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还有别的选项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还有别的选项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他是个彻底的失败者一生没工作,情事不断还是个同性恋,花20年写了一本没几个人看的小说。但晚年回首人生,他发现那些难熬的日子才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因为那些日子造就了他。而快活的日子全是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收获。”说的是《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也许世界上不该只有两种人,也许一个人不该只有两种状态。成功失败之间,还有别的选项吗?

人这种生物大概是所有生物里最奇怪的。多少人含着银匙出生,却在狱中凄凉老死,多少人出身草根,却拥有辉煌炫目的一生。人们甚至用地位、富贵、特权筑起围城,城外的人拼命往里挤,城内的人则满怀“平凡”的愿望在城头逡巡。同为社会性生物如蚂蚁,不存在一只特别成功的工蚁,也不存在一只特别失败的蚁后。更不可能出现人类励志片的情节,如努力拼搏的工蚁,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变成了蚁后。

人类之所以是所有生物中最奇怪的,因为只有人类有自由意志。心理学中对于意志的定义是: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即人的思维过程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无意识的本能活动、盲目的冲动或一些习惯动作都不含有或很少有意志的成分。意: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志:对目的方向的坚信、坚持。人类因为有意志,可以确立目标,可以找出途径,可以观察和学习哪些途径真正指向目标,哪些途径避之唯恐不及。人类凭借意志,有方向、有信念地提升自己,最后可以到达成功的巅峰。

所以“成功”,是人类这个特殊群体中才有的专属名词。成功人士,则是这个特殊群体中的特殊群体。

成功学现象

成功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如何保持积极的存在状态(生命力)和和谐的存在关系(竞争力)的学说。根据其研究主体的不同,成功学又可分为广义成功学和狭义成功学。以物质和自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属于广义成功学范畴,以人类和社会法则为研究对象的属于狭义成功学范畴。成功学在国外最早来源于英国培养绅士的观点,代表人物有约翰・洛克等人。

现代的很多成功学理论,在孔子的《论语》中都有阐述,在百家争鸣的时代,似乎每个门派都急于推出自己的一套成功学理论。中国古代的《左传》,提出了为人处世的最高标准,即“立德、立功、立言”,并称“此之谓不朽”。后来唐朝的一位学者对这“三立”作了精辟的阐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在中国历史上“三立”成为文化人的人生目标和终极理想。

成功学在国外的源流基本上是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和第二信号系统,马斯洛的“人的五种需要”学说中发展出来的。基本范畴涉及目标、行动、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人际管理、自身修养、特长、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现代大热的“成功学”实际上是一门关于自我管理的学问,或者说是理想信念与目标行动教育方面的内容。研究学者曾经指出:“虽然。情商热’和‘财商热’都有组织策划的成分,但作为一个持续10多年的社会文化现象,‘成功学现象’却不是某一个机构力所能及,它既有天时地利的社会环境因素,又有人们心理需要的配合,既有成功学本身的魅力,又有成功学培训和图书等丰富的载体的配合。可以说成功学现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它的发生和发展对人们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

成功病毒

近来因为甲流病毒播散,人人自危。却不见网上,媒体热炒成功学大师,仿佛人人都该捧着几千块钱去听陈安之一节课否则这个人一辈子不仅白瞎,还白瞎得难以觉察。平民选秀的火爆,上至八十岁的老奶奶下至五岁的小孩,每个人都做一夜成名的美梦。另一方面,社会对于“成功”的渴望,现在已经愈演愈烈到妄图为众人“洗脑”的程度。人们前所未有地热衷财富,追逐金钱和名誉将名车名表豪宅游艇这些物化的标准,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修身立德那一套。“成功病毒”的泛滥流行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心态的越来越浮躁所带来的文化现象。

“成功学”宣讲之所以具有极强的鼓舞人心的效果,因为成功学宣扬每个人无论出身条件如何皆可通过自身努力成功,它因平民化而显得生气勃勃。本来“成功”的“功”理应解释为每个人所从事的事业。一个企业家办好他的工厂,一个科学家取得科研的突破,一个工程师完成了某个项目,一个农民在自己的田地里获得丰收等等,都和军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一样,立下了功业。在人们完成自己的事业的过程中,确立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价值,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从而对未来充满信心。“立功”从来就不是只有大人物才能做的事,而是平民百姓对社会的贡献。问题只是在于,成功病毒将因果倒置,先将人的贪欲膨胀,使人感觉自己信心爆满,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而后你是否能一头扎进平凡的日常工作中奋勇拼搏个十几二十年最后出人头地,就是你自己的造化了。若是成功,便是成功学的成功,若是失败便是你信心不够,努力不够也还是成功学的成功――这就是此病毒泛滥流行十几年的秘密。

可不可以不成功

不成功便成仁。放下急功近利,放下贪欲。人生并不是只有两排归档的架子,不被扔进上层“成功”,便被扫入下层“失败”。写红楼的曹雪芹,出生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富贵温柔乡,最后举家食粥,颠沛流离,据说原著的下半部,就是在辗转他乡的过程中无奈失散的。他没积攒起财富,没有获得任何权势,连最后一点文人的爱好――写小说都只传下来一半。如果死后真有一个归档程序,他是进入上层还是下层?

如果一个社会只允许有“成功/失败”的二元对立语境存在,这个社会是有问题的。如果对于“成功”只有一套价值判断体系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也是有问题的,事实上,每个人的性格,成长经历都各自不同,在这两条路之间,还有N条路通向各人所理解的成功。

比如说,男人和女人的价值判断会有所不同。有调查显示,9成香港职业女性认为成功的定义是拥有快乐家庭,其余依次为能够发展个人兴趣、经济独立和健康,多数受访者并未将子女成绩优异、到了某特定年龄要在工作上达至某个薪酬或级别,看作主要的成功指标。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同时自己也得到快乐,如果机遇和运气都不错,有钱也不坏,但这并非体现成功的唯一方式――这种的看法颇具代表性,而那些急于在三五天中从里到外改变自己失败者的形象的人,最后不是患上失眠症,就是患上强迫症。

心理学奠基人马斯洛的“人的五种基本需要”中,将“自我实现”定为最高一级的需要。能在一生中真正实现这个标准的人,在全社会来说寥寥无几,他们所做成功的事业必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自我实现”代表着人对自我最高度的接纳和认可,并非肤浅的自满和自信,也并非基于他人给予的奖赏和羡慕。

事实上我们的大多数人都走在从这一级台阶向更高一级攀爬的路上,付出各种努力,让财富不断积累,经验不断丰富。一个成熟多元的价值体系应该允许有人意志力强,可以爬得更高,一览众山小,有人愿意过小日子,在平凡生活里享受无官一身轻的悠闲。

是的,我们需要成功来激励自我,但不需要成功来;中昏我们的头脑。对于脚踏实地、意志坚定的人,可不可以不成功的问题,实际上无需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