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本《西游记》四代美猴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本《西游记》四代美猴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猴王世家”

没有一个家族,像章氏猴戏一样四代人演同一个角色,能如此受到众人的熟知与喜爱。

章氏家族最早是元末蒙古族后裔,明朝时期,朱元璋把所有南方的蒙古人贬为“堕民”,而章氏家族的猴戏也是在最底层的民众中慢慢有了名气。章氏猴戏的第一代大师是章廷春先生,他本是浙江省上虞县一个农民,并非职业演员,因在丰收喜庆的时候为村民表演猴戏, 被人们封了个“活猴章”的名号。

第二代猴戏继承人是章益生先生,也是真正把绍戏发扬光大的关键人物。他是最早在上虞县开灯笼店的人。后来靠着把大城市的服装、道具等戏曲用品贩卖到绍兴小城镇,积累出资金。并且到上海开办了老闸大戏院,把绍剧戏班“同春舞台”带到了上海。这也使得“绍剧”从一个自娱自乐的民间剧种走向了更大的舞台。他的表演在当时被人们称作“赛活猴”。

章氏猴戏第三代传人,就是六龄童章宗义,章宗义1924年生人,因6岁上台演出,而取艺名“六龄童”。从小六龄童就在同春舞台的环境下耳濡目染。章宗义跟随哥哥章宗信(七龄童)登台。在六龄童这里绍剧猴戏得到发扬,使得原本不受重视的猴戏成为独具个人艺术特色,广受观众欢迎的戏剧形式。他大胆地对猴戏表演进行创新。他创造了一个独具章氏特色的脸谱,金箍棒改用更有弹性的藤棍,鞋也依据人物性格改为了僧鞋。为了演好猴戏,六龄童不仅向人学,也向猴学。六龄童自己亲自养了一只猴子,取名“小圣”。与他朝夕相伴,观察猴子的行为动作。这只小猴子是章家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六龄童最亲近的朋友。在对猴子的观察和模仿中,他渐渐理解了孙悟空这个人物。六龄童说:“孙悟空结合了“猴、人、神”三种特点,他应该是“猴的外形,人的心理”。正是源于对猴戏的钻研,六龄童最终结合自身特色,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南派猴戏”。在剧目上,他表演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成为戏曲经典剧目,蜚声国际。

章氏的第四代传人就是家喻户晓的六小龄童章金莱。他因主演82版电视剧《西游记》而被广大观众熟知。至今他所饰演的孙悟空形象仍被引为经典。在他所表演的电视剧中,也处处有着猴戏的影子,章金莱说:“到了我这儿,没有脸谱,改成了写实的贴脸。父亲的藤棍,也因为媒介的不同改成了金属的金箍棒。”六小龄童从六龄童那里接过棒,让全国人都知道了有这样一个“美猴王”。

“一生做好一件事”

六龄童说:“一个人一生做好一件事就已经非常不容易。”六龄童用他的一生证明了这句话,他一生热爱猴戏,他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成为时代的一个象征。他所创造的猴戏,也成为梨园界的佳话。素有“南章北李,五百年凤毛麟角”。

在六龄童临终前,六小龄童还跟父亲说自己准备拍一部《西游记》的电影。

六龄童很孩子样地说:“我也要演。”

六小龄童问:“你演什么?”

六龄童说:“我演猪八戒也行,演土地爷也行。”

说着还比划着猴子的动作,学猴子叫。六龄童家中,收藏有许多不同材质的金箍棒,这一排排金箍棒伴随着六龄童这个“齐天大圣”闹地府、闹龙宫、闹天宫、打白骨精、过火焰山……

“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正是六龄童的人生写照。犹记得演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也为六龄童写下了诗句“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章氏猴戏,四代传承,不断创新,只源于一份最简单的热爱。这份热爱,让六龄童不顾父亲的反对一心成为猴戏演员,直至临终前仍挂念着猴戏舞台,这份热爱让六小龄童一直不懈怠,全身心投入表演。如今章金莱(六小龄童)已年过半百,在问到章氏猴戏有没有继承人的时候,六小龄童说:“真正的徒弟是没有的。”

“为什么不收徒?”

“因为新一代猴王的出现不是我说了算,而是观众来决定。我选的不是章家的继承人,而是演孙悟空的好苗子。猴戏不姓章。”六小龄童很坚定地回答,在回答中我也看到了一丝无奈。章先生的独女现在在国外学习,是不准备继承表演猴戏的,而之后能继承“美猴王”称号的人,似乎还没有出现。

在六小龄童的想象中,他有一个模糊的对理想接班人的模型:“我想,适合演孙悟空的人不能太胖,身高大概170cm左右,太高了不行,太矮了也不行,他要身体灵活,眼睛要大。而且要足够地喜欢和了解《西游记》,了解孙悟空。”

六小龄童的书

六小龄童在北京的收藏地主要来自于潘家园市场、报国寺和程田古玩城。只要是在北京,不拍戏或者不参加其他活动,六小龄童就在周四去报国寺,周五在程田古玩城,周六去潘家园,雷打不动。

六小龄童在收藏书籍的过程中也吃过亏。有一次去买一套清中期《西游记》的木刻版,一共20本,老板开价要1500元,最后讨价还价到1300元。他匆匆忙忙给了钱,走了,结果回去一看,少了两本,后悔死了。大概两年以后,六小龄童看见那个人又在那里卖,就是那两本书,他把钱给那个老板,老板反而很不好意思。在六小龄童的许多收藏中,许多藏书已经翻倍地增值,别人看重经济上的回报,六小龄童却说:“只是因为我喜欢这个,没有更多地去想回馈、回报。”

最早译本

《西游记》最早的英译本,是蒂莫西·理查德(Timothy Richard)所译,书名《圣僧天国之行》,书的内封题:“一部伟大的中国讽喻史诗。”

西方公认译本

阿瑟·韦理译为《猴》的《西游记》之英译本,1942年由纽约艾伦与昂温出版公司出版。韦理的译文能传达原文的风格,在西方被公认为是高水平的《西游记》译本。

清代研究本

清代有一本研究《西游记》的专著很出名,就是陈士斌的《西游真诠》,《西游真诠》共一百回,是清初山阴陈士斌据明代百回本《西游记》删改而成,每回末均有陈士斌的批语。其第九回为唐僧出世的故事。

法文译本

法文/《西游记》/路易·阿弗诺尔(Louis Avenol)/1957年由巴黎瑟伊尔出版社出版/根据上海文成书店1909年石印本选译的。全书中有关宗教、地名、人名等专有名词采用上海远东法文学校的译名,译文多采用意译,并附有不少注释,其目的是为了使法文读者能深入理解原文的含义。

经典英译本

余国藩翻译的英文全译本《西游记》共分四卷,1977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余国藩的这个《西游记》英文全译本,受到东西方学术界的高度赞扬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