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建设中的荣耻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建设中的荣耻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天上下班高峰时段,我们那儿都特别特别堵,车子根本开不动。”不久前与一位朋友聊到堵车,不料他的口气显得相当自豪。细问之下,原来他觉得堵车正反映城市的繁荣、兴盛――“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资格堵车的”,才是这位老兄的内心独自。

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细微缩影,堵车几乎是我们生活里没法避免的事情。“堵”意味着车多了。而这个单一的变化,意味着与其相关联匹配的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已发展变化。改革开放基本上可以算是这次生长的一个基点。60年前,中国人口过百万的城市还寥寥可数,我所在的西安城当时也不过50万人口。改革开放后,30年弹指一挥,西安主城区人口已近500万;人口过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城市早已遍地开花。

回顾这一轮的城市发展,速度优先俨然成为衡量游戏的规则。然而城市社会学家简雅各布斯曾说过,对于很多错误的城市规划者来说,他们似乎忘记了中世纪那条俚语,“城市的空气带来自由的感觉”。城市不可能自发成长为一个有序的、良性的环境,良好的城市规划者应当注重发现“城市多样化条件”中少了哪些。

而在我们身边,向往着美好生活的公众也往往在各种意识的偏差及误导下迷失了原本朴素的追求。在此,我总结了对于城建和住房消费中的种种认知,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

面对房价上涨:以安居乐业、理性消费为荣,以囤房投机、高价闲置为耻。

不少人有一个误区,他们认为房价与城市发达程度成正比,房价越高,城市就越发达。更甚者有人觉得数万元的高房价正是某种身份的象征。这种观念和氛围在许多地方根深蒂固。现今的高房价与上述畸形的消费观不无关系。

对于产业发展:以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为荣,以好高骛远、贪大求高为耻。

很多地方政府在初始为产业定位时,往往并不考虑是否适合当地的发展,而是追求招商引资的数字。但实际上,充分就业是经济学研究的首要因素,在定位产业发展时,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是否适合当地的环境承载;是否能够带来充分就业以及就业人群是否具有幸福感,以人为本不能只是一句口号。

对于交通状况:以环保节能、通畅行车为荣,以高耗污染、拥挤堵塞为耻。

伴随私家车消费的热潮,城市汽车保有量持续上升,但这不表示车多了堵车塞车就天经地义。城市管理者应当正视、解决堵车问题,例如,可以通过具有前瞻性和提前量的道路规划、修建来逐步缓解这一问题。

对于城市配套:以便捷高效、低碳出行为荣,以配套落后、便民不足为耻。

很多人迷恋追求国外的某些生活方式,刻意营造一种所谓的“洋范儿”――无论去哪儿,甚至于到菜场买菜也一定要开车出行。但是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对于我们具有可复制性吗?因此,城市规划应该重视这个问题、要引导大众,让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成为主流。尽量完善市民居住区的各种生活配套,形成低碳宜居的5分钟生活圈。

对于基础设施:以质量安全、牢固耐用为荣,以偷工减料、更改规划为耻。

城市里的市政工程频繁出现问题、总翻修是种常态,一些公用设施甚至会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一个月前才完成的规划,造到一半,又推倒重来。这反映出城市管理者在执行上不严格、不坚决;规划者在进行设计时,缺乏对整体城市的系统性思考。

对于市民参与:以阳光操作、民众监督为荣,以暗箱操作、监管失效为耻。

很多城市管理者在日常事务中因求“方便”而更愿意暗箱操作。长久而来,他们面对一些公共信任危机事件时,顺理成章地陷入思维惯性,瞒着捂着,而不向公众实事求是地公布,更不愿意接受公众监督。事实上,阳光操作、民众监督永远是促进城市管理者了解公众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最好方式。

对于居住环境:以生态宜居、品质高雅为荣,以豪华奢侈、追求密度为耻。

有经济实力,改善居住环境并无可非议。不过真的要一味追求大户型,装修亦极尽奢华,而不考虑实用需求吗?相对应于国家的有关产业政策,对于两口或三口之家,90平方米已经是一个满足宜居标准的住宅。那么在改善居住环境的问题上,为什么不换一种思维,多关注房子的品质而非面积大小和装修的豪华程度,去追求低密度、低容积率、高品质生活?

对于国际化:以开放包容、自信文明为荣,以夜郎自大、形象工程为耻。

国际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城市追求的目标,但这其中也夹杂着一些片面理解国际化的误区。有城市管理者认为,建设宏大的西式建筑是一种国际化的表现,但实际上,国际化大都市更多地注重于: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是否有开放、包容和自信的心态;是否已养成符合国际公认的文明习惯。它体现的是人文素养,而非器物层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