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相矛盾说不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相矛盾说不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故事发生在古时楚国的一个镇子上。

那天正逢集市,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在集市的一个角落站着一位中年匠人,只见他手拿着一块金光闪闪的盾牌对着头顶的太阳晃了几晃,强烈的反光一下子吸引了很多人围观,因为那时候时有战乱发生,人们都对兵器很感兴趣―即使不用来上战场,买一件用来防身护家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见来了这么多人,中年匠人乐了: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于是,他便乘机打起广告来:“各位乡亲,我这块盾,那可是神器呀!”

他这一吆喝,马上就有人问:“神在哪里?”

“说它神,就神在世上的任何利器都不能戳穿它。你想,你要是用来防身,岂不是十二分的安全吗?”说着,他将盾牌高高举起,信手对着一块石头来了个“力劈华山”,一下子将石头辗了个粉碎。

人们不禁一惊。再一看,盾牌安然无恙。

人们于是围上去仔细观察起来,只见盾牌暗黄色的面,乌黑的底,一撞当当的,果然浑厚坚实。人们不由得啧啧称赞:“果然不是俗物!”

一见众人如此欣赏他的盾牌,中年匠人不由得兴奋起来,又乘机拿出了一柄长矛,骄傲地冲着人群高声喊道:“我这还有利器呢!”

众人一见,马上放下盾牌,观看起他的长矛来,觉得也一定不同凡响。有人禁不住问:“利到什么程度?”

“什么程度?”他摆出一副不屑的架势喊道,“这么说吧,你看到这棵大树了吗?”说着,他信手一指不远处的一棵腰粗的苍劲老松,“我一下就可扎穿它。”说话之间,他随手挽一个枪花,用一个“双蛇探头”式,对准老松树噌噌两下,只见那树身上顿时出现两个深深的洞孔,鲜艳的茬口还不停滴渗着树津。

一见此景,马上又是一片赞叹声:“好矛呀!”

人们这样一夸,他便头脑一热,不由得脱口而出这么一句让他后悔一生的话:“怎么样,我的长矛锋利吧?可以这么说,有我的长矛在手,无坚不摧,再结实的盾牌它也能戳穿!”

人们觉得他所言如实,便纷纷要买。

这时,忽然挤过来一位老者,他捋了捋白须,笑着说:“我想问你一句话,可以吗?”

“老人家,您只管问,十句也没问题。”中年匠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我问你:要是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老人微微一笑。

“那还用说,当然不在话下了。不,不对……”中年匠人反应挺快,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只有呆呆地愣在了那里……

霎时,人群哄笑起来……

【原文】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①,誉之曰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③。”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④,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⑤。

(《韩非子》)

①鬻(yù):卖。

②誉之:夸耀(他的)盾。

③陷:陷落,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④子: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⑤弗:不。

盾的称呼与种类

盾,古人称“干”,与“戈”同为古代战争用具,故有“干戈相见”等词。后来还称作“牌”“彭排”等。《山海经》中有关于“刑天”这位英雄人物的神话,说他一手操干,一手持斧,挥舞不停。陶渊明为此写诗赞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盾作为一种“主卫而不主刺”的防卫武器,早在商代就已经存在。到唐代时,盾改称“彭排”,宋代时正式称 “牌”。明清两代沿袭宋习,称牌而不再称盾。

盾牌主要有以下几种:

长牌:为步兵所用。式样多为长方形,可以掩护身体,防止被敌人的兵刃矢石所伤。

手牌:古代步兵旁牌的一种。手牌长五尺七寸,当中窄而两头宽。中窄处为一尺,两头宽处为一尺三寸。它以白杨木或松木制成,轻便而坚实。

旁牌:即盾,傍牌的别名。木质,皮革裹束,骑兵的为圆形,步兵的为长形。

燕尾牌:宽一尺,长约五尺,上部平,下部呈燕尾形,故得其名。牌虽小,但足以抵挡矢石。

藤牌:呈圆形,内以大藤为骨架,再用藤条编制而成,具有体轻坚韧等特点。

(选自《韩非子故事》,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