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长白落叶松林内落叶病和枯梢病发病规律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长白落叶松林内落叶病和枯梢病发病规律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经对吉林省敦化市额穆地区的落叶松人工林进行病害调查,了解其主要病害落叶松落叶病和枯梢病的发生规律。调查结果显示落叶松落叶病和枯梢病7月份开始发生,8,9月份为其发生高峰期;两种病害在树林下层的发病率高于上层。

关键词:落叶松;落叶松落叶病;落叶松枯梢病;病害调查

中图分类号:S7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202-2

基金项目:本试验为吉林省科技厅“落叶松人工林病虫害可持续防治技术的研究”项目部分研究内容。

项目编号:20100252

落叶松林是北方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森林植被类型[1]。落叶松林分布广泛,生长迅速,材质优良,是我国主要用材树种之一[2]。长白落叶松 (Larix olgensis)是东北地区主要用材树种, 具有易栽、成材快等特点[3,4]。

落叶松落叶病(Mycosphaerella larici-leptolepis)在长白山区广泛分布,是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病害[5],同时也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中普遍发生的病害[6]。其传播蔓延速度较快,为害严重。在发病严重的林分,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可降低30%左右[7~9]。落叶松枯梢病(Botryosphaeria Laricina)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病害,同时被列为森林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10,11],一般发生在6-1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中,新梢发病较普遍而且严重[12]。连年发病时,大都枯梢成丛,树的形状成为扫帚状,生长停止甚至死亡[13]。

为此,笔者于2011年6月~10月,对吉林省敦化市额穆区适当选择3块落叶松人工林地进行落叶松落叶病和枯梢病进行调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自然概况

调查样地位于敦化市额穆镇。选择3块面积不同的人工林地进行落叶松落叶病和落叶松枯梢病的调查。该地域气候高寒湿润,年平均温度2.5℃,年平均降雨量768mm。标准地林分立地条件见表1。

表1 3块标准地情况

1.2 调查方法

在额穆林区选择3块面积不同的林地,运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3块落叶松人工林地进行落叶病和枯梢病的调查。在每块地中,随机选择10株落叶松树,分别在其上部,中部,下部裁取长约 1m的树枝作为样枝。调查2种病害在落叶松的不同层面的发生情况。

落叶病的调查,根据树冠叶部病斑发生程度分为0、Ⅰ、Ⅱ、Ⅲ、Ⅳ共5个等级。

树冠针叶全为绿色 0级;

树冠针叶30%为黄或黄褐色 Ⅰ级;

树冠针叶30%~50%为黄或黄褐色 Ⅱ级;

树冠针叶50%~750%为黄或黄褐色 为Ⅲ;

树冠针叶全为黄或黄褐色 Ⅳ。

对于落叶松枯梢病的调查,根据每样枝上枯梢病发病枝条数与该样枝总枝条数的比值,代表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病程度,以此来确定其发病率与危害程度。

2 结果分析

2.1 长白落叶松落叶病的发生情况

在6月,7月的调查中并未发现有落叶松落叶病和枯梢病的症状,8月,9月的调查结果见下表。

表3 8月10日落叶松落叶病调查情况

注:阿拉伯数字代表随机调查落叶松的编号;拉丁数字为落叶松落叶病的病害等级。

表4 9月10日调查结果

注:阿拉伯数字代表随机调查落叶松的编号;拉丁数字为落叶松落叶病的病害等级

通过调查发现,落叶松落叶病主要发生在8月和9月份,且发病迅速,一经发生就迅速扩大范围。落叶松下端枝条发病严重;1号地、3号地病情严重,原因是大面积林地有利于病菌孢子的传播;郁闭度高的林地由于通风透光效果较差,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2.2 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生情况

落叶松枯梢病从7月份开始有所发生,8,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调查结果见下表

调查结果显示,落叶松枯梢病从7月份开始发生,然后迅速蔓延,8月份为高峰期,9月份病害程度降低,1,3号地发病较轻;植株下端部位发病较为严重。

表5 落叶松枯梢病的调查情况 单位:病梢数/总梢数

2.3 结果分析

落叶松落叶病和落叶松枯梢病均为落叶松林的主要病害,发生时期大致相同,二者主要靠孢子进行病菌传播,病原孢子的释放、传播、侵入及增殖、扩展乃至发病,形成新的子实体的整个侵染过程中,降雨、湿度、气温、日照、风速等气象因子都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由于两种病害发生时期相似,危害部位相同,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二者在不同时期的危害情况不同,也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这些在1991年刘国荣等的研究结果中提及[9]。

落叶松落叶病下层枝条发病较为严重,与王东升,孙礼于1996年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4]。

落叶松落叶病和枯梢病6月末,7月初进行传播,8~9月份达到高峰,对林木造成极大的危害。

3讨论

对敦化市额穆镇人工落叶松林的病害调查结果表明,落叶松落叶病和枯梢病仍为长白地区落叶松的主要病害,尤其大面积纯林发生更为严重,导致林木生长缓慢。调查还表明,郁闭度高的林地由于透光、通风性差,更利于病菌的繁殖传播。

对于落叶松病害的防治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及时清除发病严重的植株,可以有效的切断病害的传染源,对病害的传播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种植混交林可以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使其不能进行很好的传播,从而对病害的发生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在6月末,7月初病害传播高峰期,进行适当的药剂防治,做好消毒灭菌工作。

在今后的落叶松林营造过程中,与其他树木混合种植,降低林分密度,可以有效的控制落叶松落叶病和枯梢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丁宝永,刘世荣.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生物生产力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0,7(3):227-235.

[2] Dapao Yu,Geoff G.Wang, Limin Dai.Dendroclimatic analysis of Betula ermanii forests at their upper limit of distribution in Changbai Mountain, Northeast China[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7,3(15):105-113.

[3] Wengfang Leng,Hong SHe,Renchang Bu.Predicting the distributions of suitable habitat for three larch species under climate warming in Northeastern China a[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8,2(3):420-428.

[4] 潘建中,牟长城.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适宜经营密度[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9,(9):4-6.

[5] 王柏辉,王吉顺.落叶松落叶病防治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09,11(6):46-47.

[6] 何平勋,王东升.落叶松落叶病的生态因子及其生态模型的研究[J].生态学报,1995,6(15):201-206.

[7] 王永民,尹泰龙.落叶松落叶病测报与防治指标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3,1(4):12-17.

[8] 王永民,何平勋.落叶松落叶病、枯梢病联合防治的探讨[J].林业科技通讯,1981,1:26-29.

[9] 刘国荣,王世军.落叶松落叶病的发生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J].吉林林业科技,1991,10(5):30-35.

[10] 石春玲,宋瑞清.落叶松枯梢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D].东北林业大学.

[11] 张广臣,楚立明.落叶松枯梢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森林病虫通讯,1999,1:9-11.

[12] 韩建勋,张国顺.华北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J].中国林业,2011,4:43.

[13] 高光菊,刘喜梅.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林业,2008,4:52.

[14] Fo r m a n , R.T.T,A.E.Galli, C.F.Leek.Forest size and avian diversity in New Jersey Wood lots with some land use implications Oecolog a,1976,26 :1-8.

[15] Whitcomb, R.F. , JF.Lyneh , P.A.O pler, and al Isand biogeography and conservation:stra tegy and limitations.Scice,1976,193:1030-1032

[16] Bu rgess,R.L.,D.M.Sha rpe.Forest island dynamics in man-domiated landscapes.Speinger-Verlag,N.Y.,1981.

[17] 王东升,孙礼.落叶松落叶病的生态控制技术研究[J].1996.9(3):305-310.

作者简介:徐福生(1969-),男,汉族,本科,从事森林管理保护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