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马红球菌医学研究进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马红球菌医学研究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马红球菌 微生物学 艾滋病感染 诊断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2.004

马红球菌属红球菌属,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机会致病菌。随着艾滋病的流行,人类马红球菌感染的报道逐渐增多,成为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一些艾滋病患者重要的机会性感染病源菌之一。为准确诊断和治疗马红球菌感染,现将近几年有关马红球菌的医学临床研究归纳如下。

马红球菌的微生物学

马红球菌最早称为马棒状杆菌,曾归属棒状杆菌属。首次发现于1923年并命名为马棒状杆菌,后经细胞壁结构分析发现该菌与棒杆菌属有较大差异,因此将其归属为红球菌属,命名为马红球菌[1]。其生长速度较缓慢,在35℃培养24~72小时,才可见黏液状、产生橙红、橘红色素的菌落。随着生长条件和生长周期变化,它从球菌状变化到杆菌(如马红球菌在固体培养基或脓液中呈球菌样,但在液态培养基中则为无分枝的短丝状或棒状)。多形态性生长是其特征。生长反应不活泼、不能分解任何糖、醇类,触酶均为阳性。不产芽胞、无动力,为革兰阳性需氧菌。

马红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1923年在小马驹肺部感染组织分离出马红球菌后,在多种水栖和陆栖动物均可分离出马红球菌。该病源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的土壤中,在50%~95%的农场土壤中可以发现马红球菌,尤其是在疫区被动物粪便污染的牧区土壤中很容易分离出此菌。但从人类疾病中分离出该菌却始1970年。一般认为可致人类的机会性感染,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者。马红球菌致人类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报道的病例大多数无马等动物接触史,感染人群以晚期艾滋病患者为主,而且以肺部感染、败血症多见。马红球菌病是幼龄马驹常见疾病之一,该菌可在疫区土壤中分离到。染病马驹多1~6个月龄,大多数马驹4~12周龄时显示临床症状。一般呈慢性或亚急性支气管肺炎,有时伴发盲结肠和肠系膜淋巴结溃疡。马红球菌偶然也可以从被隔离的猪和山羊颈部淋巴结中分离出来,在肝部形成肉芽肿并引起年轻动物消瘦和死亡[2]。马红球菌病传染在除马驹、猪和山羊外,其他物种中很少见,一般认为可致人类的机会性感染,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者,如器官移植、恶性肿瘤、结核病患者等等,但较少见。国内报道的病例大多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阴性,病变涉及多个组织器官,引起慢性或亚急性炎症改变。其标本来源主要是血液、脓性分泌物、痰液、胸腔积液、尿液等,其中血培养阳性率较高。

马红球菌病的临床表现

患者可有单一组织或多系统受累,且感染易复发。

有10%~15%感染者发生在无免疫缺陷的人群中。这类人群的感染既可仅局限于皮肤伤口,也可出现致死性系统感染。这类感染的人群中47%是局部感染,40%是肺部感染,肺外感染包括眼内炎、外伤性脑膜炎、淋巴结炎、淋巴管炎、脓毒性关节炎、骨髓炎等。

有10%的马红球菌感染发生在接受接受移植手术的患者中,是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一项晚期并发症,其预后则界于常人群和艾滋病感染之间。

约2/3的马红球菌感染者是艾滋病阳性患者。其发生马红球菌菌血症及肺外表现的比例较无艾滋病感染高。

马红球菌感染最普通的病变是慢性化脓性支气管肺炎和广泛性肺部脓肿。临床上常见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及胸痛。病程经过潜隐,常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肺炎性肉芽肿,肺的浸润性病变常发展成胸片可见的空洞性损害。约1/3有马红球菌引起败血症、肺炎、扁桃体炎、前列腺炎、脑膜炎、尿道炎、肾炎、心内膜炎等等,其中最多的是败血症[3],其次是局部的化脓性感染、肺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体温38~39℃,热型不规则,可伴有畏寒、乏力、头痛及全身肌肉酸痛不适、全身充血性皮疹等症状。其他还有咳嗽、局部红肿疼痛、腹痛、胸痛、消瘦、尿频尿痛等。体格检查可有感染局部的红肿、压痛,肺部听诊呼吸音减弱,可闻及湿性音。

马红球菌病的诊断

虽然作为人类机会感染的马红球菌病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大多数此病患者仍然难以得到及时诊断。影响及时诊断的因素包括起病隐匿,其临床表现与分枝杆菌、真菌、放线菌感染相似,以及实验室对该菌认识仍然不足。根据马红球菌形态的多形性、部分抗酸性、部分抗酸性、支气管标本中的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形态有助于诊断。确诊需从患者痰液、肺部活检其他病理组织等标本中分离培养出马红球菌,有时候需要多次留标本或延长时间才能出现阳性结果[4]。

马红球菌病的治疗

大多数抗生素对马红球菌有抗菌作用,但其敏感性差别很大,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耐药菌谱[5]。所有分离出的马红球菌均应进行体外药敏试验。

人类马红球菌病的治疗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对马红球菌感染,可选择的敏感药物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三嗪、氯霉素和利福平等抗生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可以产生协同作用[6]。目前,国内报道的病例多为散发,涉及多个系统的疾病,经使用敏感抗生素后都能治愈,无马红球菌相关死亡病例。体表部位的脓肿还可以采取局部换药的方法促进脓液的吸收[7]。至于疗程,应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和病程长短而异,马红球菌败血症者,血培养阴性后即可停止抗菌治疗。从报道的病例看,合并HIV感染,宜长疗程、联合用药,至少用药90天以上,并尽早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8]。对于多系统受累的免疫缺陷患者至少需要6个月的疗程[9]。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宜足量长疗程使用敏感抗生素,并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这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马红球菌病的预防

因为马红球菌感染毕竟是罕见的,而且没有数据能证明对其一级预防是有效的,所以一般不推荐对其进行一级预防。某些研究者认为对于HIV感染的患者,大环内酯类或许有利于马红球菌感染的预防。免疫缺陷的患者应避免接触畜养动物。鉴于对马红球菌传播途径尚缺乏了解,尤其有院内感染报道的考虑,一些研究者主张应隔离就医的马红球菌肺炎患者,以避免发生院内感染[10]。

总之,马红球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它在免疫缺陷人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近来对马红球菌感染认识的增强,诊断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疗效均有所提高。但是,在它的感染途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有待积累资料及动物试验作进一步探讨[11]。

参考文献

1 李艳,彭少华,樊秀华,等.23株马红球菌的生物学性状及药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3):232-233.

2 陈士恩,马省强.马红球菌感染的致病机理与预防[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41):44-48.

3 杨华强,张荣环.马棒状杆菌败血症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O7,7(3):641-642.

4 威润鹏.马红球菌引起的急性心内膜炎1例[J].临床和检验医学杂志,2006,5(1O):1481.

5 李艳,彭少华,樊秀华,等.23株马红球菌的生物学性状及药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3):232.

6 吴世木,冯嘉琳.从一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分离出马红球菌[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9,14(3):161.

7 莉芬,毛菊秀,潘万俊.腹股沟淋巴结感染脓液中分离出马红球菌1例[J].临床检验杂志,2007,25(4):272.

8 邓万俊.HIV感染者继发马红球菌感染的预后及临床评价[J].国外医学・抗生素分册,2004,25(3):143-144.

9 胡越凯,卢洪洲,翁心华.马红球菌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微生物分册,2003,26(2):15-l7.

10Scotton PC.Clin Ilfee Dis,2000,30(1):223-224.

11毛新友,魏建林,王志平.马红球菌败血症1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3,21(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