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发展与交通出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发展与交通出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针对城市交通的现状分析了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论述了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前提,是解决21世纪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是实现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 规划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有效利用城市的土地资源、最低限度地排放环境污染物并能满足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高效的城市交通。这种城市交通综合考虑并保证其本身发展及城市系统发展可持续要求,以达到城市交通内部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动态协调。它具有以下特点:城市交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相结合;城市交通规划与交通需求管理相结合;交通系统既能满足目前的交通需求,又能为将来城市的持续发展留有余地。但是,由于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方法是单一面向交通的规划,没有考虑交通发展对资源的要求及对环境的影响,因此,我国很多城市的交通建设过程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交通拥挤问题仍然存在,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城市交通仍然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

2、城市交通系统现状及矛盾

城市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重要的条件是构成这个城市的各个子系统的协调能力和每个子系统的自身发展能力。交通作为城市的一个子系统,实现着城市人流、物流的有效移动和运转功能,是城市繁荣发展的象征。目前,许多专家和学者预示:交通问题是制约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交通发展政策不合理.道路路面优先通行权不明确导致城市交通结构极不合理,造成道路交通的严重拥塞.根据我们对国内10多个大中城市的居民出行调查资料分析,道路利用率最高的公共交通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道路利用率较低的自行车出行成了城市交通出行的绝对主体,导致了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输效率低下,造成城市交通拥挤。

(2)城市交通系统的资源消耗严重.由于对不可再生资源过度依赖,资源供给的非均衡利用矛盾日趋突出。城市交通系统消耗的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有城市用地及能源.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交通用地比例很高,一般城市都在30%左右,有些城市高达40%~50%。我国目前在交通系统中消耗的资源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算很高,一般小于15%。但随着道路交通的逐步机动车化,交通系统的资源消耗比重会逐年增加,加上我国人多地少、能源后备不足等特点,资源供给的非均衡利用的矛盾将会更加严峻。

(3)城市环境质量的日趋恶化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交通系统产生的环境污染包括尾气污染、噪声污染、震动及电磁波干扰等,其中交通系统产生的大气污染及噪声污染是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源。因此,通过对道路交通与城市环境质量相关关系的科学研究,制订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发展政策与管理办法,引导交通结构向低环境污染的合理模式转移,对我国21世纪的城市环境保护有着重大的意义。

3、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关系

(1)一般来说,不同的土地利用布局、不同的土地利用性质和不同的土地利用强度,对应着不同的交通需求,因此,从交通的角度看,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出现如下几大特征:一是城市规模迅速膨胀,经济开发区、居住小区等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人口大幅度增长;二是城市内部用地结构发生着剧烈变动;三是居民组合发生着质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的交通状态。因此,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个重要约束条件。

(2)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依据,脱离土地利用的交通规划是不可能满足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的。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上述几大变化特征,城市化之路将直接实现从不全面的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过渡.在高度信息化社会条件下,城市的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分配和交通方式选择都将随之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在交通规划过程中有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依据,对上述变化进行预测,使规划满足未来的交通需求。

(3)交通的发展将引导城市用地结构的变化。按照J.M.汤姆逊的观点,决定城市结构的要素有四个,即地理特征、相对可达性、建设控制和动态作用。其中地理特征是先天因素,非人力所致,而其余三个要素中,两个与交通有关。在此,可以就相对可达性对城市结构的影响作一简单剖析。相对可达性,是一个地方的可达性与另一个地方的可达性相比较而得出来的。在两个地方别的因素都相同的条件下,相对可达性高的地方就能比低的地方吸引更多的人去活动,于是就可能产生新的中心,从而改变城市结构。另外,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相互推动、相互制约。当土地利用不断增强时,由于活动的增加必然导致对交通设施的需求,而交通设施的改善又会带来新的活动的增加,如此相互推动。但是,这样的正反馈是不会永久继续下去的,当由于土地的过度利用使交通设施无法继续改善时,交通就会反过来制约土地利用的增长。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之间的相互作用。

(4)从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看,主要表现在城市的用地结构和布局决定着城市交通的发展,不同的城市布局模式都有不同特点的交通模式与之对应,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不同而导致不同的交通模式,是交通在城市活动中的功能所决定的。城市土地利用对交通影响的一个主要方面表现在,小区土地利用强度对交通产生的影响,过强的土地利用,必将导致拥挤的交通,从而要求高运载能力的交通方式与之对应,反之则可能导致自由方式的交通。例如由于零售商业中心过分集中于市中心,导致市中心往返各区的交通量增大,政府为此进行市中心交通管制,限制小汽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并在中心设内环路、拓宽道路,这就是土地利用影响交通系统使之被动地接受改善的例证。

4、结合土地利用解决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1)城市土地利用布局决定了城市交通的空间发展模式,它包括交通发生强度及交通交换的发展频度以及交通发展的空间距离结构模式,这就需要进行城市土地利用政策的规划,确定城市化发展水平,阻止土地利用的无序扩张,防止交通密度的下降趋势,减少城市交通对车辆的依赖,拓宽城市发展空间,调整松散土地利用模式与高度集中的城市结构。

(2)在都市圈,明确城市市区的发展范围与密度,积极发展市区之外的以绿地间隔的新市镇,通过圈内铁道系统,联系新市镇及中心城市。适度供应都市圈中、新市镇间以及新市镇与中心城市的道路交通设施。

(3)在中心城市,形成多中心及混合的土地利用布局形态.沿公交走廊(轨道系统及公交专用车道)及站点的周边,布置高强度交通发生率的土地利用。降低就业与居住的空间距离布局,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出行距离,以此实现交通系统的总体协调和优化,避免资源的浪费,引导实现交通模式的合理结构,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4)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使交通需求和土地利用走向良性发展,使城市交通规划保持足够的弹性,城市高速发展时期能够适当缩短;引导实现城市交通模式的合理结构,通过需求管理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使城市交通走向良性轨道。

参考文献

[1]王炜,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规划框架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9,(3):1-6。

[2]马荣国,杨立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11,(4):53-56。

[3]宋瑞,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10,(5):7-11。

[4]王炜,城市交通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5]曲大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理论及方法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交通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