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所谓习惯是指由重复和不断地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且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学习习惯的养成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长期实践和应用,使他们形成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

笔者经过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1.习惯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尤为重要。习惯是把信念变为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它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是构成一个人个性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人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标志,而这种心理素质的形成正是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2.良好学习习惯的具有不但能使教育者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

3.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与环境和教育密切相关,习惯与智力不同,它与遗传无关,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培养下才形成的一种活动倾向,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必须执行的教学任务。

二、学生应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的习惯。有效的预习,能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明确,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应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使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堂上没有条件和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

2.认真倾听的习惯。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一是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及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要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们的观点、回答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3.会审题并且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解题时要认真书写,教学生解题时要书写整洁,格式规范。如作业的格式与数字、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解题时还要边做边验算。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验算,养成解题时必有验算的习惯,争取一次做对,防止无效劳动。当然还应独立思考并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答案,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4.良好的思维习惯。赞柯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良好的思维习惯必须在实际的思维活动中才能养成,所以老师要为学生创设思维活动的机会。在过程中经常积累学生易错的问题,把它作为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在课堂中,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也可从数学学科特点和中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要教育学生上课时要边听边看边想,阅读数学课本时边读边思,作业时要边做边想;要引导学生全面地、细致地、一丝不苟地观察题、式、图,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自觉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照、抽象概括,逐步形成独立的观察与思考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科学知识间的内部联系,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抓住关键,揭示规律;特别要注意培养求异思维,强调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从书本中、演示中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的思维惰性,改变他们一味依赖老师、家长、同学或单纯靠死记硬背,照搬照抄等不良习惯。

5.善于质疑的习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标》也指出:“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习惯,让他们敢说、敢想、敢问、敢疑、敢批判,听别人所不听,为别人所不为,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讲,新旧知识的结合处、重难点的关键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规律的总结处、解题思路分析过程中以及动手操作处是质疑的最佳切入点。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这些关键及困惑的地方大胆地想、大胆地问、大胆地质疑。

6.合作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使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在数学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有价值、有意义,并且注意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要流于形式或出现“优等生唱主角,中等生当配角,后进生当观众”的局面。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与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一个苹果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个苹果,一种思想换另一种思想,得到两种思想。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让学生体会到“我需要与别人合作”“别人需要与我合作”,这样才能做更多的事。

三、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老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思想的重视,培养方法的得当。

1.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变为自觉的行为,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都是靠自己坚强的意志、严格的要求、努力的实践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在循循善诱,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启动学生坚强的意志去努力实践,自觉的培养。

2.要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常规训练。以数学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重点应落在良好的解题习惯上,应把养成学生良好解题习惯当作解题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在制订训练计划时,要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出发,根据需要,结合可能,有的放矢,具体明确,做到由少而多,由点到面,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的全方位培养其良好的解题习惯。同时,根据习惯形成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高度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又要注意从点滴抓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坚持到底。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良好的习惯(包括仪表、情绪、语言、板书和解题的良好习惯等),青少年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教师应做出榜样,让学生模仿,在不断模仿训练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通过启发,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自我教育中发展良好的习惯。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和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人才。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能一朝一夕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持续地、稳定地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