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外用药治疗皮肤病须注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外用药治疗皮肤病须注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116-02皮肤病一般是由细菌、真菌或接触某些有害物质引起,随着皮肤病种类的不断增多,皮肤外用药物的种类、剂型也在不断增加。皮肤病常需某些外用药物。由于病损的性质不同,需用不同的药物,如细菌感染性炎症,需用抗生素;真菌感染性皮肤病,需用抗真菌药物。由于病损的性质不同,所需药物的浓度和剂型也不同。外用药有多种剂型,用法各有不同。用之得当,能充分发挥治疗作用;若使用不当,往往达不到治疗目的,甚至起相反的作用。

1皮肤病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1.1急性皮炎:急性皮炎早期无渗出阶段,可选用洗剂或霜剂。急性皮炎渗出明显者,可选用油剂或溶液湿敷,不宜用软膏,因此时软膏能妨碍皮损处散热,阻碍分泌物排泄,可使急性皮炎加重。急性化脓性皮肤感染,宜用含抗菌药性溶液湿敷。

1.2慢性皮炎:若皮肤表现为浸润肥厚、苔藓化、角化或皲裂等,宜用软膏。

1.3急性皮炎与慢性皮炎并存时,在局部治疗上应首先治疗急性炎症;感染性炎症与非感染性炎症同时存在时,应首先控制感染。

2注意事项

2.1用药前,清洁双手,应先用0.9%无菌生理盐水或无菌注射用水清洁病损处及其周围皮肤,使其保持清洁。

2.2涂抹药物前,应先将鳞屑及结痂清除,使药物能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2.3如需用溶液剂湿敷时,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4外用易致敏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先小面积试用,若无红斑水肿及过敏反应,方可应用。

2.5长期全身应用刺激性强或毒性强的药物时,应每日分部位涂抹,以防药物吸收后出现中毒反应。

2.6应向患者详细说明外用药物的使用方法、用药、时间、次数等。

2.7涂抹软膏、乳膏最好用无菌棉棒。湿敷创面时最好用无菌纱布,用无菌镊子拧至半干,敷于患处。

2.8用药后密切观察,及早发现药物不良反应,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3皮肤病外用药的不良反应

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如果不了解病情,没能对症下药,不仅贻误病情,而且会使疫情加剧、恶化,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必要的负担。因此绝不能掉以轻心,下面就常见皮肤病治疗中所用的外用药的不良反应做一介绍。

3.1抗生素类

3.1.1抗细菌药:细菌感染性皮肤病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组疾病,包括球菌感染性皮肤病,如脓疱疮、毛囊炎、疖等,以及杆菌感染性皮肤病。应用抗生素是治疗这类疾病的主要手段。目前常用的有红霉素软青、新霉素膏等。其中红霉素软膏有过敏反应和局部烧灼感以及干燥、发痒、红斑、偶见寻麻疹样反应。新霉素膏被用于局部创面感染,但它在有溃疡和表皮剥落或有炎症的粘膜处吸收量相当大,可引起尿毒症。莫匹罗星(别名百多邦)软膏用于脓疱疮、疖肿、毛囊炎等原发性疾病及湿疹、溃疡、创伤合并继发性感染,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孕妇、有中度或严重肾损伤者禁用。

3.1.2抗真菌药:适用于治疗表浅真菌感染和深部感染,前者主要是由表皮癣菌、发癣菌等引起的头癣、足癣、指(趾)癣及体癣等。后者主要是由念珠菌、隐球菌、烟曲菌等引起的深部感染和内脏器官的感染,表浅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深部感染,深部感染的发生率虽低,但危害性大。常用的外用药有克霉唑软膏、达克宁软膏等。克霉唑软膏被用于治疗皮肤粘膜等真菌感染,如手、足、体癣,对头癣、甲癣无效。刺激性和烧灼感明显。达克宁软膏用于治疗真菌和创面感染,偶有过敏反应发生,出现皮痒、皮疹、发冷、发热严重的出现过敏性休克。

3.1.3抗病毒药:疱疹病毒引起的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也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阿昔洛韦(又名无环鸟昔)是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的第一个新药,具有很好的疗效。若在口服抗病毒药物基础上,辅以外用药则效果更好,目前使用的阿昔洛韦霜疗效很好,但有轻微短时的烧灼感或疼痛。

3.2激素类药: 具有抗过敏、抗炎症及止痒作用。目前常用肤轻松软膏和复方康纳乐霜,对婴儿湿疹、接触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或皮肤瘙痒症等都有显著疗效。对于细菌、真菌、病毒感染的皮肤病忌用,长期大面积使用会形成依赖性,欲停不能,病变表皮受损,加之局部血管扩张充血,能促使药物吸收过多,以致出现全身性副反应,如酿成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机体抵抗力降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皮肤又薄又嫩,血管也很丰富,极易吸收药物,若大面积使用会影响生长发育。

3.3护肤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目前多用新肤螨灵霜等来治疗酒渣鼻、痤疮、脂溢性皮炎,健康人使用可使皮肤细嫩,但在使用期间不能饮酒、不吃辛辣食物不能使用其他化妆品。在选择美容护肤药品时,一定要注意含芦荟成分的化妆品会引起过敏性皮炎。

4 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皮肤因素

4.1擦伤、破损及处于炎症状态的皮肤,由于屏障结构丧失或受损,其通透性可大大增加,吸收也随之增加。例如可的松在正常皮肤上仅可吸收l%,而在受伤的皮肤上则可高达75%。湿疹、银屑病皮损的通透性较正常皮肤大8一10倍。

4.2 病变性质:新鲜的红斑、丘疹、水泡及糜烂损害,药物易于透人吸收。但陈旧性灼伤、疤痕、角化过度,浸润肥厚及苔癣样变性损害则难于透入、吸收。

4.3 病变部位:掌趾部因角质层较厚,渗透吸水能力较差;前臂屈侧、耳后、阴囊等部位的皮肤较薄,渗透吸水的能力较强。

4.4年龄和性别:儿童较成人皮肤的渗透吸收能力强。老年人渗透吸收能力最弱。女性较男性渗透吸收能力强。

4.5皮肤温度:一般来说,皮肤温度越高,其渗透、吸收能力也越强,反之则越弱。

4.6皮肤的水含程度:皮肤组织尤其是角质层的含水量多少、水含作用的程度,是直接影响药物的透皮吸收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含水量可达50%,药物的渗透性可增加5一10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吸水量可增加100倍。外用药采用封包疗法,可阻止汗液的蒸发,提高角质层的水含程度,以提高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

4.7药物接触皮肤的时间:药物的透皮量与药物接触时间长短成正比。

参考文献

[1]黎蘅,崔艳玲. 春季多发皮肤病[J]. 云南农业 , 2006,(04) .

[2] 宋兆友. 常用皮肤病中药外用制剂介绍[J]. 皮肤病与性病 , 20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