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挥别汉正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挥别汉正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一个月来,王德山恨不得自己生出三头六臂:他一边要打理自己在汉正街的服装批发店,一边要到汉口北找新的门面房。

61岁的王德山,在汉正街做了将近20年的服装批发生意。本来他已准备回老家养老,将店子交给儿子王征打理。但现在他的计划不得不被迫推迟。

今年3月,王德山在新一街路口的墙上,看到了一纸政府通告――汉正街已启动“综合整治和搬迁改造”,才知此前在商户中传言“汉正街今年要拆”是真的了。

从白纸黑字的通告上,他还知道了2.56平方公里的汉正街,已经被划为拆迁区、在建及建成区两大块。拆迁区整体搬迁,在建及建成区整治、改造、升级。

在王德山的印象中,对汉正街的整治和改造似乎从未间断过,隔三岔五就有。但真正让他感觉到“这次是动真格的了”,是史无前例地全天候禁止货车进入。

8月2日,武汉市政府召开新闻会,汉正街交通管制限行令――“为了配合汉正街综合整治和搬迁改造,自8月15日起,汉正街及周边地区道路禁止货车及长途客车通行,相关道路5座以上客车分单双号限制通行。”

严厉的“双禁”措施,意味着500年历史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开始谢幕。王德山和他周边的商户们清楚的认识到,“不搬是不行了”。

和他们一起将要离开汉正街的,是2.7万家商户,2万余居民。

汉正街“双禁”以后,王德山不得不把在汽车销售公司上班的儿子王征叫回来给他帮忙,自己有空便往“汉口北”跑,希望能在这个承接汉正街转移的地方找到一个“新家”。

一夜“围城”

自明朝中叶发端,500多年来风雨跌宕,汉正街托起了大汉口商业重镇的金字招牌。1979年,103位武汉人在这里掀开中国城市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大幕,成为改革开放的时代丰碑。

从1988年至今,汉正街历经4次大规模引店入室改造。然而,以街为市、以地为摊,客货杂行、商住交错,加上“生产+生活+仓储+物流”的低端经营模式,使汉正街屡发大灾,改造无果,搬迁成为无奈的选择。

“双禁”的实施,让依赖于货物流通的汉正街一夜间成为了“围城”。

2011年8月20日,一场大雨过后,汉正街仍是人流繁忙。

王德山24岁的儿子王征,正忙着跟客人介绍服装的品牌和价格,不时在本子上记下发货的数量。

“今天批发出去了200多件,这个数量算少的了,要是往年的这个时候翻一倍的。”他说,最近一直多说汉正街要拆,这几天又封了路,很影响生意,很多批货的人也都不到这边了。

他们没想到汉正街这么快就下了“逐客令”。对于这样突如其来的规定,王德山父子跟汉正街的大多数商户一样,不知所措。“每年我们都是靠下半年赚钱的,秋装之后接着就上冬装再加上新年,都是生意最旺盛的时候,如果这样一管制,货车进不来,来这里批发的顾客就少了。”

因为微型客车不在被禁之列,不少车主掀掉后排座椅,将禁行区域外的货物一趟趟“摆渡”到汉正街。这种“蚂蚁搬家式”的送货方式让汉正街依旧显现出往日的一些忙乱。

据知情人士介绍,汉正街“双禁”以后,又衍生出了地下交易:白天进汉正街拉货的货车都停放在三环外,晚上给中间人交500元左右,货车就可以从解放大道拐上武展西路,过京汉大道后上游艺路,再经过顺道街、利济北路,上中山大道,最后顺利进入汉正街。

8月22日,《鄂商》记者看到,夜幕下的汉正街,依然车来车往,不时有满载货物的大货车逶迤前行。

“运费成本增加,这样一来衣服的成本自然也就增加了,如果客户过来进货的话,运费也会增加,那么他卖出衣服的价格自然也会增加,也就是说整个物价也会上涨。”王征对这样一刀切的方法有些无奈,他认为封路根本行不通,汉正街的商户不像普通的房屋拆迁,它毕竟是几百年形成的商业区,搬迁不是一朝一夕,需要政府有序的引导而不仅仅是一道命令。

“搬出去是政府要求的,胳膊永远是拗不过大腿的,政府想做的事,哪有做不成的呢?”,王德山反问儿子。

怀乡念旧

对于武汉来说,汉正街不仅仅是一条街,它更是一个历史符号。

对王征来说,汉正街的历史也并不重要,甚至他只知道汉正街是很有名的批发市场,很赚钱,他从未关心它的历史。

但是父亲王德山不一样,自称对汉正街充满感情。汉正街让他告别了贫困,命运发生了大转折,他说,汉正街的每一个变化,他都记在了心里,以后也会永远记住。

20世纪初,随着汉口开埠,租界设立与铁路的开通,汉口商业中心逐渐下移至长江岸边。汉正街则演变成小商品市场。“”期间,汉正街曾被更名为“兴无街”,市场关闭。1979年,汉正街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率先在全国恢复小商品批发市场,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汉正街市场一度成为全国性的小商品批发中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交易量最大的“天下第一街”。

“1983年,我34岁,那时候我推个自行车后面一个箱子,夏天在汉正街卖冰棒,那时候5分钱一个,吃的人也多,一天能卖商十几元钱。冬天的时候,我就卖烤红薯,一天也能卖上十几元钱。”王德山介绍,印象很深的是,那时候汉正街只有一栋“老三镇”,道路还只有现在的一半宽,路两边都是低矮的房子,灰色的,但招牌五颜六色很好看,都是卖水货的。有点资本的,就在这些房子里做批发生意;资本不够的,就直接在路两边摆地摊,路经常堵得不通,热闹得很。

“看着汉正街上做生意那么红火,让我有些眼红,虽然我当时就住离汉正街不远的地方,但是汉正街做生意也没有熟人,没有经验就不好进入,有人发财的,但同样的生意也有破产的,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到汉口火车站的地下商场,做起了服装生意。”王德山回忆。

“1992年,汉口火车站地下商场要改造,于是辗转又来到了汉正街。投入了2万多元钱,又开了服装批发店,主要卖男装。那时候汉正街的房租也很低的,一年也就几千块钱,但是那时候的钱很好挣。汉正街生意起步的时间不长,商户也不是很多,但是由于汉正街全国知名,上海、北京、广州等全国各地的人都过来进货。”王德山笑着对记者说,那时候人们来批发衣服也不怎么还价,要价多少几乎就是多少,所以利润特别的高。

直到2000年左右,汉正街又扩大了十几条街道,被称为新一街新二街等等,后来汉正街上的商户也是亲戚带亲戚,做的人越来越多。就比如我,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家只有我一个人来做服装批发,后来我的兄妹5个都在这边做了,而且都做的还很不错。

在王德山的记忆中,汉正街一直就是又乱又杂,有新有旧,但是充满了生气和财气。他手指着一条巷子说,喏,别看这么小,里面世界大得很。

目前,汉正街的房租已经从最初的几千元上涨到每年18万,有好的地段上涨的每年40多万。

即便房租上涨很快,但来汉正街掘金的人一波更比一波多。“现在一些老商户一年挣100万是没问题的,甚至有的更多。也有些人也因此做成一些商品的加工厂,大多数新街的商户都有自己的加工厂,在汉正街开设了好几间门面房。

“在汉正街生活了多年的老住户都知道,这条街的批发生意确实给城市的道路带来了很多不便。出租车一般都不愿意到我们这边来,他们知道,只要进来,必堵无疑。汉正街又处在汉口中心区,肯定会招来很多不满。”王德山略带些许无奈地说。

“其实,汉正街充满了包容性,有在汉正街做生意发达的商户开着宝马和奔驰,还有为了生活每天蹲在街边等待拉货的‘扁担’,它为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们提供机会给予希望。”王德山言语之中不乏对汉正街的留恋。

众所周知的是,批发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交易成本低,而交易成本又主要体现在运输与租金上。当下,汉正街的两个优势已荡然无存。

无二选择

汉正街批发市场横跨汉口78条街,总占地面积约2.56平方公里,大小不一的批发市场共计100余个。

从1988年至今,汉正街历经4次大规模引店入室改造。然而,以街为市、以地为摊,客货杂行、商住交错,加上“生产+生活+仓储+物流”的低端经营模式,使汉正街屡发大灾,搬迁改造成为无奈的选择。

在武汉市8月13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官方消息称,近年来,各类整治始终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汉正街地区发生各类火灾事故数十起,特别是今年的“1・17”火灾事故,夺去14条鲜活的生命。此外,汉正街附近的交通堵塞也为市民所诟病。

久负盛名的汉正街,在被义乌赶超后,在经济危机和市场份额不断下滑后,日渐褪去光芒,成为城市与时代搏杀中懒散的醉汉。

按照武汉市的初步规划,汉正街地区完成搬迁改造后,将改变“现场、现货、现金”的传统交易模式,全面提升商业业态,建设集休闲旅游、电子商务、贸易流通、文化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世界级滨水商贸旅游区(TBD)。设想中,重建后的汉正街将不再具备批发市场的流通模式,而是一种电子交易高端的零售业态。

为此,政府正积极引导汉正街搬迁商户,迁往黄陂汉口北及三环以外其他区域。

汉口北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是汉正街整体搬迁的目的地。据黄陂区区长胡洪春介绍,目前,汉口北已经建成了三大承接市场,建成面积220万平方米,商铺2万余间。主要承接汉正街服装等小商品批发的“第一批发城”,已经对接了2532户汉正街商户。为维护商户利益,黄陂区对由汉正街搬迁至此的商户,实行全额免收前3年各项税收,工商行政管理、年检费用减免等优惠条件。

而且政府还承诺,对汉正街转移到汉口北的批发商户购买商铺,仍执行市政府决定汉正街整体搬迁以前的价格水平,并给予5%的优惠;对批发经营大户、行业商会负责人和整体搬迁市场达总量60%以上的商户给予10%的优惠。对汉正街转移到汉口北暂无力购买商铺的批发商户实行租赁经营。根据不同行业分别给予半年至2年的免租期;免租期届满时按低租金起步;物业费标准按最低标准收取等优惠政策。

“这些优惠政策是很吸引人,可是事实上能全面的做到还是一回事。”王德山有些无奈地说。

王德山最初听说汉口北的门面房是4000元一平米,当时他坚持认为汉正街不可能整体搬迁到汉口北,“肯定会留一部分嘛”。自从今年3月份政府下达汉正街搬迁的消息后,汉口北的门面房涨到了12000一平米以上。这让王德山后悔不迭。

在王德山周边,手头充裕点的商户,都在汉口北买了门面房,而大多数人还在观望。

“做了一辈子的生意,如果以后因为汉正街搬走了就不做了,心里还是有些失落,而且也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好。前几天去汉口北看是否有合适的房子,去了之后才知道那边的房子挺俏销的,一期房子已经卖完了,而二期的房子如果需要买,要提前支付3万元之后,有的话会收到通知,连多少钱一平方米都不知道,这样心里很没有底子。前几天去看了,两手空空的回来了,来回花了四五个小时。”王德山说。

而比较幸运的是王德山的弟弟,在汉口北以1.2万每平米的价格买到了两间门面房。王德山弟弟心里有些兴庆,幸亏自己准备的早。但让他心里没底的是,那边的门面房也在开业,找了一个人在那边看店子,几乎每天都没有什么销量,总是坐在店里无事可做。

王德山曾专门去汉口北考察,“有些批发的客户,到了那里,看到货物没汉正街全,而且种类少,所以只看了看又走了。有时候几乎没什么客人”。

下午17:30,商品批发市场关门的时间。此时,整个批发市场冷清了许多,商户都在自己门面里查看当天的发货情况,打扫卫生,准备关门。

王德山看了一眼儿子递给他的账本,摇了摇头放到一边,长叹一口气说:“这样下去汉正街至多能支撑一年。真不行了,再到其它地方找地儿,做别的生意。”

夜幕降临,古老的汉正街显得更加陈旧,一家物流公司门前摆放了许多大包小包的货物,一男子边接电话边望着路口的方向,焦急的问:“今晚货车能顺利进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