”,从作家本人的成长经历着眼,可说明“面对苦难,知足让自己更加愉悦地去克服它。‘知足常乐’,知足是苦难的止痛剂”(参见2012年江西考生的《要知足也要不满足》);从他为我们留下了《合欢树》《命若琴弦》等著作的角度分析,可说明“关于史铁生的一切都没有过去,对于所有面临劫难却又不言放弃的人而言,韶华永驻”(参见2011年上海考生的《停驻韶华》)。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就必须根据论点的需要,在叙述论据时灵活地剪裁。比如《要知足也要不满足》一文,是这样叙例的:

双腿瘫痪、终身只能与轮椅相伴的史铁生,终究是个普通人——他不是神,也曾有过迷惘,想到过轻生,但他终究还是战胜了自己。他明白,尽管不能像刘易斯那样在赛场上跨过鲜红的终点线,但自己还有头脑,还可以畅所欲言。他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化作一泓沁人心脾的清泉,浸润着世人那干渴的心灵。正因为知足,他乐观地面对苦难,从容地面对死亡。如果当初他屈服于苦难,不懂得知足,又何来丰硕的成果?

二、以丰富的论据凸显厚度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论据充实的作文不仅内容厚实,而且会呈现出斑斓多彩、引人入胜的面貌。“材料丰富”有两个条件,一是不同内容具有相对的意图一致性,从而使中心走向鲜明;二是不同内容有各自的代表性,使整体内容具有较大的涵盖性。

2012年广东卷满分作文《各有千秋》就是一个范例。文章在立足试题供料的基础上,专谈“每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灿烂文化”,其核心观点是“与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的时代大放异彩”“若将向往化为创造时代文化辉煌的动力,这个时代必亦有一番美丽的天地”。文中论证严谨而周密,例证、引证各具其妙——尤其是对彼特拉克与周国平言论的精当引述(“我愿回到古希腊那民主的年代,却更愿活在当下,肩负我的责任,将人文主义延展后续”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为全文增色不少。作者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从春秋战国论及近代中国,由古希腊的绚烂文明谈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刺激”时代,字里行间既有对各国各时代所呈现的纷繁多样的文化形态的体认和向往,也有对文化发展的曲折与艰辛的深切关怀和反思(凡此种种,均统一于“春秋百代,各有千秋”之下)。看得出来,本文作者是位把书读透、化为自己思想营养的积淀丰厚的优秀考生。

三、以透彻分析的论据凸显力度

在说理类作文中,例证要出彩,离不开作者对论据意蕴的深透揭示。换言之,切不可事例举过就完事,而要围绕所论证的观点,对所举事例加以分析,或阐述影响,或论述作用,以使论点、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趋于紧密,并使文章见地高超。比如2012年天津卷(考新材料作文“水到底是什么东西”)金牌作文《草色遥看近却无》,从“小鱼的发问”联想到“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张丽莉和吴斌,只是因为他们离我们太近,就如初春细雨中的小草,被方方面面给忽视了”。择取这样一个议题,角度集中而现实针对性强。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概述张丽莉、吴斌的事迹后,入木三分地写道:

有时,人们会生发这样的慨叹:为什么英雄只在远方?我的生活中何日英雄突现?心情可以理解,但认识不能说没有偏差。很多人认为,只有做出惊天动地大事的人才是英雄,只有媒体铺天盖地宣传的人才是英雄。用狭隘与拔高的标准来衡量,称得上英雄的屈指可数。实际上,“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百姓。设想一下,如果张丽莉没有遭遇车祸,如果吴斌没有遭遇夺命的铁片,这两个人是不是可称为“英雄”?很难回答。我们的社会还没有进步到,可以把一个不在“编制”内的教师,一个平凡的司机和英雄联系在一起,哪怕她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他是一个行车十年无事故的优秀员工。

作者的分析富于层次感:先列举“人们”的“慨叹”,引申出“用狭隘与拔高的标准来衡量,称得上英雄的屈指可数”;进而作假设(“设想一下……”),并直抵问题的核心深入剖析(“我们的社会还没有进步到……”),表现出可贵的敏锐与深刻。其行文措辞精当,逻辑严密,于朴实中见功力。

(作者:唐惠忠,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