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老年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l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观察两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出血率及凝血三项。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血小板计数、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疗效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冠心病;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可行性; 临床疗效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动脉内膜上形成一些类似粥样的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1]。它在临床很常见,且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高血压、高血脂及血液流变性等指标异常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2]。目前,冠心病的治疗以扩血管、降血压及降血脂等为主,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但是仍然没有达到令人完全满意的治疗效果。冠心病常由于血小板活化、聚集导致冠状动脉狭窄、闭塞而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有较高的病死率,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胁[3]。抗血小板类药物作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是抗血小板药物也存在出血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使用方法显得尤为重要[4]。阿司匹林与氯比格雷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均已获得了临床验证,但对两者联合用药能否延缓冠心病病情进展尚未达成共识。为了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笔者进行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老年患者l00例,纳入标准:(1)符合WHO制定的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有心绞痛或陈旧性心肌梗塞史,并且均经冠脉造影,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证实,造影结果:冠脉造影狭窄率≥50%;(3)治疗前均未给予特殊药物治疗,例如利尿剂、降脂药、促血尿酸排泄药、抗凝药等;(4)无肝肾功能障碍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46~75岁,平均(73.34±5.55)岁;病程1~7年,平均(4.55±1.42)年。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45~76岁,平均(74.27±5.25)岁;病程2~6年,平均(4.38±1.38)年。两组患者均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用药禁忌证。排除患有出血性疾者;肝肾功能不全者;风湿性疾病者;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者;需支架植入或血管造影者。两组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应用阿司匹林、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药、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75 mg/次,1次/d。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口服,阿司匹林75 mg/次,1次/d,氯吡格雷50 mg/次,1次/d。两组患者用药时间均不短于1年。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的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出血率和凝血三项等各项指标。随访观察记录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消化道出血、血尿、颅内出血)评估安全性。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中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

2.3 两组治疗前后出血率比较 两组的凝血三项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且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一直高居不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肥胖、脂代谢紊乱、血流变异常等均是其危险因素[5]。临床上有不少的冠心病患者都可以出现血流变方面的改变,这种改变也是一种影响疾病发生发展、转归预后的重要因素。现代研究认为,血流变对疾病的发病、诊断、治疗等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6]。另外,血流变异常还可以加重组织细胞的缺血缺氧状态,使组织细胞损伤加重,出现功能障碍。因此,血流变异常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病理意义,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重大,因此在防治冠心病的方案中抗血小板药物显得尤为重要[7]。

临床上的抗血小板常用药物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这两种药物的可行性和疗效均已被临床证实[8]。阿司匹林是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类药物,当然其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及抗血栓作用也被应用到临床上血管性相关疾病当中[9]。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的生成以阻断TXA2生成从而达到抗血小板作用,且这种机制是不可逆的;氯吡格雷是一种噻吩并吡啶类药物,其抗血小板作用是通过选择性抑制ADP受体来实现的,另外其还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和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10]。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具有协同作用,能阻止血栓的扩大,稳定斑块,从而缓解了病情,延缓或阻止其进展,效果肯定[11]。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抵抗力低下,为出血的高危人群,在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时,尤其要注意控制出血风险,有时出血造成的死亡风险甚至比冠心病本身的死亡风险都要高[12]。因此老年患者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时既要考虑到使用药物的安全可行性,又要考虑到药物的临床疗效。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用药治疗冠心病,有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而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13-15]。

通过本临床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治疗,安全可靠,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许富康.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研究进展[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3,13(3):222-225.

[2]葛迎辉,栾献亭,石高举,等.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4-25.

[3]许秀妆,章金灿.白细胞、血小板参数在冠心病及高危人群中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7(1):891-893.

[4]朱英姿,蒋跃绒.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可行性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6(3):44-45.

[5]张亚梅,陈庆伟.PCI术后1年患者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依从性随访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4):503-506.

[6]刘明辉.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3(7):12-13.

[7]黄佩民.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98例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52-53.

[8]沈明强,程庆璋,石冬敏,等.不同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聚集状态的比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5):213-216.

[9]柳荫.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与心血管意外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144-145.

[10]袁峥嵘.复方丹参滴丸治疗5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6):741-742.

[11]齐乐,陈洪.不同质子泵抑制剂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时心血管安全性Meta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2(3):316-319.

[12]熊炜.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21-22.

[13]李小卫.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4):245-246.

[14]李迎春.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5(34):85-86.

[15]赖汝标,江权锋,钟飞雁.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4):48-49.

(收稿日期:2013-12-16) (本文编辑: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