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部研究城镇防灾救灾系统工程的力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部研究城镇防灾救灾系统工程的力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239.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372(2011)03-0120-01

城镇是一定地域内的济、政治、文化中心,具有聚集性、整体性、关联性、局域网络性、动态性等特点。城镇系统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其灾害除具有一般灾害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特征。主要表现为:(1)灾害损失的严重性。由于城镇人口密集,济发达,各类设施高度集中,发生在城镇的灾害往往给城镇带来巨大损失。如1976年唐山地震,造成总济损失300多亿元,人员伤亡达40多万。相比之下,发生在非人口稠密地区的地震造成的损失会小得多。又如,城市暴雨会伴随雷击和高压线断落,并造成局部积水或火灾;在大城市发生的暴雨灾害的直接济损失往往达到数百亿元。(2)灾害的连发性。现代城镇的各个子系统之间不仅在空间上,而且在功能上高度关联,相互之间有很强的依赖性,城镇任何一次能量较大的灾害都有可能引起多种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并通过灾害链产生连锁反应,扩大灾害损失。如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引起大火,火灾损失远远超过了地震造成的直接损失。(3)灾害原因和结果的人为性。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为因素已成为城镇灾害的主要致灾因子。人为因素不仅会诱发人为灾害,还会诱发某些自然灾害。如操作不慎引起化学事故,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等。二是人为因素对城镇灾害的扩大作用显著。由于人为原因,城镇建设中存在许多不合理因素,_邑灾害发生,它们就会扩大灾害。例如,1985年墨西哥地震,当时地震震中距墨西哥城400公里,但墨西哥城却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事后人们在分析原因时,把人为因素的扩大作用列为最重要的原因。(4)灾害损失与城镇建设的同步增长性。随着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灾害损失也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因为城镇发展意味着新的灾害源不断增加,受灾体不断增加,人口不断增长,财富更加集中等等,这不仅使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加,而且使同等强度灾害造成的损失增加。据研究,由于“雨岛效应”,城镇上空雨量较农村地区一般可增加5%~10%。同时城镇建设使城镇用地的不透水性增加20%~90%,水淹区的财富含量随城镇发展而增加,使城镇洪涝灾害日益严重。城镇及城镇灾害的上述特征,使得城镇历来成为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的重灾区。可以说,城镇的发展就是人类在与灾害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进入21世纪,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发生了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城镇防灾减灾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此背景下,在同济大学济与管理学院前院长、上海防灾减灾研究所前所长、博士生导师沈荣芳教授直接提议、支持和指导下,由沈教授的弟子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于庆东教授、复旦大学济管理学院张显东教授和上海市民政局优抚处副处长钦培坚硕士等组织撰写了《城镇防灾救灾系统工程》一书,并由济科学出版社于2011年5月出版。

本书在总结吸收国内外已有的若干研究成果和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系统工程学、灾害学、济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知识,对城镇防灾减灾系统工程进行了研究。内容涉及到城镇灾害基本性质、城镇灾害的成灾机制、城镇灾害风险分析、城镇减灾规划、城镇防灾救灾管理信息系统、城镇灾害管理中的组织机构、城镇灾害与保险、城镇灾害与法律、城镇灾害损失评估、城镇灾害灾情分级等内容。在研究方法上,该书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对策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既有城镇防灾救灾问题的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既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又有对策建议。

该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于:(1)运用系统工程学方法对城镇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城镇灾害系统的特征和成灾规律、城镇灾害管理的内容和重点、我国城镇减灾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我国城镇防灾减灾系统工程框架。(2)在对灾害风险进行辨识的基础上,对城镇灾害风险分析的内容、步骤与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为城镇灾害风险分析提供了基本框架。(3)应用系统工程学方法和组织理论,研究城镇防灾救灾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模式以及实施办法,并借鉴国外典型城市防灾救灾组织机构设置的验,提出了某案例城市基于城市防灾救灾中心的灾害管理组织设计构想。(4)在对保险的概念进行辨识和保险基本原理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城镇灾害保险的内容和灾害保险的设计进行了分析,为建立完善的城镇灾害保险制度和减轻城镇灾害损失提供依据。(5)在对城镇灾害损失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别对灾害直接济损失和间接济损失的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城镇灾害损失评估提供依据。(6)在分析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两种新的城镇灾害灾情分级模型一城镇灾害绝对灾情分级模型和综合灾情分级模型,并探讨了它们在评估台风、暴雨灾害灾情中的应用。(7)根据城镇防灾工程项目的特点,对防灾工程项目评估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防灾工程投资效益函数与分析模式、灾害对济系统的间接影响及其量化分析进行了探讨,为评价防灾工程项目提供了参考依据。

总之,该书作为国内近年来研究同类问题的学术专著,在理论上,填补了城镇防灾救灾系统工程领域研究的某些空白,创新和发展了城镇防灾救灾系统工程研究;在实践上,该书实现了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有机结合,对指导城镇防灾救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书既对学界朋友有―定的参考价值,也可供我国城镇灾害管理部门、城镇灾害研究部门和关心城镇防灾救灾的相关人员参考。希望此书能为我国城镇防灾救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