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第三产业的特征及发展思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农村第三产业园地区差异而具有不同特征。农村第三产业具有二元性、地区差异性、双高一低、空间布局的“小集中、大分散”和就业吸纳能力强等特性;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与环境改善之间还存在倒U型曲线。基于这些特征,加快农村市场化改革进程,因地制宜地抓好特色产业,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第三产业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农村第三产业 农村市场 特色产业
一、引言
农村第三产业在河南省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地位不容忽视。目前,关于河南省农村第三产业的研究文献还相对较少,对其地位、性质认识不清,导致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并且富余劳动力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发展非农产业特别是农村第三产业是解决深层矛盾的长远之计。故此,结合河南省实际,深入探讨农村第三产业的性质和发展思路,对农村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从内涵上看,农村第三产业是指在农村经济中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为农村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机构、组织、企业的集合。从外延上看,农村第三产业应该包括商品流通业、交通运输业、视频服务业、物质仓储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咨询业、房地产管理业、居民服务业、卫生社会福利、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乡镇组织管理等行业。就其地位而言,农村第三产业是未来的支柱,是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源泉,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产业。对农村第三产业性质的认识需要将第三产业理论与河南省农村状况结合起来。
二、农村第三产业的特征
1、第三产业的“二元性”、农村第三产业的地区差异性
第三产业的“二元性”体现在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农村第三产业是城市第三产业的另一面,是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的。由于城市先天的优越性和农村历史演变中的边缘化,导致第三产业在城市发展迅速、在农村发展滞后。农村第三产业的地区差异性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指基于不同农村地区的地质、历史文化、资源、风俗、技术差异所形成的发展模式、经营内容和方式的差异,同时,也表现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差异;二是由第三产业的生产与消费是同时发生的特点决定的。第三产业的生产过程也就是消费者消费的过程,二者同时进行,而不同地区的需求偏好是有差异的。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质。河南省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大量不同种族等诸多因素直接决定了河南省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的地域差异性质。
2、农村第三产业的“双高一低”特性
目前,人们对农村第三产业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第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而非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所以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来吸纳富裕劳动力。其实,农村第三产业具有“双高一低”的特性。“双高”是指劳动密集度高和技术密集度高。劳动密集度高就是农村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量大,比如旅游、餐饮等;技术密集度高是农村第三产业对技术要求高,比如科教文卫等领域。这里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倡导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宏观背景下,劳动密集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密集,从长远趋势来看,还应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一低”是指资源需求量低,因为农村第三产业主要是为居民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其产品是无形的服务,具有低投入、高附加值的特点,对有形物质设备和资源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河南省农村以农业为主,工业发展薄弱,而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保持在0.03以下,并且对第一产业的依赖度也很低,不足6%,呈下降趋势。
3、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中的倒U型曲线
与第一、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因其具有低能耗的特点,其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作用相对较弱。当然,也有学者呼吁要加大对第三产业的管理,警惕第三产业对环境的污染,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这些担忧中,大都是可以管理和控制的,很多是因为粗放型经济发展产生的后果,但是其中也不乏有无病之嫌。第三产业的发展历史表明,其与环境改善之间大致存在倒U型曲线。第三产业发展初期,由于采取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其对环境具有负面作用;第三产业充分发展阶段,其对环境改善的积极效应急剧凸现。其中关键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只要高要求、严标准、科学合理规划指导,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就可以避免曲线的上升,将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交通运输、文化娱乐、体育、农村旅游、保险金融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一般来说不受耕地资源的制约,而且也是吸纳农村闲散富裕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在农村发展清洁无污染的环保型第三产业,完全可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4、农村第三产业的高就业吸纳能力的特性
产业经济学中的“配第一克拉克定理”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分布将从第一次产业转移至第二、第三产业。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所以三次产业相比较,在做好农业发展的同时,重点发展农村第三产业能缓解就业压力,快速增加农民非农收入。从实证角度看,第三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率也相对较大。从2002年到2008年,河南省整个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表现为第一产业由3398万人下降到2847万人,第二产业由1038万人增加到1564万人,第三产业由1086万人增加到1424万人。2006年至2008年,乡村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第一产业由3039.48万人下降到2837.24万人,第二产业由999.02万人增加到1202.83万人,第三产业由738.43万人增加到819.06万人。2008年,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看,分别为10.638亿元、723.4687亿元、994.7831亿元,平均工资为2008年13631元、24438元、25324元。农村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和服务性收入都在连年提高。
5、农村第三产业空间布局的“小集中、大分散”
产业经济学中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存在“集群理论”,意思是说,按照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企业会出现“扎堆”现象,产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明显。而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格局。河南省主要是农业大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02万公顷,农村人均耕地面积0.17亩,而且还分布在山区、丘陵和平原地区,土地产能差异很大,整体格局是分散的农村包围集中的城市。由于农村分布全省各个地区,农业以小户经营为主,所以说是“大分散”;再加上第三产业的服务提供与服务消费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农村第三产业就呈现了“小集中”的格局。由于大分散,呈散点图状分布,所以河南省农村第三产业的布局也就相应小规模化;由于小集中,就要求第三产业要围绕各个小型的农业分布区聚集。当然,这样的性质在产业发展的实践中是可行的,也需要遵循这样的特点指导规划第三产业的发展。理由是,首先,第
三产业的物质生产要素是可以分割的,适合小规模经营,并且容易达到规模经济。第三产业生产要素可分割的特点以及企业最佳规模临界值比较小的特点,决定了“小集中,大分散”的布局在实践上是可行的,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的服务需求。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交通运输、公共设施、旅游等行业需要的投资较大,有一定的规模进入壁垒,这些行业就需要政府出面指导完成。
三、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
1、加快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环境的改善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完善农村市场价格机制,消除“剪刀差”。通过市场引入,健全农产品价格机制、市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维护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环境。第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实现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通过网络化、产业化和中间机构确保信息流动畅通;通过调动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的积极性确保第三产业发展所需资金的充足;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劳动力的双向流动;通过科研服务、政策引导提升第三产业技术含量。第三,健全农村市场管理法规。目前,河南省农村地区管理混乱,市场秩序不是很规范,存在欺行霸市、偷摸盗的现象,但是由于基础设施欠缺等方面原因,管理起来相当困难,所以,亟需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第四,缩小城乡福利保障和教育的差别。城乡在诸如医疗养老保险、劳动保护等方面差别甚大,农村居民缺乏应有保障和福利,严重阻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建议实行无差别待遇。
2、因地制宜抓特色第三产业,依托小城镇建好信息网
省属县市农村基于历史、文化、地貌等方面的差异,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不必一窝蜂地盲目上项目,在做好基础产业发展的同时,完全可以有规划地发展一些特色产业。历史文化浓厚的城镇农村可以重点在文化上做文章;风景秀美、地质奇特的地区可以重点发展旅游业;农产品具一定特色的地区可结合自身农产品和农民需求的差异,可以发展特色农业服务业;离研发中心比较近或者研发实力强的地区,可以结合相关机构发展科技服务业,等等。要做到这些,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自行调节,但是,政府也需要因势利导做好规划、指导、帮扶工作,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另外,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对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起着纽带和推广作用。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将河南省内各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整理、汇总,从而方便管理、规划指导。通过信息网、物流网的实施,河南省农村第三产业“小集中,大分散”的格局就可以统一起来。
3、高起点、严要求,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村第三产业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宏观背景下,河南省不可能走过去粗放型的老路子,需要转变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高起点、严要求,科学规划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按照这个要求执行。首先,第三产业要放弃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采取集约型经济增长的路子。对于那些消耗高、效率低、经济效益低的行业要严格控制甚至不予立项;鼓励那些低能耗、效益好的行业发展。其次,第三产业的发展要坚持环境友好型的原则。在第三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坚持产业与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增强节约意识,推进节能节地节材,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大力发展环保型第三产业,倡导绿色消费,合理控制白色污染、光污染等。
(注:本文是河南工程学院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江帆、潘发令:第三产业消耗系数和依赖度的国内国际比较[J],宏观经济研究,2001(5)
[2]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