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可持续经济增长理论:回顾与评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可持续经济增长理论:回顾与评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其经济增长模式却饱受质疑,主要原因在于过高的资源消耗。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进入21世纪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对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以及我国学者对可持续经济增长的研究,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可持续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的可持续增长理论研究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如缺乏定量分析的问题,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不足的问题以及实施可持续经济增长战略的具体措施没有明确等问题。

关键词 可持续增长 资源约束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2012年底党的十提出要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3年底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要求推动我国更有效率、可持续的增长。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使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更多地依靠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经济。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唯GDP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因此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也应该转变思路和方法。本文基于此对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和当前我国可持续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传统经济增长理论

1.1奠基时期

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可以回溯至亚当斯密时期。亚当斯密认为,经济增长是人们追求更多利益的结果,而分工是实现其目的的一种方式。为了使人们可以从事其他更有价值的工作,社会应该鼓励机器的使用(技术)。根据亚当斯密的观点,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就是人们追求最大的利益,分工和技术都只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可选手段之一。在此之后,熊皮特等人则分别从社会制度以及创新理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这些分析不仅丰富了增长理论,而且也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2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20世纪初,经济学发展进入成熟期(形成现论),以亚当斯密、马歇尔、熊皮特等人的经济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成型。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包括劳动、资本等在内的资源投入推动,在达到稳定状态后,经济增长则只能依靠技术进步实现,特别是人均产出。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Solow增长模型和Romer增长模型。Romer增长模型表明技术进步并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企业为了获得垄断地位进行多样化生产而投资的一种结果。这种持续的投资是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1.3可持续增长理论

在20世纪后半段,尽管现代经济学增长理论已经对不同国家经济增长差异等问题做出了解释,但据此并不足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加之不断发生的经济危机导致这一理论饱受质疑――把资源仅仅视为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不完全的,如果将资源总量分摊为无限期,则还会产生资源约束。可持续增长理论就此出现,其主要观点为:每一时期的资源可用性会对增长产生很强的约束;技术冲击不仅会对有效劳动产生冲击,而且还会对有效资源产生冲击。然而,由于可持续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时间不长,目前还处于定性分析阶段,对经济增长的量化研究不足,导致其很难在实践中应用。

2我国可持续研究现状

在我国,可持续增长理论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而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制度环境与人口因素。

2.1制度因素

夏兴园、张世晓(2006)等认为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源头并不是快速的资本形成,而是由上至下的制度性变革。他们认为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是制度改革的结果,只有通过制度改革才能实现资源更有效的分配。而制度变革的决定在于政府,只有政府首先改变经济增长的目标才能实现进行下一阶段的制度与体系的改革,这是促使政府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激励。林毅夫(2007)、张志怀(2009)、王瑞芳(2013)等也在后来得出相似结论。

2.2人口因素

蔡、王德文等(1999)对人口与可持续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们认为中国经济保持可持续增长必须首先面对人口老龄化、就业不足和劳动力素质不高三个问题。蔡(2004,2010)进一步指出在老龄化化、就业、劳动素质问题等之中,促进就业是维持人口对经济可持续增长推动作用的唯一渠道。杨薇臻(2006)、曾祥旭(2011)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之一是有效劳动力的投入,因此人力资源是可持续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之一。

2.3其它因素

除了制度与人口因素之外,陈丽萍、 李彤等(2010)认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只有在一定的资源约束下才能实现,超过既定范围的资源过度消耗会导致经济短期内快速增长而长期面临永久性衰退。进一步的,王彦彭(2011)指出政府对可替代能源的投资可以减轻资源过度消耗的影响。张建斌、 刘清华等(2013)则在此基础上具体从土地资源约束条件下分析了可持续经济增长,结果显示土地使用约束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阻碍作用,其它资源投入约束也具有相似阻碍作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3评论

3.1已取得的共识

虽然曹玉书、尤卓雅等(2010)认为我国可持续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定性研究阶段,并且这一阶段存在着许多待解决问题,但是也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不同的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应该对现有体制进行改革才能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他们指出在人口增长红利不能持续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及寻求替代资源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增长。其次,政府可以在实现可持续增长目标上有所作为。这种政府行动主要通过对自身和社会进行变革来实现,比如发展教育事业、投资新能源开发等。最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依然是可持续增长理论的基础。虽然目前定量研究十分稀少,但是研究可持续经济增长理论制度因素、人口因素等所应用的基本模型都是Solow增长模型和Romer增长模型,所不同的都只是对约束条件进行了扩展。

3.2研究中的问题

当前研究就如何实现可持续战略并未达成共识,其主要原因在于研究中依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缺乏定量研究。这一问题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无法对实施政策的收益和成本就行度量以判断政策实施的有效性。特别是现在我国已经进入改革深水区,以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初期,任何制度性改革或者政策的实施都应该进行严格的论证。其次,各因素对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分析不足。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理论争论中,比如对全面制度改革与政府工作目标改革等的先后次序的争论就是对影响路径争论的直接反映。再次,资源利用的有限性会直接影响分析结果。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是唯一可以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人口与资本的投入最终会使经济增长进入稳定状态。虽然在稳态中经济总量依然可以与人口增长率保持同步,但是人口作为一种资源毕竟不能无限的增长下去,实现可持续增长也不太可能。因此,促进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内生动力就直接由资源约束决定,对此理论界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最后,缺乏综合研究。可持续经济增长并不仅仅是经济学研究问题,这需要社会学、资源学、人口学、数学等多学科综合进行研究,比如资源约束限制的具体数量要求,即每年多少的资源利用率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超过这一范围的经济损失、社会风险等有多大都是需要跨学科研究。

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已经成为我国改革的一项既定目标,政府也在不遗余力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然而,可持续发展毕竟是一个综合概念,同时涉及到环境、社会、经济等多个子系统,对可持续的研究并不能在其中任何一个系统中单独开展。而致力于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不仅有利于实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持久创造社会财富,更重要的是它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世代都可以共享发展成果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曹玉书,尤卓雅.资源约束、能源替代与可持续发展――基于经济增长理论的国外研究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

[2] 王小鲁.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J].经济研究,2000(7).

[3] 林毅夫,苏剑.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J].管理世界,2007(11).

[4] 王瑞芳.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研究[J].企业研究,2010(3).

[5] 杨薇臻.人才资源与可持续经济增长[J].人口学刊,2006(1).

[6] 蔡.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J].人口研究,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