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设计“绝”的尾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设计“绝”的尾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如爆竹炸开一样响亮,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如巨钟撞响一样有韵味,使其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其实,语文教学如同写作,教师固然要重视导语的设计,但课堂尾声的设计也至关重要,从而为整个课堂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激情朗读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特别是抒情性的文章,更是需要通过多种朗读来品味文章的意境。朱自清先生的《春》,是篇文笔细腻的美文。我在带领学生领略完那一幅幅优美生动的春景图后,欲请几位同学依次来读这几幅图画。谁知,话音刚落,小手如雨后春笋般举起,那跃跃欲试的神情真让我不忍打消他们心中的激情。于是决定放宽政策,任其选择最喜爱的段落朗读。一时间,教室里书声琅琅,此起彼伏,春意盎然:时而如春风般温柔,时而如春雨般绵绵。大家都尽情抒发了一番热爱春天的激情,竟有同学说:“我感觉自己到了春天的世界里。”

二、想象作文法

设计想象作文一般适用于叙事性的文章,它或多或少会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小橘灯》,可以设想多年以后作者再次来到王春林家的情景;《石壕吏》,可以想象官吏是怎样吆喝着逼问老妇人的;《皇帝的新装》,可以续写故事。

如我讲完《蚊子和狮子》一文后,便让学生分组展开想象,为蚊子和狮子安排一个不同的结局。几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口头作文比赛。有的说一时风乍起,蜘蛛网破了,蚊子飞走了;有的说蚊子妈妈要挟了一位人质来捉拿蜘蛛,救走了蚊子;有的说当蚊子即将成为蜘蛛的美餐时,突然一滴松脂油滴下,包裹了蜘蛛,若干年后在这里发现了一颗蜘蛛琥珀。……教室里掌声阵阵,大家都被这些丰富的想象所折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三、扩展中心法

一堂有品位的优质课,教师会把结课作为引导学生联系课堂内外的桥梁,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能力在课外得到延伸、扩张、充实,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主旨是文章的精髓与灵魂,读者只限于文章的内容来感悟中心是远远不够的。

如《愚公移山》一文,通过讨论“愚公,愚吗”这一话题,来加深对愚公移山的那种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的理解。并列举同志带领中国人民搬走两座大山的事例,这不正是愚公形象的真实体现吗?这时,有同学说:“老师,我们的医务人员是新时代的愚公,‘非典’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座大山。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积极抗击‘非典’,也一定能取得胜利的。”是啊,这不就是愚公精神吗?

又如教学《摆渡》,理解“原来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边的彼岸去”一句时,创作为何与摆渡一样呢?甲认为:摆渡人用船把客人载到彼岸,作家通过真情实感使读者达到精神的彼岸。乙同学说:老师传授知识与做人的道理,把学生运到知识的彼岸。丙说:医生凭医术把病人送到健康的彼岸,演员用精彩的表演使观众的心灵得到净化。更有人总结道:对,只要拥有一颗真情实意的心,你、我、他都能成为渡工。

是啊,生活中的“愚公”与渡工无处不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象征物不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形吗?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运用语文知识,这就是语文的魅力。

这样的延伸,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

四、课外延伸法

如我在完成了课文《狼》的精讲之后问道:“你们小时候,大概都听过《狼外婆的故事》,还学过《东郭先生和狼》吧?今天我们又学了《狼》这篇课文,这三个故事中的‘狼’在习性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学生们总结出“狡猾,会装,凶狠,忘恩负义”之后,我继续问:“同学们总结得很准确。狼的确很狡猾,因此对狼这种动物的形容都是一些贬义词,谁能说出一些成语来?”学生列举出了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鬼哭狼嚎、狼狈逃窜等成语。我接着说:“有一则谜语说:像狗不是狗,野地四处走,爱吃小动物,是个害。指的是什么?对,是指狼。从这则谜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狼的长相与狗相似,但由于性情不同,人们对待它们的态度也全然不同。请同学们在课下写一篇关于狗的故事。”这种举一反三的结课,增强了知识的连贯性,认知的深刻性。另外,还可以结合文体特点作些知识能力的迁移。如学习了童话和寓言故事后,请学生在课外阅读童话和寓言故事,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谈谈其中阐述了什么道理,自己从中得到了什么教育,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画龙点睛法

精妙的课堂教学结尾可以说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教师在一堂课结束时用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语言,恰到好处的板书,引导学生咀嚼回味,展开丰富想象,能使他们感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如教学《绝唱》时,我慷慨激昂、绘声绘色地讲授了白妞高超的说唱艺术,最后这样总结课文:总之,白妞的技艺可用一字概括,那就是“绝”。于是用红粉笔在黑板上潇洒有力的写下一个“绝”字,把原先仅有一个“唱”字的课题补充完整。接着说,除此以外,作者刘鹗运用层层铺垫来衬托白妞的技艺更是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