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黄河绝恋》与战火中青春的记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河绝恋》与战火中青春的记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1999年,《黄河绝恋》隆重上映,先后获得一系列知名奖项。冯小宁与李戈的合作都导致了双赢的结果,实现了音画的高度和谐,音乐的画面感与画面的音乐感天衣无缝融合到一起,具有天作地合的奇效。作曲家使用了较为突出的两种乐器:小提琴与圆号。小提琴的表演技巧与圆号的浑厚大气相映生辉,又与影片格调和主题高度和谐,且各自有各自的角色感。音乐就不仅仅是烘托场景的氛围,还发挥了瞻前顾后、贯穿全局的艺术力量。

[关键词]战争;爱情;传奇;器乐;相映

1999年,由著名导演冯小宁导演的《洋人眼中的中国》电影第二部《黄河绝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献礼影片隆重上映,先后获得1999 第9届上海影评人奖 最佳导演奖、十佳电影、第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音乐奖、最佳特技美术奖、评委会特别奖、提名最佳故事片 和2000 第2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第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第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编剧奖等一系列知名奖项。它所造成的轰动效应,用万人空巷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再观《黄河绝恋》,心底里的柔情依然能够被唤醒,聆听它的配乐,心底里的感动依然。

一、战争中的爱情风景

不可否认,冯小宁作为一个大牌导演,在国内真的是赫赫有名。作为张艺谋的同学,冯小宁也被称为中国的第五代导演,曾经拍摄了一些如《战争子午线》和《大气层消失》那样饱受争议的影片,也推出过《红河谷》《紫日》那样震撼人心的战争电影佳作。冯小宁的电影,尤其以战争电影见长。他的电影站在一定的高度,用独特的视角进入主题,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诠释战争、诠释人性,带有一种非同寻常的理性的光辉和摄人心魂的力量。《红河谷》和《黄河绝恋》作为姊妹篇也是如此,将战争、爱情、风景、人性都奇妙组合在一起,成为一部伟大的具有心灵征服能力的艺术作品。

看过《红河谷》《紫日》和《黄河绝恋》的人们不仅没有落入俗套的感觉,反而被剧中人的命运所牵动,为剧情的发展而提心吊胆,为美丽的风景所折服,也为导演出神入化的艺术创造力所感染,也就对导演本人充满了敬佩。

当然,对于成功的战争电影来说,假如只有场面的气势恢宏和战争场面的血腥残暴与野蛮,那就成为看过即忘的好莱坞商业大片了。而《红河谷》与《黄河绝恋》只是将战争和风景当做了陪衬,而将人性当成了反映的主题。除了画面元素之外,《紫日》《红河谷》与《黄河绝恋》都出色使用了音乐这一富于表现力的艺术手段,将其艺术感染力发挥到极致,舒缓时那样的舒适和惬意油然而生,紧张时将你精神之弦拉到极限,情思缠绕时又令你肝肠寸断……这样的音乐配合优秀的电影画面和剧情,无法不催生伟大的电影作品。

不可否认,李戈创作的大量影视音乐作品,都脍炙人口。有目共睹的是,他每一次与冯小宁的合作都导致了双赢的结果,最典型的就是《黄河绝恋》与《紫日》。

冯小宁是功力深厚的中国内地知名导演,李戈又是在国内外影视音乐创作相当有造诣的人物,他们的合作堪称强强联手的楷模。冯小宁与李戈恰恰都是认真的人,负责任的人,对艺术有着高度自觉和自我意识的人,又是识大局顾大体的艺术家,从而实现了音画的高度和谐,音乐的画面感与画面的音乐感天衣无缝融合到一起,具有天作地合的奇效。

二、《黄河绝恋》的音乐传奇

在《黄河绝恋》中,李戈共使用了九段创作音乐和一段山西梆子音乐。这九段音乐分别名为《片头曲》《长城曲》《血海》《红叶曲》《父女情》《仇杀》《悲诉》《黄河之恋》与《黄河之战》,分别用在了电影的不同段落,与剧情发展相互协同,共同完成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战爱恨情仇故事的讲述。

也许因为李戈小提琴的早期兴趣和求学经历使然,在九段音乐中,我们可以听到清晰的小提琴地位的不同一般。甚至音乐的主旋律多由小提琴奏出。小提琴音色优美,接近人声,音域宽广,由于这些天然的优势,其音乐表现力强,号称乐器皇后。就《黄河绝恋》的小提琴表现来说,可谓百转千回,柔肠百结,曲折之中带着富有哲理的轮回色彩,或许还有着某种朴素的悲悯情怀。

当然,如果离开电影来讨论电影音乐,几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虽然电影音乐本身作为音乐的一个门类,可以独立存在,但毕竟其诞生就是为电影而创作的,是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实际应用。其独立存在也是因为当初作为电影画面的孪生姊妹才可以在另外的场合出现。出现时也难免让人追忆起电影的一幕一幕。所以,两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就脱离不了什么干系了。

在《黄河绝恋》片头的那段音乐,具有轻音乐的风格,轻松舒缓,又有着辽远的清澈和若有若无的依恋般的感觉,音乐声中,老年欧文的叙述开始了:那是一段遥远的记忆,和战争有关、和年轻相伴、和激情相随,也带着一些惆怅和憾然。小提琴的音色恰如上了年纪的欧文,一个当年反法西斯战争的战斗机驾驶员,追忆自己翱翔长空的威猛、扑击敌寇的奋勇和落难后的奇遇,低沉、忧郁而带着想往和深情。画面上的时空交错恰如小提琴的抑扬顿挫和柔婉多情,高亢处嘹亮悦耳、低沉时如诉如歌。一个埋藏在一个外国老人心灵深处几十年前的记忆由此展开,故事一步步将观众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又充满了不可知性的过去。战争场面所伴随的音乐以进行曲的曲式彰显战争的残酷与当年欧文的青年气盛与战斗豪情。

当老年欧文和她的孙女飞跃长城时,关于他当年落难时的回忆再次展现在观众面前――他凭借高超的驾驶技术飞越了海面、掠过了长城、迫降在太行山上一块巨石的悬崖边缘。与画面和情节相配,电影里快节奏的音乐突出了形势的紧张,军号为主调的音乐将气氛推向一个顶峰,将观众的心紧紧抓住,令人担忧着欧文的命运,即便今天看来,也难以遏制对男主人公命悬一线的迫切关注。一个放牛娃解救了欧文,欧文给他留下他第一张也是最后一张照片。在欧文脱险后和放牛娃的愉快相处中,以单簧管为主题的音乐里充满了柔情与闲散,恰如当事人的心情,这段音乐也将观众的心抚慰了一下。孰知没几分钟,这样的安宁与祥和就被剧情的发展打碎了,消失得无影无踪――追踪而来的敌机的轰炸毁灭了放牛娃和他的牛,只给欧文留下了那一只长命锁。大批敌人的包围中,他失去了知觉。

画面切回到现代,老年欧文带着孙女来到长城,《长城曲》适时出现。李戈发挥了他的专长和偏爱,小提琴正式成为音乐的主角,李戈将偏好与专长完美结合,创造了旷世的极品。这段音乐欧文醒来时已经在中国的长城之巅,一群身穿灰布军装的中国军人出现在他面前,其中就有给他留下终身难以忘记的刻骨铭心印象的战火里的恋人――安洁。那一句轻柔的“How do you do?”将故事的女主角送到了观众眼前。军号声起,作为先导,音乐伴随着老年欧文的讲述,故事继续向前推进。以军号为主导和主题,与剧情中军人的执行任务的情节一致,具有军人的自豪感与使命感。镜头推远,长城上行军的中美两国军人的身影在巍巍群山之中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军号的音乐却将电影中军人这一主题放大了,也突出了电影的思想就是要体现军人的思想、理念与精神和气质。老欧文的讲述行将结束,军号的声音又嘹亮而低沉,然后戛然而止。画面上接踵而来的是一声火车汽笛长鸣,黑暗的铁路桥下,探照灯一闪而过,一行几人迅速穿越涵洞。

漫山红叶的背景,枝头一只小鸟临风而立,一行几人到了安全地带,音乐起,安宁而平和,与邻近堡垒村的剧情相适应,每一个人都有了些许放松。八路军指挥官黑子嘴含树叶,吹响了《红叶曲》的主调。表现了八路军战士出身农家的传统和民间娱乐的中国性。单簧管、小号、大提琴相继出现,成为《红叶曲》雄壮有力的坚强后盾,具有明显的刚性色彩。此后树叶吹出来的《红叶曲》的旋律多次出现,成为全片的一个明显的点缀,也代表了两国军人之间淳朴的友谊和和平的期望与氛围。至于欧文学吹树叶的场景令人忍俊不禁,却也不失为全片亮色的表现。

三、器乐绝配的相映生辉

在全片中,作曲家使用了较为突出的两种乐器:小提琴与圆号。这两种乐器都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也都是管弦乐队的主力。小提琴的表演技巧与圆号的浑厚大气相映生辉,又与影片格调和主题高度和谐,且各自有各自的角色感。如果说小提琴的委婉代表了女主人公以及黑子曲折的个人经历和复杂的背景,那么圆号代表的则是黑子和他的战士还有欧文作为军人所拥有的那种刚建的气质,还有中国军人不屈的战斗精神、牺牲精神和为国家、为民族不惜献出生命的伟大精神。最后,欧文也被这样的精神所打动和激励,放弃了投降,也放弃了对日军遵守《日内瓦公约》的希望,拿起了武器,用绑在身上的手榴弹机智救回了被绑架作为人质的小女孩花花。

小提琴音色优美,可以有揉弦等演奏技巧,为其表现力增添了光彩,在表现忧郁的心境时,小提琴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李戈就是利用了小提琴这一优势,在片中大胆使用小提琴作为主要乐器,表现细腻的情感,甚至在他原创的九段音乐中,都不缺少小提琴的存在。在与女主人公相关的故事情节中,小提琴的作用和地位更加明显而突出。这样的运用与调配对于刻画女主人公的性格,为后来黑子向安寨主(安洁的父亲)交代她身上的那枚手榴弹的来历埋下了伏笔,而当答案揭晓时,一个场景是黑子与安寨主相对,另一个场景是芦苇荡里安洁与欧文互诉衷肠,当年那场噩梦般的经历令观众对安洁的遭遇感同身受,也将观众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为后来黄河绝恋那场感情戏的巅峰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这里,音乐就不仅仅是烘托场景的氛围,还发挥了瞻前顾后、贯穿全局的艺术力量。由此,我们不得不再次感叹一下李戈与冯小宁的绝配,真是无与伦比。

至于圆号,在影片结尾,黄河边的决战时刻,那段题为《黄河决战》的音乐中,圆号的地位显得更加突出,每个乐句的最后,都有圆号低沉的声音,张力十足,衬托出场面的激烈、情事的紧张,音乐伴随着枪声、迫击炮的声音、子弹的呼啸、爆炸的巨响,音乐将全片战争的氛围渲染得动人心魄,也将观众心中的紧张凝聚到了双眼。不可否认,对圆号的出色使用成为李戈全片音乐中的另一个成功之处。

也正是由于李戈对音乐手段的熟稔,使用技巧得当、调配合理,运用恰到好处,才使得冯李两位艺术家的合作相得益彰,因此,冯小宁战争与和平三部曲《红河谷》《黄河绝恋》与《紫日》中竟然有两部都由李戈作曲,毫不意外。李戈的获奖也在意料之中。那么电影本身的获奖、女主演宁静的获奖也不能说没有李戈的功劳。毕竟作为一部成熟、成功的电影作品,每部分、各部门的贡献都是密不可分的。只不过类似李戈这样的幕后英雄容易被人忽略和遗忘罢了。但是,只要有好的作品,人才就不会被埋没,李戈就是明显的例子。

当然在这里我们完全可以说,是电影成就了李戈《黄河绝恋》,也是《黄河绝恋》成就了李戈。

总之,电影《黄河绝恋》当年造成了轰动,未映先红。上映后更是好评如潮,但是我们在时隔多年后再来看这部电影,会带有较为理性的态度和眼光,也有利于我们来认识当年为电影艺术的成功做出了贡献的每一个人、每个艺术门类,给予他们应有的地位和评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新审视《黄河绝恋》的理由。

[参考文献]

[1] 毕蕾.党性、女性、民族性――电影《黄河绝恋》女党员安洁形象分析[J].大众文艺,2011(07).

[2] 姚小婷.重温反映抗战题材的电影力作:《黄河绝恋》[J].电影文学,2005(10).

[3] 尹鸿,唐科.一部中国式的娱乐商业电影――关于《黄河绝恋》的对话[J].电影通讯,1999(06).

[作者简介] 侯乐萌(1977―),女,北京人,硕士,河南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