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基层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定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基层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定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始终占有特殊地位。作为基层图书馆,必须结合农村人口众多的国情,必须结合占绝大多数的服务对象在农村的实情,转变脑筋,更新观念,调整思路,把服务重点转移到农村,服务于农民,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

关键词:新农村 文化建设 信息服务 功能定位

中图分类号:G25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5-0013-02

一.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当前现状

1.信息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在农村农民还在延续着传统的种什么、养什么全凭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这一原始的习惯,他们对信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同时,由于经济基础、文化素质和地理区位的限制,他们没有条件及时、直接地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也没有能力上网信息。农民的这种信息意识影响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2.信息资源缺乏多样性

农村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薄弱的地区.农业图书资料、网络信息资源缺乏多样性。虽然我国广大农村都建立了无线电或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电话系统,但他们所能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范围有限,农业实际上获取的有用信息资源微乎其微。仅信息资源的开发成果推广范围有限。我国农业专家系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对于全国的广大农村来讲,农业生产还没有达到科学指导的程度,没有提供这方面信息的科技书籍、报刊、专家讲解的光碟和聘请专家现场传授经验等这样的服务平台,没有一个正规的信息服务中心来为他们提供服务,仅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还没有引起农民的响应。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地研制还没有达到实用水平,实用性差,不能因地制宜。

3.信息的渠道不畅

广大农村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人才。能对网络农业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解答疑问,能为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信息等。而由于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加上培训机制的不完善,使得目前农业信息网络人才极度缺乏,有用的农业信息资源还未真正开发出来,农业经济科技含量不高、效益低下。

4.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在农村还大量存在着许多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现象。由于文化知识贫乏,封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法律意识淡薄,重男轻女,不赡养老人,赌博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不仅给社会造成坏的影响,而且还常常误导下一代,不能给后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不相信科学,而是相信迷信,如生病后也不愿去医院看,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有的甚至丢掉了生命。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使先进科学文化占领主阵地。

二、基层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定位

过去,县级图书馆的实际业务活动主要面向城市读者,广大农村读者却被忽视了,服务定位产生了偏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盘棋里,县级图书馆要找准坐标。

1.找准结合点,做好转变服务观念和方式文章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始终占有特殊地位。作为基层图书馆,必须结合农村人口众多的国情,必须结合占绝大多数的服务对象在农村的实情,转变脑筋,更新观念,调整思路,把服务重点转移到农村,服务于农民,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2.找准切入点,做好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文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培养新型农民,希望在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由于历史原因,农民的文化底子薄,基础差,造成农村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严重匮乏,使“三农”问题的解决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层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切入点,应当紧紧围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来进行,着力塑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现代农民,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了解国家方针政策,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市场发出的信号反应灵敏,熟练掌握一项或多项生产技能和技巧,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合理配置人、财、物和土地资源,能选准和选出自己的优势项目,寻找合作伙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组织生产和参与市场活动,真正让农村也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3.找准推进点,做好促进县级图书馆快速发展文章

新农村建设说到底是发展问题,如何能更快更好地发展,是始终困扰着基层图书馆的课题。创造条件,加快发展,是基层图书馆的必由之路。新农村建设给基层图书馆提供了历史契机和发展良机。

3.1几十年的发展使基层图书馆的藏量上升,特别是城市读者很少使用的农村读物和农业科技资料有了相当的积累,这些资源长期处于休眠和沉淀状态。如果充分利用农村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和辐射范围数倍放大,传输这些农村读物、农业科技和其他图书资料,闲置资源被激活,能够培育和做大“市场”,有效地满足农村对文献信息的旺盛需求,极大地提升图书馆服务功能。

3.2随着基层图书馆队伍的壮大,由于业务范围狭窄,服务半径长期限制在狭小的中小城市里,出现了有人无事做,有事无人做的通病,缺乏内在活力,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基层图书馆必须打破单一的服务面,走出馆门,变单一的被动服务为多元的主动服务,除了坚持阵地服务外,要把业务范围拓展到农村去,文献信息收集、加工、整理、传播的服务链条被纵深延长,采取直接借阅、二次文献服务、借售一体化、巡视展览、办培训班等各种形式,各个环节都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有利于充分发挥富余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各尽其才,各显其能,进一步促进图书馆提速增效。

3.3过去,由于国家强调发展重工业,投资重城市轻农村,造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严重短缺,广大农民群众读书难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本解决。经过多年的努力,县级图书馆积极协调上级资金,在我县12个乡镇建立乡镇综合文化站,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并且实现了“农家书屋”在我县350个行政村的全面覆盖,形成“村村通”的服务网络,农民读书难问题得到很大改善。农民获得的文化知识和科技信息丰富了,能够促进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致富本领的增强,加快了建设新农村的步伐。基层图书馆对社会的贡献率增长,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作用愈显突出,以“有为”促“有位”,进而推动自身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4.找准侧重点,做好加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文章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文化部倡导的重大的公益性文化传播方式,信息能源广、内容新传播快,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搭建了重要载体和平台。基层图书馆应积极协调并制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方案,抓好设备的配套、资金的筹措、分布点的设置,设备和资源的购置及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的落实,利用活动、板报、宣传单等形式加大宣传,使共享工程家喻户晓,让广大农民参与到共享文化成果的行列中来。要组织专人负责信息收集和整合,积极开发农业科技、法律、教育、医疗等贴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各类视频资源。要创造条件实现与共享工程卫星广播接收系统对接,通过图书馆网站即时信息,提升服务能力。要加大基层网点建设力度,发挥基层服务点功能,形成市、乡、村三级网络服务体系,扎扎实实开展共享工程活动,让信息资源真正发挥作用。

4.1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在资源的建设上充分体现了面向普通百姓、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原则。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基层群众,尤其是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群众。主要服务内容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精神食粮及种养、务工、经营等知识信息;提供能满足城乡群众精神生活的文化艺术、影视曲艺和相关人文知识信息;提供能提高城乡群众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科学普及、法规政务、市场经济、医药卫生等知识信息。文化共享工程是一个大型巨量的资源库。首先,数量规模大,让百姓有广泛的选择余地,能满足各文化水平、各职业工种以及各种层次的需要,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资源体系。其次,内容丰富实用,能满足广大群众脱贫致富、拓展文化视野、提高知识技能以及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要。再次,信息形式活泼多样,融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除文字外,还有图像、影视、动画等多媒体表现形式。同时,信息新颖及时,资源的受众群达数亿人,网站上的信息每天更新、时时添加,满足了群众求异求新的需要。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为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4.2由于文化共享工程传递的信息都是经过数字化加工处理过的,因此.存储、传输的渠道更多地需借助于高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卫星、镜像站点、移动存储、光盘等。近年来,文化共享工程为一些基层文化站点配备了集信息存储和播放为一体的专用设备,不仅操作简便,还可以由上级中心定期或按需对信息资源进行更新,大大方便了农村基层群众对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的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各种文化信息资源精华和贴近大众的现代社会信息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和整合,建立互联网上的中华文化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通过覆盖各乡镇网点的文化信息资源网络的传输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市、乡、村的共建共享,对迅速扭转我国农村地区的信息匮乏和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将起到明显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时代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同时又为各级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图书馆提供了更为宽阔的活动平台和发展空间。努力服务好新农村建设,是时代赋予公共图书馆的神圣职责。走进新农村,依托“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下乡”服务模式,找准基层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定位,不断挖掘潜力,适度依靠外力,在争取社会资源投入的同时拓宽服务功能,基层图书馆才能真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晓霞,赵财.信息资源共享是城乡图书馆协调发展的出路[J].农业网络信息, 2007(11): 87-89 .

[2]富平.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3]罗少波.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的主体作用.图书馆论坛.2004(10).

[4]林仁贞,图书馆大众文化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J]书馆学刊,2007.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