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日韩海外屯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日韩海外屯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开罗街头的面包店到联合国在瑞士伯尔尼召开的粮食峰会,“粮食话题”正一天比一天热。面对被称为“无声海啸”的这波危机,美国的超市开始限制顾客购买大米的数量,巴基斯坦重新推出了早已废弃的定量供应卡制度,粮食出口大国哈萨克斯坦表示要完全禁止粮食出口。英国《泰晤士报》的文章更是用“世界粮食危机将大米变成了黄金”这样一个标题概括了粮食危机对全球的冲击。然而,在亚洲,也有一些国家没把目光盯在“限量”上,而是通过海外垦田促进本国粮食安全,日本与韩国就是其中的代表。有消息称,东京已拥有超过国内农田3倍的海外农田,首尔也渴望实现同样的目标。

日本拿下巴西大农场

正当其他媒体热炒粮价上涨之际,《日本农业新闻》的一条消息令日本百姓多少感觉到了些许安慰:三井物产在巴西投资100亿日元,插手巨大农场的经营。据悉,该农场面积达10万公顷,除种植玉米和棉花外,仅黄豆的种植面积就有2.7万公顷,而目前日本全国黄豆种植面积只有14万公顷,远不能满足需要。负责这一项目的三井物产“食料零售本部”工作人员说,他们为决定到巴西投资农场准备了很长时间,对投资结果、风险等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他们与合资对象早就有良好合作关系。巴西目前有可耕地面积2.8亿公顷,其中已耕种的仅有1/5左右。三井物产将巴西看成理想的投资地。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食品安全保障课的官员称,对三井物产在海外直接经营农场的举动,日本政府是抱支持态度的,可以考虑今后为促进企业在海外经营农场增加预算等。此外,如日本民间企业有意投资海外农业,投资环境调查费用的50%由国库提供。日本政府每年还发行4期《海外农业开发》,向企业提供海外农业投资信息。

此前的2007年8月,三井物产首先购买了一家瑞典公司25%的股份,该公司的子公司“MULTIGRAIN S.A.”专门在巴西从事以黄豆为主的农产品贸易,这就保证了三井公司在贸易出口上的主动权。此后,三井物产又获得了在巴西经营农田生产的公司“XINGU AG”的股份。“XINGU AG”公司的一家子公司在巴西拥有土地,并专门从事农业生产。三井通过股份转让把“XINGU AG”完全变成了上述瑞典公司的子公司。这样三井物产不仅掌握了粮食的出口渠道,也掌握了生产自。这等于是迈出了该公司在巴西参与农业生产的第一步。

“农业殖民”由来已久

日本在美洲的土地开发很早就为人所关注。196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地理学教授爱德特曾在《经济地理学》上发表文章,称日本的这种行为是“农业殖民”。他在阿根廷研究后发现,1899年,一家由日本官方资助的公司向秘鲁派出了农场工人,这是日本有组织地在拉美农业殖民的开始。1908年,日本人在巴西展开了类似活动。之后,日本东棉株式会社和巴西殖民合作组织合作在亚马逊河谷和圣保罗建起了农业聚居区。1917年,日本政府成立专门协调在拉美殖民活动的机构,该机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将目光投向了哥伦比亚和巴拉圭。这些殖民点设立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日本市场提品。

日本国土狭窄且多山地。就食品安全而言,日本在世界上列在第124位。日本政府进行的民调显示,80%的日本人十分担心未来粮食供应。

北海道是日本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但用上川地区农协联合会会长奥野岩雄的话说,39%的粮食自给率太危险了。一些日本人认为有钱就可以买到粮食,所以只重视发展高技术企业,如汽车、家电等。但这种想法是靠不住的,如果其他国家有粮食也不卖给你,日本人就要饿肚子。当然,提高粮食自给率并不容易。目前农村人手短缺,他自家的土地基本上依靠来自中国的研修生。后继无人不仅是北海道的危机,也是日本农业的危机。

从上世纪40年代起,日本又在东南亚建了农场,80年代将垦荒范围延至中国等地。现在日本与巴西、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中国、印尼、新西兰、美国等地的农场签订了玉米等饲料作物种植协议。韩国《朝鲜日报》3月4日披露,“日本在世界各地拥有1200万公顷农田,相当于日本国内农田面积的3倍左右”。2006年,日本筑波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等公布的一份报告宣称,“作为日本的一个重要食品来源地,中国可以说成了日本的农场”。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许多日本食品企业投资中国,加工农产品并重新出口到日本。从1985年到2003年,日本食品企业在中国共开设了310家分支机构,其对华食品投资分布于中国的20个省市。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题为“食品战争”的文章说,“对三井物产的举动,竞争对手的管理人员认为,粮食种植的投资很复杂……但不管怎么说,在进入粮食战争的现在,确保拥有一定农田意义十分重大”。

韩国关注

日本“农业殖民”早就引起了韩国的注意。今年3月,韩国《首尔经济》推出了专题报道“粮食自给率垫底的日本的例子”称,日本政府早就以战略眼光来看待粮食资源短缺,制订了粮食危机应对手册,按照粮食危机的严重性设定了0、1、2三个阶段。0阶段是指事态发展可能对粮食安全带来重大影响;1阶段是指可以保障最低限度粮食供应,但特定品种供应不足;2阶段是指最低限度的热量供应有困难。

报道总结了日本在国外经营农场的两个特点。一是与当地人联营。日本完全所有的农场几乎没有,大部分以共同出资的方式与当地人联合经营。外国提供土地,日本农民或者企业提供资本和技术。在投资比例上,外国政府以提供土地等方式出资51%,日本以提供农业机械、基础设施的方式出资49%。二是日本不直接在海外农场种植玉米、大豆等需求量大作物,而是以与当地农户签订购买合同的方式来确保供应。由于直接经营农场收益低,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以日本全国农协联合会和综合商社为中心,在当地购买谷物然后直接出口到日本。

与日本一样,韩国对进口粮食的依赖程度也很高。2007年韩国3/4的粮食依赖进口,每年进口粮食1400万吨,是世界第五大粮食进口国。上世纪70年代,韩国企业赴海外垦荒,但多数企业没尝到胜利的喜悦。1978年8月,为实施大米增产项目,韩国政府在阿根廷购买了2万多公顷土地,但由于未进行土地经济性调查以及因缺乏资金使土地荒废近30年。总体来说,韩国在开拓海外农田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海外农业开发进行了几十年,但缺乏成功的运作模式。

急起直追

韩国《首尔经济》曾不无羡慕地介绍了日本对海外农场开发的优惠政策,称日本农林水产省下设有海外农业开发协会,每年可获得政府预算用以开发海外农场。

据韩国媒体报道,截至2007年底,相继有29家韩国公司走出国门赴俄罗斯(12家)、蒙古(3家)、中国(4家)、中亚(1家)、东南亚(8家)、澳大利亚(1家)垦田。但目前已有近半数企业撤出当地,其中进军蒙古、中亚和澳大利亚的企业全部撤出。12家进驻俄罗斯边疆区的企业如今只剩现代重工等5家企业和宗教文化团体坚守,拥有数百公顷到数万公顷面积不等的农田。用韩国农林水产食品部负责人的话说,如果不对相关土地的经济性进行彻底调查,项目就会失去推进的持续性。不能拿下一块土地就盲目进驻,各企业应考虑自身需要,重要的是实现农田和种植作物的最佳结合。

今年4月,韩国又以无偿援助的方式在蒙古获得了27万公顷的土地,这是迄今为止韩国海外垦田所取得的最大成果。主管该项目的国际协作团决定从2008年到2010年向蒙古提供200万美元的无偿援助。据悉,该项目每公顷土地年租金为76美分,租借期限为50年(可延长至100年),韩国政府还将用农田管理基金向进驻企业提供支持。不过,由于农场距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还有1000多公里,铁路等运输设施严重不足。因此,韩国政府―位负责人表示:“考虑到企业赴当地调查、种植等所需要的时间,蒙古项目短期内很难取得成果。”

经过多年经营,韩国企业在俄罗斯边疆区垦荒取得了―定成绩。目前有近30万公顷农田,相当于韩国耕地的1/6。生产的无公害大米受到韩国消费者欢迎,东南亚和俄罗斯边疆区是韩国建立海外粮食基地的最佳候选地。

4月15日,韩国总统李明博在赴美访问途中在专机上召开记者招待会,专门提到了“建立海外粮食基地”问题。李明博说:“如果可能的话,有必要研究长期租借粮食一年两熟和三熟的东南亚国家的土地,生产大米和谷物并在当地生产饲料等产品。可以长期租借俄罗斯边疆区的土地30~50年。”据韩国媒体报道,李明博曾当过柬埔寨首相洪森的经济顾问,柬埔寨对韩国很信任,韩国政府将以为柬埔寨建设水渠等社会间接投资的方式,获得50年土地租借权以建立粮食基地。而柬埔寨气候和土地情况适合大量种植水稻,并且与中国接近,是最有希望的粮食资源地和大规模农业开发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