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徐渊 “志愿者专业户”永不卸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徐渊 “志愿者专业户”永不卸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中,有一位20多岁的阳光大男孩,名叫徐渊。别看他年纪轻轻,却是圈内有名的“志愿者专业户”,先后参加过2007年特奥会、2008年北京奥运、2009年广西支教,并被评为“2007年上海市大学生特奥志愿者巡讲团成员”、“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先进个人”、“2009年度上海市优秀志愿者”。从大二开始参加志愿活动至今,虽然已经大学毕业、开始攻读研究生,但是自称对志愿服务“上瘾”的徐渊却说:“我的志愿者生涯永远也不会毕业。”

在志愿服务中收获特别的财富

在上海师范大学2005级历史师范专业的同学们眼中,徐渊一直是一位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好学生。他总是要求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校园民主管理志愿者、BBS引导队志愿者、新学年迎新等校内志愿者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或许,正是这些细小、琐碎的活动,为他之后的志愿者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4月,学校启动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徐渊闻讯后第一时间报了名,丰富的校内志愿者服务经历,使他顺利地通过了面试,有机会到社会上做一名志愿者。在服务期里,他主要负责演员的管理和统筹服务,这让他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不少特奥运动员,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特奥会形像大使吴方淼便是其中之一。

那年,随着吴方淼和王守栋、赵曾曾的公益宣传片在沪上频繁播出,徐渊也开始关注这个特殊人群。在特奥会演练现场,看着吴方淼艰难地攀爬着“长城”,徐渊的心也会跟着怦怦地跳动,生怕他从1米多高的人墙上摔下来。

一次,导演安排徐渊陪吴方淼做热身运动,吴方淼摔倒了,徐渊第一时间冲上去把他扶了起来,并小心翼翼地检查有没有受伤,问他有没有摔疼,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从那以后,两人成了好朋友,吴方淼亲切地叫他“哥哥”,徐渊则亲切地称吴方淼为“淼淼”。

“特奥会上,运动员们纯真而快乐的笑容深深感染了我,他们的坚强、乐观与自信令人动容,作为健全人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再去抱怨生活有多糟、压力有多大呢?”徐渊说,“这段志愿者生涯,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作为新世纪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感受到了志愿者的力量,当你真心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关心和爱护时,自己的内心也会因此而无比满足、快乐。”

此后,徐渊将更多的业余时间投向了志愿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招募志愿者之际,徐渊正面临大四实习,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从2008年7月下旬开始在奥足赛上海赛区的新闻中心训练场组工作。虽然工作累、强度大,但一想到自己所做的工作也是在为奥运会做贡献,就会发自内心地快乐。

2009年,当同班同学都忙于找工作、考研之际,曾获得过上海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优秀党员、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第六届上海高校历史学系本科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等一长串荣誉的徐渊,却参加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远赴广西田阳县雷圩中心小学做了一名支教志愿者。山里的生活是简单而清贫的,但他和队友们却乐在其中。从2009年8月到2010年7月,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徐渊和队友们教学、家访、募捐,以各种方式改善校园环境,资助贫困学生,还从自己本不宽裕的生活补贴中省下800元资助了一名高中学生。

“支教生活令我终身难忘。孩子们的信任、依赖与祝福,让我感受到从未体验过的幸福与责任……因为支教,我的人生更丰满,因为支教,我的青春更无悔。”徐渊发自肺腑地说。

虽然和同龄人相比,徐渊职场实习、勤工俭学的经历屈指可数,也因此少了许多挣钱的机会,但他无怨无悔,“每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都注定了一种舍与得,志愿服务让我更加深入社会,涉猎面更广、更宽、更深,这是一种不同于职场实习的特别收获。而且,这也未尝不是一种特别的成长的财富,志愿服务中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生活,学会了打理自己的一切,我现在可是全能型家庭‘主男’,赶集、买菜、烧菜、刷马桶……完全不在话下!”徐渊颇为自豪地说。

志愿是服务更是一种信仰

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报名时,徐渊还在广西支教,很担心自己届时不能如期到岗。他向上海师范大学团委咨询,得知服务期应该在7月底8月初,自己应该能赶上后,便迫不及待地通过网络报名,并被顺利录取。

说起来,徐渊的上海世博志愿者之旅安排得真是相当紧凑:2010年寒假回沪时,他恰巧赶上了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培训的末班车。2010年7月17日,他刚刚结束为期1年的支教活动,从广西返回上海,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也没有和家人、朋友好好聚聚,就又投身到了世博志愿者的工作中,7月24日就跟新一批“白菜”们进园子实训去了。

按照组织安排,徐渊在正处世博园区宝钢大舞台入口的管理岗位做志愿者,同时,还担任着绿地片区临时党支部书记以及片区长助理,负责小组的排班、片区的巡岗。在其他志愿者轮休的时候,他和片区长一起,沿着世博大道,一直从4号口走到8号口,及时了解各个岗位上志愿者的工作情况。每天,他都风雨无阻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皮肤早已晒得黝黑,清亮的嗓音也一度变得沙哑。“头顶烈日出发,披星戴月回家”,成为他和其他“白菜”们的真实生活写照。

每当轮渡码头的船一靠岸,就像拉响了“战斗警报”,大批游客一拥而上,徐渊经常陷入十来名游客的“包围”,“7号口怎么走?”“L4码头怎么去?”尽管问题大同小异,有的甚至如出一辙,但他仍然倾注自己所有的激情与热情,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

有时候,游客提出的问题会让人出乎意料、一时语塞。一次,一个小男孩来到徐渊面前,徐渊很自然地问他:“小朋友,需要帮忙吗?”本以为他会问路,没想到这个小男孩却提出想要徐渊的徽章。对于世博志愿者来说,徽章意味着对他们工作的认可,也是志愿者之间相互鼓励、相互交流的载体,非常珍贵。面对着小男孩渴望的眼神,徐渊从自己的证件上取下了一枚“文明使者”的徽章,并且告诉小男孩以后要做个文明小使者。看到小男孩心满意足地笑了,徐渊也笑了。徽章固然珍贵,但是徽章所承载的志愿者精神,如果能传递给更多的人,那将更加珍贵。

就是这样,徐渊日复一日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以满腔赤诚与热情给每位需要帮助的游客一个满意的答复、一次耐心的倾听、一个礼貌的微笑。正是在和徐渊一样的7万余名上海世博志愿者貌似简单、琐碎的服务中,来自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的游客们零距离地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活力与魅力。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要有能证明自己价值的地方。我不在乎价值的高低、大小与多少,只是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尽可能地帮助有需要的人,这也是我作为志愿者的最大的价值所在。”谈及自己的未来,已成为上海师范大学2010级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的徐渊坚定地说,“每次做志愿者都会有新的体会与收获,志愿者没有毕业一说。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历练的过程,我希望我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一连串志愿者工作经历,让我的内心异常富足、快乐,它们将是我人生中美丽的记忆。志愿者生涯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充实、快乐,更多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一种在服务中升华、净化自己的的生活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