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跳出移民“越移越穷”的怪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跳出移民“越移越穷”的怪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丹江晟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竹柳基地套种甘蓝菜,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4月22日,一场春雨伴着和煦的春风应时而落,滋润着干渴的淅川大地,连绵起伏的山峦满目苍翠。

上午11点多,65岁的寇中和两脚沾满了泥巴,慢慢地从泥泞的田地里走出来。在田边的水泥路上,他使劲跺着脚,想把鞋子上的黄泥摔干净。一旁的老伙计冲着他叫道:别假干净了,想挣银子就别怕脏。

一句玩笑,把田地旁边干活的人逗得哈哈大笑。

寇中和是大石桥乡后靠安置移民中的一员,当天是来丹江晟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工的。他说,每天都在这里干活,老板一天给开60元的工资,活儿多的时候给开80元,除了吸烟、喝酒,每月还能净落千把元。

“60多的人了,在家门口有这收入,我知足了,还不耽误平时干农活。附近村庄的闲人都来给宁老板打工,晴天的时候每天有二三百人。”

寇中和说的宁老板是丹江晟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宁天保。2011年11月,淅川县通过招商引资,将其吸引到这里落户,投资1.3亿元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隔离带竹柳苗圃和种植基地。

这个地方原来叫西岭村,被人称为大石桥乡的“风水宝地”,因为这里不但土地肥沃,而且灌溉方便,旱涝都保收。遗憾的是这里处于168米水位下,全村3000多口人于2011年5月依依不舍地搬迁到了邓州市腰店乡。

西岭村搬迁后,留下的不仅是大片的村台以及荒芜的沟沟叉叉,还有遍地的垃圾废物。不仅西岭村这样,全县搬迁走的185个村基本都是这样。

马上就要蓄水往北京送了,淅川县委、县政府对后移民时代的发展格外揪心:一方面马上又要淹没很多土地,老百姓怎么增收?另一方面这些即将淹没的土地又会造成面源污染,如何才能保着“一湖清水”?

“竹柳这个树种能吸收水和污泥中磷素、硝态氮等污染物,特别是能够分解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是吸毒解毒的治污能手,在保护丹江口库区水质上一定能派上用场。”一开始,宁天保的这种想法并没得到立即响应,很多人半信半疑,但随着对竹柳的不断了解,淅川人豁然开朗:竹柳木材密度好,自然白度高,是制造纤维板、细木工板、胶合板的优质原料,纸浆性能优良,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而且不怕水淹,生长得也快,应该是个好项目。

事实上,淅川人的这种心情非常能让人理解:自从建设丹江口水库以来,淅川县已经淹没良田40多万亩,光这次搬迁就要淹没13.1万亩,全县只剩下57万亩耕地可供利用;淅川县累计动迁移民20万人,光县内安置就将近10万人,这57万亩耕地哪里够67万人用啊?

更重要的是,淅川县本来自然条件就差,地处浅山丘陵,地形复杂,耕作难度大,土地产出率低;而且随着湖水的升高,县里曾经先后组织100万人次的劳力修建的农业基础设施大部分遭到破坏,30万亩土地从此不能得到灌溉。

淅川移民是搬一次,穷一场。老百姓富不起来,县里也没有钱,到现在淅川还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一直没有跳出“越移越穷”的怪圈。

宁天保和淅川的这次合作让人看到了希望:2011年冬天完成土地整治、地膜覆盖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后,2012年春天开始种植,现已种植20000亩美国竹柳,年提供优质苗2000万株,成为全国最大的竹柳种植基地。而且,还安排就业岗位240个。

宁天保说,2012年已经给附近的移民和老百姓支付工资380万元,今年预计要给老百姓支付800万元。因为,2013年,不仅基地要扩大,而且在地里套栽了甘蓝,用工会越来越多。此外,他还准备带动附近农户种植竹柳。他的梦想是形成10万亩竹柳种植规模,其中基地种2万亩,带动农民种8万亩。

宁天保和淅川的合作是一次十分有益的探索:一是“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符合淅川后移民时代的现实需求;二是这种项目符合库区生态建设的实际要求。

两年来,淅川县委、县政府选定茶叶、金银花、湖桑、玫瑰、核桃这些既能保护生态、经济效益又高的作物作为生态产业来发展,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有效地激活了生态产业的发展活力。2012年,全年新发展茶叶3.2万亩,金银花2.6万亩,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3家,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97.2万亩,整个生态产业呈现出非常好的态势,奠定了实现“水清民富”的重要基础。

与宁天保的有益尝试相比,杨辉立在香花镇的实践再次证明了淅川县的发展思路不仅可行,而且路径越来越明晰。

4月24日上午,在香花镇万亩玫瑰基地,杨辉立正在给十几个农民讲解玫瑰的管理技术。这些人都是从附近村子里雇来的,每人每天开60~80元工资。他说,现在每天要雇佣60多个人,等到了采花期,每天得用上千人。

杨辉立是河南鑫帝玫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副经理,说起来落户这里的经历,他称为“一波三折”:他们本是甘肃永登县枯水镇的一家玫瑰生物科技公司,主要是提炼玫瑰油。虽然公司也有自己的玫瑰种植基地,但采花量远远不够用,只好向附近的农民收购,但有时候农民就是压着不卖,把价格抬得高高的才出手,十分影响生产和效益,便决定外出建设种植基地。

公司先后到郑州、许昌、鄢陵、内乡多个地方考察,都不是很满意。杨辉立说,当初来到这里的时候,第一感觉就非常好,“香花镇”这名字多好啊。当他们深入了解到这里生长有好多野生的香花樟时,心中一阵窃喜:看来这里的土质和气候适宜玫瑰种植。

尤其是种植玫瑰,不用施肥,也不用打药,是个纯生态的种植项目,符合淅川的现实要求。

从去年11月整治土地开始,现在已经种上了4800亩玫瑰,有的玫瑰已经开出鲜艳的花朵,更多的则是含苞待放。

杨辉立说,这个玫瑰基地规划种植10万亩,他们自己种植2万亩,带动农民种植8万亩,到时候统一按市场价从农民手里收购,而且还要在这里投资一个加工厂,专门提炼玫瑰油。看到玫瑰种植的大好前景,附近村庄的农民也跃跃欲试,有不少人也想加入到里面。

对于龙头企业的这种带动、引导,淅川县委、县政府也十分重视,顺应民意,先后及时出台了多个扶持生态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促进农民增收发展。老百姓说,政府拿钱支持我们发展,这是以前没有的事情。

种植金银花,成活率达到90%以上的,财政补贴后,每亩地再补贴500元;种植油茶,每亩地除补贴苗木费300元外,另外还按每亩200元连补三年;种植茶叶,集中连片种植100亩以上、成活率达到90%以上的茶产业基地每亩补贴1000元苗款;对建设连片1000亩以上的茶产业基地,每亩每年补贴500元,100亩以上1000亩以下的每亩补贴300元,连补三年。

政策扶持,群众支持,淅川县17个乡镇竞相发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场明争暗赛正在悄然兴起,龙头企业争相进驻,基地建设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毛堂乡吸引金戈利集团等10多家企业投资建设茶叶基地18个,种植茶叶3万多亩;老城镇吸引卿龙公司、景新公司建设竹子基地5000多亩,今年要发展到1万亩;荆紫关镇在丹江沿岸规划了万亩湖桑基地,现在已种植5800亩;西簧乡嫁接改造了5500亩薄皮核桃,累计20多万株;大石桥乡除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竹柳基地,万亩仁用杏基地也已初具雏形;香花镇10万亩玫瑰基地火热进行外,养殖小区也是层出不穷;盛湾镇种植的软籽石榴和金银花,更让农民喜上眉梢。

思路对头,路径明晰。淅川县已经跳出移民“越移越穷”的怪圈,在奋力实现“水清民富”的大道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