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江苏艺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江苏艺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中国正处于一个文化艺术事业积极转型以及文化艺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逐步深入的社会变革已把当代中国的艺术生产活动历史地带入了“产业化”的发展阶段。本文从艺术产业的概念界定出发,在对江苏艺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评析的基础上,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江苏省艺术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艺术事业;钻石模型;艺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

一、艺术产业的概念界定

艺术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学科,在所有的理论问题中,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概念界定问题。目前,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实践层面,国内外学者对这个问题都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中南大学欧阳友权教授对艺术产业的定义是“以企业组织方式从事艺术商品生产和艺术服务经营活动的行业,主要有文艺演出业和艺术品经营业等”;北京师范大学周星教授对艺术产业的定义是“艺术产业是按照一定的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艺术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加拿大的哈利•希尔曼•沙特朗在《论美国的艺术产业》一文中将艺术产业定义为“艺术部门”,它包括所有的营利的、非营利的和公共的企业、合作的和不合作企业及私有个体企业。例如,广告、时尚、产业和产品的设计以及互联网、杂志和报纸出版家庭娱乐硬件和软件等。从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分类标准中不难看出,文化产业的各个部分或者以艺术为核心内容,或者与艺术交织在一起,以艺术为形式或通过艺术提高自己的表现形式。因此,在很多著述中以文化艺术产业代替文化产业。但是,艺术产业只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有不同于文化产业的其他部分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将艺术产业从文化产业中剥离出来单独研究,无疑将更有利于发现艺术产业的规律与特点、有的放矢地制定艺术产业的发展战略。

综合以上观点,本文所谓艺术产业,是指按照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方式来从事艺术产品的生产、流通、经营和服务性活动的行业。也就是说,艺术产业是对艺术中可以走向市场和用产业方式运作的那部分艺术行业、艺术产品和艺术服务的总称。它主要包括影视制作业、音像业、艺术演出业、工艺品生产业、艺术品交易业、艺术经济业等行业。

二、江苏省艺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整体经济规模得到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此同时,艺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已经从初始的自发、无序阶段,向产业实践层面的“自觉”和管理层面的“有序”迈进。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逐步超越物质需求,更注重“服务和舒适――保健、教育、娱乐和文艺――所计量的生活质量”,艺术产业对江苏省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贡献与日俱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数据统计上的不连贯和缺失,我们在此仅从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表演场馆两个角度对江苏省艺术产业的整体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1、艺术表演团体整体初具规模

(1)截至2007年,江苏省已经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27个,包括话剧、乐团、戏曲剧团等,其剧种构成见图1。(数据来源:2007年江苏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概览)

(2)艺术团体从业人员5224人,其中高级职称757人,中级职称1677人。按隶属关系分省级从业人员706人,地市级2583人,县市级1935人,其人员构成见图2。(数据来源同上)

(3)艺术剧团上演剧目306个,演出场次37.8次,共参加国内演出37.7次,2007年实现演出收入达9849.1万元,较上年增加2237.5万元,从2002到2007年演出收入翻一番。(具体见图3)

2、艺术表演场馆发展势头迅猛

截至2007年,江苏省共拥有艺术表演机构83个,从业人员1990人。2007年共演出8.8万场次,比2005年增加4万场,比2006年增加2.8万场次;每次演出观众合计高达1212.8万人,较2005、2006年均有大幅度提升;营业收入达7785.4万元,比2005年提高了约20%。2005-2007年平均每一放映场次的观众人数逐年递增,2002-2007年平均每一演出场次的演出分成收入和放映场次的放映分成收入均有较大幅度上升。(具体详见图4和图5)

3、与此同时,江苏省还拥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16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高达99.8%。每年举办的省级大型美术、书法展览都在30次以上。江苏省己经拥有人民剧场、紫金大戏院、江南剧院三家大型艺术表演场馆(图6为省级表演场馆席座数构成情况),并且形成了音像、文物、艺术品等一大批文化超市,古玩书画市场,民间工艺品市场等。

三、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江苏省艺术产业各影响要素优劣势分析

本文认为波特的钻石模型将影响产业的各主要因素条分缕析,便于认清艺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因此,本文拟综合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同时立足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环境,从艺术产业自身的特点出发,吸收其他理论的成果和方法,借鉴国内外艺术产业的成功案例,对江苏省艺术产业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江苏省艺术产业的战略对策与建议。

(一)波特钻石模型的一般概述

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教授在1990年于《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和钻石理论模型(图7)。

波特认为产业的发展有特定因素,而不同的因素相互影响造成产业多变的形态。因此他提出以钻石结构模式来比较且解释产业在不同国家的发展情形。此一架构将产业发展的基本因素分为六个主要部分: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援性产业、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程度、机会以及政府。

(1)生产要素指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特殊表现,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地理位置与基本建设等优劣条件。

(2)需求条件主要指国内市场对产业所提品或服务的需求,旺盛的内需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最直接动力。

(3)相关产业和支援性产业的表现主要指相关产业与上游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企业的策略,结构与竞争状况主要指产业内企业的组织与管理形态以及竞争的情形。

(4)提高产业竞争力最终要落实到提高企业竞争力。

(5)机会变数是指某些状况发生会改变国家的竞争优势与产业环境。如基础科技突破、全球金融市场或汇率的重大变化、生产成本突然提高与战争。

(6)政府透过政策工具与手段会改变产业的竞争环境与条件,如政府的补贴政策会影响生产因素、金融市场的法规或税制会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这些因素可能会加强本国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速度,也可能是造成本国企业发展迟滞不前的阻碍。

波特强调产业的优势在于各项基本条件的互相配合,藉由这些关键条件配合的状况,可以评估产业环境的变化与改变的效果。因此配合特有资源条件与优势,经过分析及评估,可以提供有效的资料,促使政府制定、执行、控制与规划最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江苏省艺术产业各影响要素优劣势分析

1、生产要素优劣势分析

根据波特教授的分类方式,生产要素可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是“先天”的,或者只需少量投资即可获得,包括天然资源、地理位置等;高级生产要素是“后天”的,需要在人力和资本上大量、长期持续的投资,从而价值也较初级生产要素高,包括高等教育人力、现代化通信的基础设施、以及各大学研究所等。简而言之,艺术产业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文化艺术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等几个方面。

(1)文化艺术资源。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极为丰厚。吴文化、汉文化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渊源。江苏无论在文化艺术人才、文化艺术产品、艺术资源,还是艺术创造力、影响力,都在全国享有较高地位,为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在历史的演进中,江苏形成了吴文化、楚汉文化、维扬文化和金陵文化四大区域特色文化,培育了一批文化名篇佳作。境内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从1982年起,国务院先后三次(分别是1982年2月8日、1986年12月8日、1994年1月4日)批准并公布了99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江苏省共有南京、苏州、扬州、镇江、常熟、徐州、淮安七座城市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另外,根据国务院于2007年和2009年《关于同意将江苏省无锡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和《关于同意将江苏省南通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江苏总计九座城市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此外,江苏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地方戏曲表演艺术品种众多,名家迭出。现存的戏种有20余个,影响较大的有昆剧、锡剧、淮剧、扬剧、滑稽剧、淮海戏、柳琴戏、梆子戏等。江苏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文化资源是江苏艺术产业的传统优势,为加快艺术产业发展,建设艺术大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受观念与人才的制约,江苏省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艺术价值的挖掘利用贫乏,只是把艺术看作一种意识形态,一种公益性事业,而没有把它堪称是能够创造和带来巨大社会财富的生产力形态,从而导致文化艺术资源占有意识和创新开发意识相对薄弱,产业开发更是近乎空白。目前,本土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全面评估,艺术产品品种不丰富、特色不鲜明、包装不时尚、缺乏独特的视角冲击力的二次开发。各种文化资源要素得不到市场认可,产品链接和营销整合,难以完全转换成产业资源。

(2)人力资源。

近年来,江苏大力培养拔尖人才,实施“五个一批”人才培养计划和艺术名家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哲学社会科学家、作家、艺术家、出版家以及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人和一大批优秀文化艺术专业骨干、优秀人才。2002年江苏颁发《关于构建江苏文化人才高地的若干意见》,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着力培养、引进对江苏文化发展具有较强适应性、支撑性的高层次文化专业人才、文化科技人才、文化管理人才和文化经营人才。实施建立完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文化人才储备战略、加大成果的奖励力度、建立文化人才高地建设专项资金、建立高层次文化人才津贴制度等一系列举措,加快江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江苏是教育发展水平发达的大省,省内汇集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大、南京艺术学院、苏州大学等众多知名高等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上千名专业艺术人才,为艺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例如在培养动漫专业人才方面,江苏省有12所院校开办了动漫相关专业、有4个国家动画基地。

虽然江苏省艺术机构中的艺术专业人才众多,但艺术产业人才数量不大、素质不高,总量十分匮乏,高校培养的人才难以符合企业生产的需求。2005年至2007年江苏省艺术科研机构从业人员增长缓慢,截至2007年江苏省艺术科研机构从业人数在全国31省中排名第十六位,仅有81人,仅占全国的2.4%,而与之发展水平相当的浙江省相比尚不足浙江省的一半(187人)(具体详见图8)。艺术产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既影响艺术受众的接受力和参与度,也影响艺术产业人才队伍的战斗力和竞争力。

艺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在于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需要既懂经营又懂艺术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高级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使得江苏省充沛的艺术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而被闲置,也由于开发混乱而使艺术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艺术产业经营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江苏省艺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优秀艺术得不到有效传播和认同的根本原因。

(3)资本资源。

艺术产业的资本资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本地资本投入,二是吸引外来资本。江苏是经济大省和经济强省,这使得江苏有着雄厚的本地资本。但由于江苏艺术产业相对落后,尚未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因此在吸引外来资本方面还较弱。

(4)基础设施。

近年来,江苏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构建覆盖全省、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据调查,淮安市自2001年以来,共投入2亿多元,建成了大运河文化广场、市博物馆、市文化艺术中心大楼、淮海剧团艺术综合楼、荷芳剧院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县区“两馆”建设进步明显,涟水县新建图书馆4078平方米,金湖县新建图书馆4260平方米,楚州区新建文化馆3425平方米,洪泽县新建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文化中心。

尽管江苏省文化艺术基础设施情况得到了一些改善,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2005年,江苏共有群众艺术馆14个,而山东、河南均为18个,广东则高达22个。人均公共图书占有量为0.4册,尚不及上海的八分之一。广东省早在1998年就建成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星海音乐厅”,建筑面积共1.8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音乐厅在促进该省音乐事业发展和满足群众音乐欣赏的需求并逐步形成对高雅艺术喜爱、尊重、崇尚的社会新风气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上海于1998年建成了上海大剧院,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内有大、中、小3个剧场,还有芭蕾舞排练厅等辅助设施,音响、灯光设备先进,其总体设施水平目前在亚洲仍名列前位。

2、市场需求优劣势分析

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艺术产业作为服务于人类精神领域的产业,是人们在满足生存需求后才可能创造出有效需求的产业。因此,其市场需求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比如: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结构的变化等。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艺术需求属于高层次的需求,对其需求是随着收入的增加逐步递增的。在江苏,相对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江苏艺术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2007年江苏省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2.6万亿元,位居全国第3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3928元,位居全国第5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7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61元,居民收入水平均比2005、2006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具体详见表1)。这些都为江苏艺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大众对文化艺术消费的需求稳步上升,为艺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但是就目前来说,江苏省艺术消费成熟度不高,消费需求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以淮安为例,县区偏重和热衷于举办各类节庆文化活动,乡镇一级文化工作的投入严重不足,乡镇文化中心(站)普遍出现被挤占、挪用、出卖、拆除等现象。全市原有162个文化中心(站),机构改革后,被合并为131个文广站,其中仍作为文化阵地的有74个,占总数的56%;挪作他用的26个,占总数的19.8%;被出卖、租赁、挤占的19个,占14.5%;拆除的12个,占总数的9.16%。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流失严重。这些情况导致了农村文化生活普遍较为贫乏。许多农村居民最主要的消遣方式是逛街、赶集、喝酒,主要的娱乐方式是打牌、聊天、看电视,日常生活中既看不到像样的文艺演出,又得不到适时的信息与急需的知识,精神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再如,戏曲产品也是本土化很强的产品,但由于创作、投资和体制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致使众多演艺人员无戏可演,同时广大消费者却又无戏可看。

3、相关产业集群优劣势分析

艺术产业是一个范围很广、包含内容很多的巨大的产业群,艺术产业的发展和形成也必然离不开相关辅助产业集群的强力支撑。

(1)信息传媒产业。

艺术产业与信息传媒产业的相互结合是一种国际趋势。数字化技术使艺术产品的内容可以转变成电子信号串,在不同的载体间流动和显示。传媒网络化、信息多媒体化、传输移动化、服务个性化、出版多样化、管理智能化这些优势将为艺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必将成为艺术产业发展的增长点。二者的普及与融合为艺术企业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便利。目前,江苏卫视是一个覆盖面广阔的电视台,在全国占有一定的收视率份额,其作为江苏文化艺术形象的对外宣传平台,利用现代媒体的强大媒体放大效应,展示了江苏的历史和文化艺术建设成就。总之,江苏要通过媒体,整合文化艺术资源、形成合力,展示艺术强省的竞争力。但是把江苏省信息与传媒业发展状况放在国内或者全球的大环境下就会发现,江苏是信息应用大户而不是生产大户,而传媒业虽然在近几年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与外省和国外强势媒体相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占优势。

(2)高科技产业。

就艺术产业发展研究方面来说,对其具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世纪高科技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技术支撑。新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产业支柱。江苏本土艺术产业必须与高科技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包括前期的生产制作,如何传播如何进行宣传,在电脑多媒体普及的情况下,更多的是艺术产业从手工转变为大批量的工业性生产。国际上获得高票房率的影片《指环王》、《星球大战》、《阿凡达》等一系列电影中的超炫特技或庞大的场景无一不是利用高科技的结果。

高科技满足了大众对艺术欣赏的高水平要求。高科技背景下的表演艺术比传统的表演艺术更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各种高科技的声光电使整个舞台形成宏大或梦幻的感觉,使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大大得到满足。高科技还可以使艺术产业得到扩充。比如CD、DVD的出现使得艺术表演被记录并可永久性保存下来。就江苏目前而言,虽然高科技产业发展迅猛,在全省范围建立了各种高新技术园区,但是真正将其应用到艺术产业领域并将其转化为艺术产品成果的能力还与国内外艺术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存在着巨大差距。

(3)旅游产业。

随着近年来“孔子热”、“丽江热”、“热”等文化旅游的兴起,相关产业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旅游业的发展和支撑作用。徐州、淮安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地区具有以汉墓、汉兵马俑等大量两汉历史文物为支撑的“汉文化”,淮安地区具有以淮扬美食、民间工艺品为支撑的“淮扬文化”。江苏快速增长的旅游业为艺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消费市场。江苏省旅游资源丰富,2007年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周庄古镇景区等5处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12处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14处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

截至2007年,江苏全省共有1582家旅行社,比2006年增加了104家,其中国内机构1501家,国际机构81家。2001-2007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迅速增加,截至2007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512.5人次,较上年增长15.1%,约为2001年的2.8倍,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4.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4.4%,约为2001年的4.23倍;接待国内旅游者2.32万人次,较2006年增长16.6%,约为2001年的2.86倍,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08.3亿元,较上年增长24.6%,约为2001年的3.71倍。(具体详见图9和图10)

4、艺术企业战略优劣势分析

艺术企业是艺术产业的核心主体。因此,企业战略直接关系到艺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企业战略主要包括企业在生产运作、市场竞争和营销等方面的战略。

(1)艺术产品的生产运作。

生产运作环节主要包括产品的研究、创作、制作、开发等。从发展艺术产业的角度来看,江苏省的许多艺术作品虽然在全国获得大奖,但产品的市场取向不明显,艺术的创造和享用不能通过企业实现全部产业化,艺术产品中的艺术标准不能够被当作商品来出售等。因此,急需引导创作具有产业开发价值的艺术产品。

(2)艺术企业间的市场竞争。

江苏相对于上海、北京、广州等艺术产业发达省市,艺术企业具有自己的地域特色,也具备实行产业化战略的条件,正在逐步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品牌名优、主导市场的国有或国家控股的大型文化艺术企业和文化艺术集团。但是就江苏省内来说,本地中小艺术企业的集团化发展缓慢,大型艺术企业与中小艺术企业之间缺乏专业化分工合作,没有形成艺术企业之间形式多样的联盟组织和艺术产业集群。全国已建立了颇具规模的艺术产业集群,如北京的大山子艺术中心(“798”艺术区)、上海的春明艺术产业区、广西中国-东盟文化艺术产业园区等,深圳的大芬村等。

(3)艺术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艺术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是产品最终要走向市场的重要环节。营销包括营销技术与营销网络。在消费者的时代,品牌营销是营销技术中一个重要的手段。近年来我国不少开发非常成功的文化艺术产业品牌,都是以传统文化资源为根基和平台,经过良好的创意包装和精心打造而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广西挖掘传统民歌资源,策划出《印象•刘三姐》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节目,2006年接待观众120多万人,票房收入1亿4千多万元。浙江歌舞剧院下属的浙江民族乐团,立足江南传统丝竹音乐打造出一台“中国新春民族音乐会”,继2006年春节在西欧5个国家10个城市演出11场以后,2007年春节又到北欧6个国家14个城市演出15场。由于在国外广受欢迎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文化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品牌项目”。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都是依托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改编和再创造,成为扬名海内外的文化演艺品牌。

江苏省与之相比则存在巨大差距,以品牌模式来发展艺术产业尚未成为主要的营销手段,江苏艺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之中,其品牌贡献率较低,江苏艺术业的国际、国内知名度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另外,营销网点是企业推销产品和服务的前沿阵地,其主要功能是产品销售、市场调查、营销宣传、技术支持和市场开拓。营销网络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技术将配送中心、营销网点、信息体系和信息系统等联系在一起,形成覆盖较大区域市场的营销网络。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来看,企业一旦在消费者中建立了自己的营销网络,将构成后入者进入该市场的壁垒,从而在相当长时期内获得超额利润,控制大部分市场份额。由于营销人才的缺乏,江苏艺术产业还没有形成完善和强大的营销网络。

5、政府行为优劣势分析

政府行为主要包括政策、管理、政府宣传和财政投资等几个方面。

(1)产业意识比较淡薄,重点扶持艺术产业的政策相对匮乏。

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倾向于本地的经济建设而对意识形态层面的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过于强调艺术的公共产品属性,这是艺术产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对文化艺术产业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江苏省人民政府对发展文化艺术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起具有江苏特色的、结构合理、机制灵活、具有创新能力的文化产业体系,使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的目标。

(2)体制改革与市场管理相对滞后。

江苏省很多文化艺术部门仍然采取国有国营的经营方式,经济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与落后的文化管理体制之间矛盾加大,这是艺术产业发展缓慢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规模化、集团化经营是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而相对落后的管理体制成为我省艺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一大阻力,严重影响着我省艺术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为了改变这一落后体制对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影响,江苏省各级地方政府逐步开始实现从传统的对自身直属文化事业机构的管理向现代的文化公共行政管理的转变。广电、文艺演出、报业、出版这四大文化产业支柱领域率先进行了体制改革与身份转变,先后成立了江苏省广电集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江苏省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和江苏新华日报报业集团等六大文化产业集团,为江苏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创造了市场主体条件。与此同时,江苏省的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逐渐把原属自身内部机构的一些经营性单位剥离出来,进行事业转企业的改制。以上体制改革为江苏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体制和制度环境。

(3)政府宣传力度不够。

政府宣传分为两个方向:对外宣传交流和对内推广引导。特别是在对外宣传方面,多年来,我们只讲艺术生产要满足国内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很少提到艺术产品还要满足国外消费者的需要;只局限于国内市场,而忽略了国外市场,没有积极参与世界艺术市场的竞争。例如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他们注重把艺术产品出口将其作为发展艺术产业的重要战略,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4)政府财政经费支持、投入严重不足。

政府对艺术产业的投入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方面,由于艺术产业基础设施投资金额巨大,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2005-2007年,江苏省对艺术表演团体的财政补助持续增长,2005年对其补助为1.5亿元,2007年增加至2.32亿元,但是其在地方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非常低,2005年为0.09%,仅为浙江省的一半,2006年下降为0.06%,不足浙江省(0.14%)的一半,2007年该比重略为上升(详见图11)。可以看出,虽然江苏省政府财政对艺术产业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但在地方财政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严重偏低,难以形成对艺术产业强大的资金支持。

四、结语

本文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对江苏艺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劣势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省艺术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既存在机遇又存在着挑战,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江苏省在文化艺术资源、巨大的市场需求、相关产业集群支撑等各方面的现存优势,另一方面要努力解决艺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江苏省必须通过树立正确的艺术产业观,加大对艺术产业的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运用科学技术进步的最新成果将高新技术融入艺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开拓国际国外两个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艺术产品等,以实现江苏艺术产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廷信.艺术学界[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2]海天.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欧阳友权.文化产业通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4]Harry Hillman Chartrand,“Towardsan American Arts Industry",Rutgers University Press,April 2000.

[5]Harry Hillman Chartrand,“The Contribution of Artto National Income", University of Akron,1989, www.culturaleconomics.省略.

[6][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9]王廷信.城市精神、城市政策与城市文化软实力[J].艺术百家,2008,(04).

[10]章剑华.文化产业发展三题[J].艺术百家,2009,(04):1-5.

[10]顾江,朱文雁,昝胜锋.江苏文化产业竞争优势及其发展战略[J].艺术百家,2009,(04):9-12.

Analysis on Significant Factors in Jiangsu Art Industry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Diamond Model" Ascribed to Porter

WANG Ting-xin1, GUO Xin-ru2

(1. School of Arts,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18;

2. Institute of Culture Industr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3)

Abstract:Currently, there is an active transforma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industry of culture and art.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gradually-developing social reformation has brought art production into a period of "industria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rt industry" definition, and status quo of art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applying Porter's "Diamond Model" theory, the present article expounds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functioning in art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bring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Contemporary China; Cultural Construction; Art Cause; Diamond Model; Art Industry; Development; Significant Fa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