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影响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因素的实证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影响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因素的实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资源与环境压力要求企业必须开展环境资源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竞争日益被供应链竞争所取代。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一些国际领先企业,如摩托罗拉、3M、福特等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践,并取得了明显的环境和经济效益。丰田汽车通过与供应链上企业的创新共生,实现了环境和经济的双赢。随着世界制造中心的转移,中国成为制造大国,中国制造业出口占GDP的比重高达40%,但日益受到“绿色壁垒”的制约。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制造业按照科学发展观开展环境和资源管理。因此,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日益成为中国企业获得和提升国际竞争力以及应对环境、资源压力的重要战略。中国大部分企业已经受到各种压力,有动机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但实践水平普遍很低,更没有获得明显的环境、经济绩效。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识别出影响中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障碍以及各个障碍影响力的大小,以期为政府推动和企业有效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借鉴。

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制约因素识别

1.1问卷设计与样本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相应的社会环境,具体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企业文化环境、绿色科技创新体系和社会绿色服务体系。另外,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第一要务,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带来经济绩效。根据制度理论,环境管理的压力来自三个纬度,即标准化的、强制性的和模仿性的。因此,本文设计了21个有关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因素的问题,涉及四个方面,分别为:企业意识和能力、财务绩效和成本、供应链影响以及政府法规。对于每一个问题,我们设定了五个等级,分别为:1=根本不重要;2=不重要;3=一般;4=重要;5=非常重要。因为部分企业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还不熟悉,我们在制约因素之前设计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题项,包括五个方面:绿色采购、生态设计、与客户在环境方面的合作、投资再生和内部管理。

根据资源消耗、环境排放以及绿色供应链实践等情况,我们主要集中对化工、电子、汽车和机电行业开展问卷调查。我们首先分析各个行业在中国的分布情况,然后选定这些行业集中的城市和工业园,最后主要在苏州、大连和天津开展调研。为了保证问卷的可靠性,我们首先进行了预测试,对四个行业各选定两家企业进行了访谈,每次访谈基本都在半天,主要是看我们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和有缺项,问题的描述是否能让企业人员读懂。预测试没有发现明显问题,只对个别问题的表述进行了调整。

问卷发放主要通过三种形式:①通过政府部门向企业发放问卷;②对参加项目洽谈会的企业领导发放问卷;③对MBA以及电子、化工专业学位的在读和毕业的学生发放问卷。问卷回答的对象基本都是企业中、高层领导或者攻读硕士学位的在职学生,因此对问卷的理解比较准确。获得的问卷很多都是实名或者填写了企业相关信息,因此问卷填写结果比较可靠。问卷基本一个企业一份,对于一个企业获得的多份问卷,我们进行了比较分析,大部分填写比较吻合;如出现偏差,我们通过电话进行了进一步的核实。

问卷调查从2037年5月开始到9月结束,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9份,有效率为57.8%。其中化工/石化行业95家(占32.9%)、电子行业56家(占19.4%)、机电行业67家(占23.2%)、汽车行业41家(14.2%),其他30家(10.3%)。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我们考虑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调研,具体为:国有企业123家(占42.6%)、私有企业87家(30.1%)和外资/合资企业79家(占27.3%)。

1.2因子分析

为了识别制约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的因素,我们借助于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题项的KMO值为0.886,大于0.85,因此适合做因子分析。

因子提取使用最大似然解并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分析采用Kaiser标准(特征根大于1)并进行碎石图分析。碎石测试和特征根测试均说明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因素可以选择4个因子进行进一步分析,四个因子提取的信息分别为23.0%、19.8%,18.5%和8.7%,累积为70.0%,这与调研前的预测基本吻合。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因素的旋转因子负荷矩阵分别见表1。

本文把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因素的四个因子分别定义为:企业意识和能力、财务绩效和成本、供应链影响、法规。为了验证因子分析得出的同一因子各个问题是否测量同一问题,进一步进行了内部信度分析,得到四个因子的克朗巴哈a系数分别为0.92、0.91、0.90和0.82,所有的克朗巴哈a系数值均远大于0.70的标准,因此保证了因子构造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2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制约因素影响力分析

为了分析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因素的影响力,我们在前面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1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相关分析

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因素每个因子以及各个题项的描述性数据,包括均值、标准差和样本数分别见表2;各个因子的关联分析见表3。

从表2可以看出,影响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制约因素的各个因子值都处在3.50~4.00之间,也就是说企业认为这些因子重要,但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政府法规方面的制约最大,均值为3.96,接近4.00,其中一个题项,即“政府环保等方面法规执法不严”超过了4.00,这说明执法不严是企业缺少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最大的制约因素。

表3的结果显示:制约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四个因子之间相关性很强。如政府缺少激励和执法不严,带来了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效益不明显而成本过高,进一步又影响了企业的意识。

2.2影响力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各个因子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的制约影响力,我们借鉴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具体结果见表4。

对于第一层因子,我们可以对各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进行归一处理而得。如前所述,四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23.0%、19.8%,18.5%和8.7%,归一化后的系数对应为:0.329、0.283、0.264和0.124。因此,设四个因子分别为yl、y2、y3和y4,则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总评价y的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y=0.329yl+0.283y2+0.264y3+0.124y4

二级指标对应于一级指标的权重借助与AMOS软件,把各个题项强制归为四个因子,得到各个题项对应于各个因子的标准回归系数;对各个因子下各个指标的标准回归系数进行归一,获得各指标在其主因子上的权重。二级指标最终的权重,用各个二级指标对应于一级指标归一化的系数与一级指标归一化的系数相乘获得。

表4的结果显示,从最后获得的各个指标的权重来

看,权重最大的三个因素分别为:生产环境友好产品的成本高,采用环境友好包装的成本高,政府环保等方面法规政策的激励不足。也就是说,这三个因素对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造成障碍的影响力最大。

3 结论与启示

法规是企业开展环境管理最主要的压力;国家和地方法规是影响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因素。调研分析的结果显示,企业认为政府法规是制约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因素。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规,但执法不严,企业违法带来的罚款小于甚至远小于守法成本。因此,大大挫伤了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积极性。另外,绿色供应链管理属于超前的环境战略,其目标远高于法规的要求。目前,环保政策法规只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惩罚,缺少对一些积极环境行为的奖励,因此也制约了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

总体来看,企业的意识和能力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的影响力最大。但是,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通常带来长期绩效,有时短期绩效不明显。目前,我国企业虽然都感受到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大多企业还疲于应对短期的压力,对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也缺少相应的能力。高层领导的重视以及企业内部必要的能力是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我国目前基本处于这个阶段,这与国外领先企业20世纪80年代的情况类似。

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带来经济绩效的同时,也会带来成本提高。成本,同时包括生产环境友好产品以及采用环境友好包装的成本,对于制约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力最大。造成我国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缺少经验和能力,因此超前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带来了成本的增加,但没有带来一些成本的节约,如减少材料的使用,减少环境罚款等。随着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中不断面对的“绿色壁垒”以及应对经验的积累,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最终能够获得经济收益。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现途径包括: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强供应商的环境管理,加强用户的绿色消费意识,加强管理部门的环境执法。因此,有效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各个方面的条件和基础。首先,企业必须提高意识,练好内功。其次,必须向国外领先企业学习,积累经验,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同时提升企业环境和经济绩效。再次,加强技术开发,培育客户环境偏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最后,只有政府加强法规建设,加强执法力度并推出激励机制,才能促进企业全面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最终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