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探究性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探究性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也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生物实验主题,根据多种思路和方案自行设计、组织和展开实验,这样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又能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学会在实验过程中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必先变化。实验探究教学就是在这种新课程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式。那么,如何做好这种新课程背景下的探究性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呢?笔者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中的探究性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为例,浅谈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实验内容——《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食物营养成分的种类和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而安排的一个探究实验。经过一个学期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与要点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本课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交流以及小组之间的比较中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探究能力。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笔者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课堂组织:

一、创设情景,导入教学

用课前准备好的热馒头,让一至两个学生分别品尝大小一样的两小块馒头,第一块不要细嚼,放到嘴里很快咽下(注意馒头的大小要以不仔细嚼也能咽下为宜),第二块馒头则通过慢慢嚼碎后再咽下,然后让他们向全班同学说出这两块馒头的不同味道。这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同样的两块馒头放在嘴里,细细咀嚼的有甜味,不细咀嚼的就没有甜味呢?”老师:“同学们都知道,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而淀粉是一种没有甜味的糖类。人的口腔中有牙齿、舌头、唾液等,我们吃食物时都要经过口腔中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混合。那么细细咀嚼的馒头为什么能让人感觉到有甜味呢?这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吗?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由此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并设计方案和实验来验证。那么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以及与变化有关的因素?这样,很自然引入下一个过程。

二、提供相关资料,组织设计方案

面对所提出的相对复杂的探究课题,让学生直接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往往感到束手无策,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提出一些细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的方式使实验设计方案逐步完善:

1.引导学生通过课本的提示设计实验。

2.强调对照实验的设计与变量的控制。

3.参与一个小组设计指导。

4.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鼓励创新。

三、分析实验方案,全班交流完善

选派1-2个小组为代表在全班展示其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小组间进行互评。由于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获得了许多的知识和能力,这时都能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和引导,各小组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小组讨论完后,教师在全班总结,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怎样保证一个变量?

2.馒头的大小质量是否应该相同?

3.怎样才能尽快地获得较多的纯净的唾液?

4.实验装置在37℃的水温中保持多长的时间最适宜?

四、实施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的现象

各小组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在等待实验现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预测每组的实验现象,设计记录实验现象的表格。如下表格:

五、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各小组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把实验现象填写在记录表格中。联系实验假设,讨论后得出实验结论:

如果有的小组得出的现象和结论不一样,可引导其分析原因,并改进。

六、总结提升,学以致用

通过本节探究,学生知道了口腔是食物消化的起始部位,食物在口腔中经过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与唾液的充分混合都有利于食物的消化。然后让学生试着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吃饭时为什么要细嚼慢咽?经常吃饭泡汤有什么不好?

总之,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但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教师要了解学生设计实验和实施实验的困难所在,精心设计讨论交流题,引导思考,引导解决问题;课前还要准备好实验的材料及用具,配制好相关的溶液。课堂上教师要有序地组织好探究活动,包括明确探究任务、合理安排时间,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

(作者单位:贵州省凯里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