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五脏咳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五脏咳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揭示了咳虽为肺之病变,但其他脏腑病变,也可影响肺而发生咳嗽。而《医学三字经·咳嗽》亦云:“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因此对咳嗽病的治疗应本于肺而不限于肺。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就五脏辨证治疗慢性咳嗽作了粗略探讨,不揣鄙陋,以飨读者。

肺咳:经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上行”。 从中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有两种原因可导致肺咳:一是感寒邪,皮毛为肺之合,皮毛受邪则从其合内传于肺;二是内有寒饮停聚,因肺脉起于中焦,寒饮食人胃,则循肺脉上至于肺脏,内外之寒合并伤肺,致使肺气失调,宣降失职,上逆而为咳。因此治疗上必须重视外寒内饮这个主因。徐艳玲[1]以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肺咳,疗效显著。

脾咳:经云:“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牵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内经·经脉别论》曰:“饮入胃,进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因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性喜燥而恶湿。脾咳之因有:⑴饮食不节,嗜食厚味,脾胃受损,健运失职,痰湿内生,土不生金,病及子,脾虚肺损,肺失宣降而咳嗽。⑵素体脾虚,后天失调,脾虚生痰,上逆犯肺而作咳⑶劳力耗脾伤气。《柳选四家医案》谓:“晨起咳嗽,劳倦伤脾,积湿生痰也”。韩树人[2]常选用二陈平胃散、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治疗。

肝咳:《素问·咳论》指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可转,转则两胁下满”。林佩琴在《类证治裁》里说:“肝木性升散,不受遏抑。”认为肝经病变常能影响他脏发病。近贤秦伯未明确指出:“治肺止咳,佐以调肝。”《血证论·咳血》云:“盖咳嗽固不皆失血,而失血未有不咳嗽者也。”肝郁气滞,日久化火,循经犯肺,木火刑金,则肺失清肃而咳,甚则迫血妄行而咳血。林茵绿[3]予泻白散合黛蛤散化裁治疗肝咳,效果明显。

肾咳:经云:“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医贯·咳嗽论治》指出:”肺金之气,夜卧则归藏于肾水之中,今因肺受心火之邪,欲下避水中,而肾水不枯.有火无可容之地,于是复而上病矣。”因此肾脏病变可影响及肺而发生咳嗽。王志英等[4]予金水六君煎治疗肾咳,收效良多。

心咳:《素问·咳论》曰:“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心主血脉,肺朝百脉。两者同居上焦。《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出:“喜伤心者……为心咳。因此情志内伤,营阴暗耗,心火亢盛,上炎肺金。心主血脉,如环无端,周流不息。心之气阴不足,肺失所主,宣肃失司,或心阳虚衰,心主血脉功能低下,血流不畅,水饮射肺,引发咳喘,甚则咳逆不得卧。 朱佳[5]教授予生脉散化裁治疗心咳疗效确切。

结语:《医学三字经·咳嗽篇》曰:“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对于咳嗽的治疗,尤其是久治不愈的咳嗽,除积极治疗肺脏外,还要从脏腑辨证入手,重视其相关脏腑的治疗,效果往往比单独治肺为好。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而从五脏辨证治疗慢性咳嗽是中医学整体思想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徐艳玲.浅谈形寒寒饮伤肺咳[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3):272-273

[2]韩树人.五脏咳的辨证论治[J].中国农村医学,1996,24(2):58-59

[3]林茵绿.五脏咳临床撷英[J].河北中医,2002,24(3):188-189

[4]王志英等.浅述肾咳[J].陕西中医函受,2000,(2):2-3

[5]吴龙传,朱佳.五脏咳验案五则[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417-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