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科学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提升科学教师专业水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学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提升科学教师专业水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教师》:陈主任,您好!深圳南山区开展综合科学课程改革至今已有10年多的时间了。请问,南山区的综合科学课程能走到今天,您认为有哪些可供大家借鉴的经验?

陈坚:经验谈不上,只是面对困难与问题想了一些办法,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而已。

南山区的初中科学课程自2001年9月课程改革以来,至今已走过10年多时间,其间遇到过一些困难与问题:一是来自师资方面,主要表现在科学教师的课程观念、知识结构、课程实施能力等有待提高。二是来自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制度支持与政策保障等方面(如工作量计算、实验室建设、中考配套改革等)的跟进有一个迟滞过程。三是来自课程资源方面,课程改革后,先是教学资源缺乏,继而劣质资源泛滥,优质资源相对不足。四是来自专业支持方面,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要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变为教与学的行为则更需时日。五是来自社会方面,社会对科学课程的担忧主要体现在对科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担忧。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社会各届对科学课程的教育意义与价值追求没有充分的理解(这种反对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说明舆论宣传还不到位);二是对高考结果的担忧。后者是根本原因。

面对以上困难与问题,我们做了一些相关的工作,主要有:

一是加强教师培训,侧重知识结构化和课程实施能力的提高。

二是改进学校管理,加强学校文化制度建设。学校层面侧重抓好以下工作:第一,依据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计划,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学校的课程计划,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落实;第二,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尤其是校本教研制度),为推进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三,为教师(尤其是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并将这些做法制度化。

三是转变教研职能,强化专业引领,架设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教研部门加强对科学课程的研究,实现理念与实践的双重引领。

四是增强行政制度保障,加大专业领导力度。制度建设与创新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一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课程改革运行管理机制,如评价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及相关的配套制度等。

五是加强宣传,创设适合科学课程发展的社会环境。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取得持久的成效。因此,要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营造一种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课程改革的氛围,让全社会对科学课程的教育价值与目标追求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中国教师》:与实验版的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相比,您觉得广大教师要特别关注和学习2011年版课标中哪些修订内容?

陈坚:总的来说2011年版标准秉持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课程内容总量与实验稿相比没有大的变化,部分内容适当做了微调,具体内容的表述更清晰、准确,实施建议也更具操作性。

在课程性质部分明确界定了科学素养的概念,即“科学素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在总目标部分增加了“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在分目标上,将“科学探究”目标整合为3条,分别对应认知目标(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过程目标和能力目标。在“科学知识与技能”中增加了两条技能目标,即“具有观察、实验、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初步技能,以及用科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初步技能”,“具有应用科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周围世界的初步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将“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整合为3条,分别为对自然和社会的态度,对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处理事务与人际关系的态度。

在内容标准方面做了适当修改,主要表现为:调整、合并了部分内容;删除了部分要求过高的内容;修改了部分目标的行为动词,以降低要求或缩小范围;增加了少量内容;活动建议中增加了部分动手实验、联系实际、应用性强、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内容,同时删除了不易实现的内容。

《中国教师》:在接下来的10年中,南山区要贯彻落实2011年版课标的理念和目标,您认为可能存在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陈坚:课改10余年来,南山的科学课程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总的态势是趋于平稳的。最初的困难主要来自一线教师,今后的困难我想主要来自教育系统内部,特别是“上面”的教育主管部门。十年课改造就了一支相对成熟、业务日渐精良的科学教师队伍,如果没有其他“扰动”,南山区乃至深圳市的科学课程应该能够越走越稳,越走越好,对此我很有信心。科学课程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中国教师》:对于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尤其是综合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您有何建议?

陈坚:对于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我觉得以下几点特别重要:第一,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对自然和科学的整体认识。可侧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统一的科学概念,二是科学探究方法,三是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综合性主题。第二,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第三,正确处理好探究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科学教学应讲求一定的灵活性。由于不同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多种差异,科学课程的教学要真正符合实际,就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根据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教学。

第五,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应该配合探究活动加强课外实践性作业,从而保证科学探究性的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向外延伸,使得学生愿意学习这门课程,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基本理念。

《中国教师》:2011年版的课标指出,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的组织要突出“整合”和“探究”两个特点。那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怎么做才能突出综合科学课程的特色呢?

陈坚:“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不同学科的知识放在一起,而是强调从整体上认识自然,从基本科学观念上理解科学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为综合理科作过如下解释:“凡是科学概念和原理的叙述是为了表明科学思想上的根本一致,而避免过早地或不适当地强调各个科学领域的区别的教学方式,都可以认为是综合理科教学。”这实际上为科学教学指明了方向。科学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结构性的基本内容,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不同学科领域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科学探究活动等方面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内在的统一性。科学教学应努力从整体的、综合的角度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科学意识、知识、方法和技能,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科学素养。

自然科学教育忽视探索性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科学探究是科学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更好地掌握科学方法,而且使学生得以亲身体会科学精神的实质,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更有效地提高科学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如通过观察与思考提出问题,通过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等途径解决问题,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对他们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中国教师》:关于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可否请您给教师们提出一些建议?

陈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我个人认为国内教育学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充分。事实上教师们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着不尽相同的理解,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在进行教学。

大多数学习心理学家认为态度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倾向因素构成的。态度的认知因素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一般通过赞成或反对的方式表现出来。态度的情感因素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喜爱或厌恶的情感体验,是伴随着认知因素而产生的情绪与情感。态度的行为倾向因素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企图表现出来的行为意向,它构成态度的准备状态,即准备对特定对象作出某种反应。

从以上简要分析中我们不难找出几个关键词:倾向、观念、信念、情感体验、意向等。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与过程体验、情感体验相关的东西,也只有通过体验过程才能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单纯以纸笔考试的方式,不可能全面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查到的只能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认知因素等,甚至连这一部分也考查不全。因此,我们不应把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任务完全交付给书面考试,对该维目标的价值追求应更大程度地体现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应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与书面测试结合起来。而且,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关的书面测试题也宜隐不宜显,应避免“标签化”倾向。

《中国教师》:对于今后的科学教师师资培训和教师教研等方面的工作,您有何建议?

陈坚:先说说教师培训。如何保持科学教师持久的改革动力,增强科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自信心,是推进科学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我认为科学教师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仍然是提升专业水平,当前,科学教师培训应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增强科学教师的课程意识,深刻理解科学课程的价值追求;二是完善科学教师的知识体系,侧重提高知识的结构化水平;三是提升科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侧重提高课程实施能力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再谈谈教研。分两个层面来谈。先说教研部门的教研。在促进科学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教研部门的主要任务应抓三个方面:一是为教师们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设桥梁,有效促进教师的“实践知识理论化”和“理论知识实践化”;二是为促进科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完善搭建平台、组织资源和提供机会;三是加强研究,提供可操作的指导意见。

再说学校层面的教研,要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吸引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开展教研活动时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这是开展教研活动的第一要义,决不能为搞活动而搞活动。二是侧重解决公共问题。教研活动解决的问题应该带有典型性、普遍性,这样才能让大多数教师受益。三是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所以,教研活动应“聚焦”课堂,以提高教学效益为主要目的。四是增强教学行为改进。教研是为了改进,所以,教研活动应强调教学行为的不断改进,千万不要活动一完行动即止。五是正式与非正式相结合。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正式教研活动与非正式教研活动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学校要多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加强交流与沟通。六是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案例解剖。教师普遍对纯理论学习不太感兴趣,他们更喜欢结合具体案例对理论进行剖析。结合案例分析来学习理论,让教师感受理论的实用价值,能提高教师学习理论的兴趣,对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长远意义。所以,教研活动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案例解剖。

《中国教师》:就初中科学课程的发展与推广而言,您认为还有哪些关键性的问题值得研究?谢谢!

陈坚:初中科学已经历10余年探索,是到了该系统总结一下的时候了。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如:综合科学课程与分科理科课程相比到底孰优孰劣?要实现综合课程的价值追求,教师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如何才能使科学教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升到与科学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水平?科学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到底是课程实施能力的问题,还是课程设置本身的问题?什么样的机制才能确保科学课程顺利实施?师范教育对理科教师的培养计划应做怎样的调整?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人们的观点一时还很难一致,甚至专家的意见也并非统一。要正确认识和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做出艰苦的探索。可以说科学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