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预算项目储备模式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项目经济效益评价与项目储备管理、预算管理间的关系出发,提出了基于预算项目储备模式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为预算编制中的项目优选提供了模式化的工具。
关键词:预算管理 项目储备 经济效益
一、引言
企业全面预算由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构成,而项目预算是业务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全面预算管理要求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深度融合,强化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衔接的有效性,以实现项目预算与财务投资能力对接。由此实务中衍生出预算项目储备管理模式,即由业务部门根据业务需求,编制并形成总量充足,结构合理、程序到位、可研深度满足计划编制要求的项目储备库。财务部门可依据本单位的财务投资能力,在项目储备库中选取项目纳入年度财务预算。
由于业务部门建立项目储备库时通常重技术轻效益,同时由于财务人员缺乏相关知识,无法有效参与项目储备管理,导致财务人员从项目储备库选取项目时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造成项目计划与财务预算脱节。因此,需要基于项目预算视角,构建一套项目评价体系,以确保财务部门能有效参与项目储备管理,并确保存在财务投资能力约束时,能从项目储备库中选取具有财务可行性和较好经济效益的项目纳入年度财务预算,从而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辅助管理工具。
二、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基于前述项目储备模式下预算管理现状,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基于项目资金支出属性原则。将所有的投资项目按其资金支出属性,划分为资本性支出项目和成本性支出项目两类,且分别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法”评价其经济效益。(2)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对于项目效益性评价主要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而对于资金支出属性评价主要运用定性方法。(3)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相关评价指标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可取得性,在满足评价要求的基础上,力求简化操作、可理解性强,以确保评价指标的可行性。(4)财务评价原则。项目储备阶段职能部门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安全性、社会效益等因素已作充分评估,基于财务部门的职能,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突出财务评价功能,即突出评价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与经济效益。(5)预算年度经营目标相关性原则。即项目经济效益评价要以公司经营目标为导向,尽量提升评价指标与公司经营目标的相关性,以有利于提升公司经营业绩。
三、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概括为“两个阶段、两条主线、多项维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所谓“两个阶段”是指首先要判断项目的资金支出属性是资本性投入还是成本性投入,然后再根据项目属性运用相应评价方法进行效益评价;“两条主线”是指对资本性支出项目和成本性支出项目分别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选取不同的指标进行评价;“多项维度”是指采用多个指标进行多维度评价,避免评价的片面性。
(一)资金支出属性判别。按照前述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判断项目资金支出属性,即资本性支出和成本性支出的属性判断。目前税法和会计准则均对资本化和费用化定义了判断标准,归纳如下:(1)会计标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无论新建项目还是续建项目,若能够增加资产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且支出能够可靠计量,应予以资本化,否则应予以费用化。(2)税法标准。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支出应当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资本性支出应当分期扣除或者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还对大修理支出资本化给出了定量标准,即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且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3)结论。基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无论会计标准还是税法标准,资本化和费用化的界限实质上是该项投入是否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流入,即投入所产生的回报是否在未来(一年以上)期间分期收回。
总结起来可通过以下判定标准判断项目投入能否产生未来现金流入:(1)整体更换能够单独发挥作用的设备资产;(2)新增生产能力、增强了现有设备资产技术水平或提升了现有设备生产能力;(3)部分更换或修理设备资产时,修理支出达到取得设备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且使用年限能延长2年以上。将符合以上条件的项目划分为资本化支出项目,否则界定为成本性支出项目。
界定了项目的资金支出属性,接下来就要分别资本性支出项目和成本性支出项目的不同特点来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采用定量评价方法。
(二)资本性项目支出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资本性项目具有初始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特点,且投入和产出均可计量,依据前述“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设计原则”,资本性项目经济效益可选取以下指标进行评价(如表1所示)。其中“预算年度经营目标相关性”原则主要通过设置评价标准来实现,即以目标公司预算年度预算指标为标准来评价指标优劣,以确保淘汰那些影响预算目标顺利实现的项目。
运用上述指标体系进行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时,为便于综合评价项目经济效益及比较不同项目的优劣,需要将上述指标体系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和指标赋权,以得到单一的综合评价指数。
1.无量纲化处理。无量纲化处理的作用在于统一指标的极性和量纲,统一指标极性的通常做法是将极小型指标取倒数,将适度型指标按公式xij=1/|x'ij-k|进行转换,其中k为原始数据x'ij的均值,xij为作转换处理后的数据,以使所有指标统一转变为极大型指标;统一量纲的一般做法是标准化,标准化转换公式即xij=(x'ij-k)/ σ,其中σ是标准差。
2.指标权重的确定。权重确定方法主要分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大类,前者如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AHP)等,后者如主成分分析法、均方差法、离差最大化法等。本文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四个指标的权重。
经过上述数据处理后,对资本性项目运用多个指标进行评价的结果就可以通过加权平均处理后,转化为单一指标,本文称之为“项目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以“R”表示,R值越大项目经济效益越好。
R=∑(现值指数×40%+投资利润率×20%+单位投资销售收入×20%+现金流量债务比×20%)
当年度财务预算对公司资本性投资规模有约束、但所有R>0的项目投资额总和超过财务投资能力时(即多项目决策),可通过按R值从高到低的方式排序选取最优项目组合。这样可确保从项目储备库中筛选出最优项目组合,以保证在满足财务预算约束条件下,经济效益较好的项目得到优先实施并纳入年度财务预算。运用“项目综合经济效益指数R”进行资本性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可归纳如图1。
(三)成本性项目支出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由于难以衡量成本性项目支出的产出,适宜运用“最低成本法”思路评价其优劣。但最低成本即最少投入有时并不意味着最佳效果,可能导致投入不足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对于成本性项目支出的理想评价标准不应是最低成本,而应是最合理的成本,因此标准成本理应成为评价成本性项目支出的理想标准,未实施标准成本管理的企业可用行业平均成本水平替代标准成本。
在评价单个成本性项目支出时,可直接比较计划投资额和标准成本,只有计划投资额小于或等于标准成本的项目才可能纳入项目储备库或进一步纳入财务预算。而对于大于标准成本的项目,应要求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控制投入规模,只有当投入规模压缩至小于或等于标准成本时才能纳入项目储备库。
当年度财务预算对公司成本性投入规模有约束时(即多项目决策),与前述资本性项目处理方式类似,可筛选出所有计划投资额小于或等于标准成本的成本性项目,然后将这些项目按“计划投资额偏离标准成本的程度”进行排序,偏离程度越低的项目优先纳入财务预算。之所以按“计划投资额偏离标准成本的程度”进行排序,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最低成本即最少投入有时并不意味着最佳效果,对于成本性项目支出的理想评价标准应是最合理的成本,即标准成本,即计划投资额在小于或等于标准成本的情况下,越接近标准成本,意味着计划投资额越合理。
上述成本性投入项目评价思想可用“标准成本离差率δ”量化处理,计算公式为:δ=(计划投资额-标准成本) / 标准成本, 运用“标准成本离差率δ”进行成本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可归纳如图2。
综上,项目经济效益最终表现为“项目综合经济效益指数R”(适用于资本性支出项目)和“标准成本离差率δ”(适用于成本性支出项目),对于任何项目均可通过计算其R值或δ值评价其经济效益,并据此判断其是否可以入选项目储备库,决定是否将其纳入年度财务预算。
四、应用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从财务预算角度看,构建并应用基于预算项目储备模式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保证入选项目储备库的所有项目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效益性;有利于在编制财务预算时有效识别项目库中各类项目优先次序,有助于将有限的资金优先投入到效益高的项目,为财务预算资金安排提供依据,从源头规范预算资金支出规模、属性并规避税务风险,并促进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的融合与衔接。具体运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组织与流程保障。要实施“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实现其在项目储备管理和预算管理中的预期目标,首先必须在组织与制度流程上予以保障,即明确规定在项目储备环节开展经济效益评价是必经环节,并明确财务部门是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职能部门。
(二)数据支撑保障。由于数据质量是评价结论可靠性的直接保证,因此需要相关业务部门在项目可研阶段保证增量、投资额等参数预测质量。
(三)技术安全评价先行。由于“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只评价财务可行性与项目经济效益,因此纳入评价范围的项目必须首先通过技术安全性及社会效益评价。
(四)评价指标可根据需要替换。本文所述评价指标是基于某中央企业的行业特点和经营目标构建的,不同类型的企业运用该指标体系时可根据本企业行业特点、具体经营目标等情况,在遵循本文前述指标体系设计框架和思路的原则下,适当选取评价指标。S
参考文献:
1.李明哲.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J].技术经济,2007,(2):35-43.
2.罗建钢.财政支出效益:一个评价框架[J].财政研究,2003,(3):2-5.
3.陈东升,陈明桀.投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模型研究[J].商业研究,2005,(2):67-68.
作者简介:
周伟,男,国网台州供电公司财务资产部,会计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