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建构初中语文课堂文化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建构初中语文课堂文化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课堂文化的主角是学生,是关于人的文化。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初中生渴望来自于成人,特别是来自于教师的尊重与平等相待,用和谐的课堂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实现“平等民主、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的生本教育理念中,初中语文教师应把中心和重点放在课堂文化上,营造学习氛围,点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 课堂文化教学资源语文能力

课堂文化是指营造一种“以生为本、关注对话、预设生成、多维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倡导采用对话、自主、生成型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语文教学是一个积累和转化的过程,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于语文知识之间缺乏紧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不少教师对语文教学偏重于感性,忽视了课堂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构建课堂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水平。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构建语文课堂文化呢?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与同行们一起商榷。

一、重视对话是营造语文课堂文化的前提

对话论认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话关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是一种对话实践,而学生的语文能力则是一种对话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传统的语文课堂存在专断、单调、失语现象,缺乏有效的对话,因此,构建对话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思考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落实对话教学是建构语文课堂文化的前提条件,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策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在激情中、思辨中、探究中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伙伴“对话”,在有效对话过程中还原课堂本真,实现知识的积淀,人文的浸润、智慧的构筑。课堂对话其实就是不同群体文化的展示,有强势和弱势文化之分。个体文化的差异会造成话语权的不平等,如果没有构建正确的课堂对话文化,不同的思想、价值观就没有平等的话语机会。外在的话语机会如果失去,内在的思想就不会得到碰撞,精神就不会得到成长,认知水平也就不会得到提高。自然地,言语能力更不会得到提升。对话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建构课堂文化的主要渠道,更是生活中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话是教师与学生以课程内容为问题,共同去生成新问题的过程,改变过去那种“传话”、“独白”的方式,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备增。新课程教学对话,就是“让学生说话”、“让学生学会说话”、“善待学生的奇思妙想”、“给学生以积极的回应”。组织对话交流是构建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捷径和平台,教师要创设对话情境,组织鲜活的对话形式,把学生带进问题解决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的世界中,使学生全情投入。对话交流的形式多样,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对话策略,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教师以自己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真正放松入境,教师要设计与安排让每一位学生有对话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正确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回应、学会评价,以达到提高对话质量的目的。

2.教师要有意识的主动让位,大胆放手,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对话中,实现真实交流、心灵沟通。

3.要给学生一定的对话交流时间,做到对话过程环环相扣,要善于捕捉学生问题的闪光点,优化对话内容,注意对话的丰富性、连贯性和创见性。

4.在对话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一个儿童的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在经常倾听成人间的对话或与成人对话的过程中实现的。

二、挖掘资源是生成语文课堂文化的保证

叶澜教授认为,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每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传统的资源观认为,只有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等才是课程教学资源。而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学生本身也是珍贵的教学资源,他们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带着自己的思维方式、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在师生交往中不断生成新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及时挖掘、捕捉生成的教学资源,实现“不曾预约的精彩”,这种精彩是生命课堂的灵性之花、创造之花、智慧之花。营造生命成长的课堂,使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这样,课堂就成了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舞台,也成了一方精彩纷呈、智慧飞扬的天地。

1.挖掘生活素材,丰富写作资源

落实语文生活化的教学观是打造课堂文化的渠道之一,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当地的民风民俗、历史遗存、文学艺术、建筑风格等资源优势,关注学生的参与和情感发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鼓励学生勇于说真话、敢于表达、善于发表创见,把学习“小课堂”与生活“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民族地域文化课堂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每学期,我都周密安排,带领学生收集民间故事、歌谣、谚语、歇后语等,让他们在讲述民间故事、风俗习惯,听山歌、赏对联等过程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

2.开展课外读书活动,提升文化内涵

我要求学生平时多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读报刊,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体验,为提升文化内涵服务。

三、自主学习是建构语文课堂文化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运用元认知策略、动机策略和行为策略,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具有自主性、有效性、相对性等特征。教师应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或方法发生争论、意见难以统一时适当集中,进行点拨;当学生对问题百思不解时适当讲解,进行引导,但教师的引导应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当学生迷茫时,不是轻易告诉答案,而是引导他们怎样思考;当学生困惑时,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们内在的潜能,不断激励学生寻找求知“钥匙”的勇气。

在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文化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巧妙引导,创设灵动的生命课堂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浮想联翩、妙趣横生、创意生成的智慧沃土。如今的语文教科书一改过去的老面孔,如沐春风,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鲜明的主题。教学时,尽可以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引导学生自学课文,而不是教师的“满堂灌”。教师应做到四“不”,即学生已懂的不讲;学生通过自读、思考能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伙伴合作学习能解决的不讲;重要的问题教师有意讲不清楚,巧设陷阱,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练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根据他们的学习实际,选择最佳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巧妙引导。例如,教学《散步》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所发现的浓浓的亲情;教学《紫藤萝瀑布》时,可以让学生谈谈对生命的理解;教学《社戏》和《童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童年;教学《风筝》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曾经受过的伤害或对别人的伤害;等等。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让学生畅所欲言。

2.解放时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一节课要给学生一半以上的时间去读、去思、去说、去写,让所有的学生充分“动”起来。不要把学生的读书活动和动笔操练作业一起布置,避免学生为了完成书面作业而虚化了读书思考,也不能以尖子生读书的速度来安排读书时间,应当有较充分的时间让所有的学生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独立读书学习。例如,我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这样设计:细读课文后,让学生来谈谈孔乙己的认识或评价。不求其全,但求有自己的体会。给学生留了17分钟的准备时间。学生细读课文10分钟后,教师给予2分钟让学生在座位上就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作自言自语的准备,然后又给予学生5分钟作为同桌或四人小组交流互动的时间,最后让学生自如地作课堂对话反馈。这样,学生的反馈见解深刻、独特,超出了教师的预想。正是这时间的预留,使学生能在后面的对话中有效、自如、坦诚地敞开心扉,放飞思想,将教学推向高潮。

3.民主放权,让学生自由选择

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实施民主化教学,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愉悦地学习,我们就要尽量给予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方法的自,学习结果的评价权。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始终保持平等,这样就能把学生与教师从相互怀疑,缺失友爱的气氛中解放出来。

四、问题探究是拓展语文课堂文化的延伸

我国古代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传统思想。不少学者认为,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最重要的是问题探究。在教学中以问题为纽带,以教学内容化作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1.树立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学生只有对解决问题充满信心,才能使自己在探究过程中不论成功或是失败,都能精神振奋,勇往直前,不断克服探究的障碍,取得探究的最后胜利,让学生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从内心深处感悟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探究的问题,教师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给予必要的探索时间,教师还可作适当的提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用放大镜看待学生,捕捉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亮点,及时进行评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励、被信任时,他们探究问题的信心就会不断地在一次次成功的基础上树立起来。

例如,我在教完《我的叔叔于勒》后,组织学生讨论、思考,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延伸性的问题:“这次哲尔赛岛旅行后,菲利普一家还会不会每星期日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等候于勒?”“菲利普一家以后能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吗?”“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这样,不仅巩固和深化了对课堂内容的学习,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信,收到了预设与生成兼顾的教学效果。

2.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正确的指导不仅会拓宽学生的探究思路,而且能使学生明确目标,更加自信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避免他们陷入探究误区。教师正确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对探究的进程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让学生在讨论中合作学习,对问题发表不成熟的看法,也可从问题出发,追溯解决问题的各种步骤,从而解决问题;当学生努力后还是无法解决时,再进行适当的点拨。

例如,我在教学《孔乙己》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作者用了“大约”和“的确”看似矛盾的模糊语言,使结局产生悬念,孔乙己到底有没有死呢?谈谈你的看法。在一番讨论中,学生逐步明确,“大约”是我没有亲眼看见,不敢妄言,有故作轻松,实则沉痛无奈之态;而“的确”是因为社会环境冷酷,身被恶势力打残,只能坐着用手走路,生存乏术的孔乙己必然走向死亡。像这样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与思紧密结合,实现了高效课堂的精彩。在语文课堂文化的建构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着眼于培养学生上课的专注能力;

(2)要立足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要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控制力。

初中语文课堂文化的构建是一种教学策略,旨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和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只有重视语文课堂文化,大语文教学观的落实才能出现亮丽的风景。如何提升语文课堂文化的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3)

[2]龚春燕.好课,因有效对话而精彩.人民教育.2009(20):53

[3]陈明华.新课程视野下课堂教学文化的构建.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8)

[4]民,颜景山.初中语文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4)

[5]马兰,项海刚.生成学习方式及其在教学中的探索.全球教育展望,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