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游戏:作文课堂的“小变动,大变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游戏:作文课堂的“小变动,大变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尝试将游戏带入作文课堂,通过在感觉中、在表演中、在竞争中、在强烈的竞争中、在游戏中化解学生畏难作文心理,消除学生难于动笔的作文现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写作的要领,让学生喜欢写作,爱上作文。

关键词:游戏;作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19-02

“作文难,难作文”,这是学生写作的普遍感受,也是语文教师面对的一大难题。市场上“作文技法指导”琳琅满目,“优秀作文选刊”随处可见,教材上也有很多的写作训练,可学生仍然谈“写”色变,这是为什么呢?说到底是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学生熟悉的、想写的老师没让写,而让写的又是他们不知道的或不愿写的。所以老师每次的训练的初衷几乎都没有达到,作文水平自然在原地打转甚至后退。为了改变不乐观的“作文难,难作文”的教学现状,我尝试将游戏带入作文的课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这是初一某班的一堂作文课。我没有像往常一样抱着一大摞作文本,在学生无精打采的目光中走上讲台。而是手提一只墨绿色(不透明)的塑料袋,带着神秘的微笑来到教室门口。

手中的袋子立刻粘上了无数双好奇的眼睛。为了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好奇心,我故意放慢脚步,磨磨蹭蹭地走上讲台。学生的眼睛果然始终没有离开那只神秘的袋子。有的侧着头若有所思,有的探出头想看个究竟,有的手指袋子在小声地和旁边的人议论着,有按捺不住、手脚麻利的同学早已跃到我跟前,恨不得一把抢过袋子看个究竟……

我将袋口捏得更紧了,顺势问道:“你们猜猜这里边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连那平时最沉默的同学也不再沉默了。

“我猜是一本书!”

“是一个钱包!”

“是一张VCD!”

“一串钥匙!”

“苹果!”……

大家各执一词,讨论一时无果。

提示提示再猜!我扬起手中的塑料袋摇了摇,听到几声闷响。又叫同学上来摸一摸袋子。

“我知道了,是木风铃!”

“是长长的文具盒!”

“反正是木块块做的!”

“老师,到底是什么,快给我们看看嘛!”

看着学生兴奋而又焦急的样子,我微笑着摇了摇头,开口道:“想知道里边是啥什么?可以!不过得先写写从上课铃响到现在的整个经过!谁先写完,谁就能先知道答案,好不好?”

“好!”回答是那么响亮而整齐,完全没有往日的埋怨和难为情。

教室里齐刷刷动开了笔。

十分钟,仅仅十分钟,大部分学生就已完成了草稿,这可是破天荒的神速啊!我随手拿了一个成绩中等同学的作文来看,写得还真不赖!

于是,我又带着微笑,缓缓地解开袋子,将里面的东西一样一样地拿出来:一个长木块,一个短木块,最后是一只木块制成的“刺猬”。学生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的手。

“啊!原来就这些呀?”语气中明显带着失望。

我也不予理会,迅速将两个木块拼成一个斜坡,然后将“刺猬”放到上面,那只笨拙的木“刺猬”竟从斜坡上一步一步地走了下来,脚下还“叭嗒叭嗒”挺有节奏感呢!

“嘿!真有趣!”

“好可爱的小刺猬,竟然会‘走路’呢!”

“刺猬为什么会‘走路’呢?”……

学生的失望又变成了惊喜,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我提出写下刚才由失望到惊喜的过程,学生欣然接受,并当堂完成了写作任务,连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写出了超过500字的作文,真是奇迹!

这次作文训练的主题是“写出事件的波澜”,我自始至终没有提到一个诸如“文如看山不喜平”之类的术语——那样虽然我可以唾沫横飞地大侃特侃一节课,但相信学生最终还是无动于衷,写作起来无从下笔。而这堂课改变了这种局面,其最大的成功就在于让每个学生都明白了“写出事件的波澜”是怎么回事。也许他们无法从理论上解释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但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并且实实在在地知道怎么写!为什么?主要是因为教学过程从一定程度上“游戏”化了,学生的写作在一种比较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完成。这种游戏情境的创设,避免了死板空洞的说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领会了写作的要领。同时,在竟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理的想象能力,激发了学生发散思维和参与意识。

因此,我认为将游戏带入作文课堂,的确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鲁迅先生曾中肯地说:“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让学生带着任务,身临其境,在游戏中畅游,自然收获很多,再加上整个活动是他们所喜欢的,即使是后期的写作文,也已经成为了他们游戏的一部分,成为他们学习的一部分,所以效果是比较好的。

我们现在进行作文训练,其目的是能够写出日常所需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通过游戏作文等形式,使学生对作文再也没有畏难情绪,今天写游戏,让他们明天写生活,写社会,写出合乎要求的各类作文来,在不知不觉中是作文水平不断提高,不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目标吗?干吗非要把学生一个个都逼得愁眉苦脸不可呢?

可能有人会说,在小学课堂这么做无可厚非,但是初中生已经是十四五岁的人了,做游戏可行吗?

回答是:当然可行。游戏对每一个人来说,永远都是有意义、有吸引力的。不要狭隘地以为游戏即是“丢手绢”或是“老鹰捉小鸡”之类的打打闹闹,其实,课堂游戏有着更丰富的外延。

1、轻松的感觉即是游戏。

游戏有的时候只是一种轻松的心理感受。学生其实是很容易满足的,在多少年来课堂教学长期枯燥、乏味、了无情趣的情况下,只要在课堂上输入一点点带有趣味性的放松神经的活动,学生就有可能会产生“这就是游戏”的感觉。比如放松放松课堂纪律,或是变动一下学生的座位等。在写《我的校园》一文时,我只是将作文的要求改成了“写一份导游词”,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到校园各处去转了几圈,学生们就似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开开心心地跑进跑出,仿佛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2、表演,意味着游戏。

表演常常给人以游戏的感觉。因为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有的是一种全新的角色体验,能充分释放青少年特有的表现欲,同时活动的时候,教师里“乱哄哄”的,老师不会怪罪,可以自由大声说话,这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与平时的课堂纪律大相径庭,学生感到轻松自在。

如学习了小说 《我的叔叔于勒》之后,要求学生转换叙述的主人公重新构思这个故事(基本情节不变)。我让学生打好草稿之后便分小组进行排练、表演,边排边修改,使小说细节更真实、更合理化。这样一来,教师里就“乱”了起来,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组,人人都在积极认真地揣摩着,每一组都讨论得那么激烈!同学们很少在课堂里体验到如此轻松快乐的氛围,因此,已经可以感受到游戏的意义。等到表演的时候,又有一比高下的心情,游戏的意味就更浓烈了。一切结束之后,一篇真实、感人的小说已经出笼,其满足之情早已溢于言表。

3、竞争,突现游戏。

只要将课堂活动设计成带有竞争意味的过程,游戏的性质就更凸现出来了。如:在“学习写消息”的训练中,我要求学生课前写一则校园消息,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新闻联播”,同时选出6名同学当评委,坐在教室前排分别为每一位“播音员”评分,一个竞争的局面顷刻之间便形成了。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的是好玩、激烈、紧张、充实。

4、反常,强烈的游戏感。

一贯朴素的老师,突然穿了一套亮丽的衣服,学生会惊叹不已;一贯调皮的同学,今天突然安静下来,学生会耳目一新。同样,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故意设计一些违反常规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学生会感到特别的新奇和刺激,很容易产生强烈的游戏感受。如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反串角色的活动。出一道“我看高等动物”的题目。当然,我们可以对此题目略略作一些解释:“高等动物就是人类,那么,题目中的‘我’是什么呢?”学生立刻会想到“是动物!”“那么,动物是在哪里看人的呢?”“在动物园!”学生又会回答。于是,学生们站在动物的角度,开始观察人类了。作为一个动物,譬如说一只猴子,在看人类时,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学生想象的翅膀张开了,这是一个全新的仿佛是镜子里的天地,这是一个精神上的“迪斯尼”乐园,这里的一切全是那么新奇、特别,于是,学生的文字中流出了类似于“唐老鸭”的世界。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游戏,让学生在“玩耍”的温馨中,渐渐放松对“作文”二字的警惕和沉重负担,淡化学习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在角色的体验中,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激起创作的欲望;让学生在激烈的较量中,感受智慧的冲击与魅力,得到思维的启迪。

总之,适当地将游戏引入作文课堂,是大有益于写作的学习的。它那活泼、趣味的形式使学生减少了通常对作文的反感,增加了它的人情味;它诱使学生完全投入到写作的氛围里来,不知下课之将至;它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材料和写作空间,并且激发了他们表达的热情,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游戏作文的教学也要注意,不能为游戏而游戏,不能只游戏而不作文,不能只游戏而无作为,不能造成事实上去“游戏”作文,游戏也要不断创新,作文要求也要逐渐提高,不要搞得表面热闹,要让学生把在每一个游戏中的收获体现在作文中。

其实,不需要大做文章,只要一点小小的变动,但正是这一点小小的变动能使课堂发生根本的改变——学生不再愁眉紧锁,而是热情高涨;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而是熠熠生辉!总之,整个课堂将会散发出应有的活力!关键是,我们的理念要改变。

参考文献:

[1]张云鹰.开放式习作教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2]方成.在游戏中架起写作桥梁[J].创新教育,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