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郦波与他的竹家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郦波与他的竹家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想我们不应该总是躺在东方的竹文化上来思考竹”,在采访中郦波这样说道。从2011年开始涉足竹家具设计,几年来“竹”不仅是郦波的设计研究对象,并已成為一种对低碳环保的追求,融入到他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大量的观察与研究下,郦波越来越感觉到国内的设计师“受到传统与历史的条条框框的桎梏影响太多”,他呼吁设计师首先“走出对传统的理解”,从设计的宗旨和目的、材料本身的特性出发,拓宽思维,才能创作出具有真正意义的与时代结合的竹设计。在这样的基础上,“无论再打上什么样的文化印章,都不会有人拒绝的”。

《现代装饰》对话郦波

据了解,你本来是学平面设计的,目前企业发展涉及室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家具设计等领域,请问你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开始进行家具设计的?

我希望在我的空间设计中,可以把自己对家具与空间关系的理解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在我看来,家具应该是有一种融入性的,“融入性”讲究的是“隐匿的个性”,突出的是“尽可能的开放性”。就像人是有社会属性的,要在保持自我的同时,适应不同环境和人群,而不是过分强调个性、特立独行。曲高终究和寡,而家具首先是空间里的金牌配角,它应要能尽量适应不同的故事风格。我想试着做一些家具,令它们可以有很好的融入性。无论是办公空间、会所空间还是家居空间……也不管它的对面摆着一把Smoke Dining Armchair with Crate(烟熏椅),亦或是上面吊一盏灯等,它们都可以很舒服地融汇在一起。在2012保利秋拍国际知名设计师专场的预展现场,我将自己设计的语竹餐桌椅系列和西班牙海因的TUDOR/白色皮餐椅、奥地利建筑师霍夫曼的PURKERSDORF/黑白格沙发和台湾设计师何忠堂的檽镜,以及中国设计师黄学军的紫光檀屏风布置在同一个空间中。结果,这个被我称為“多国部队”的组合获得了众多参观者的认可。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现在的家具产品设计都不是為固定的客户做的,我在做这些家具设计的时候只是幻想着它们在各个空间里的样子,希望用最中国的材料做最中国的设计,做出一些能让人们马上接受并愿意使用低碳家具的产品。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太多的功利性和妥协的痕迹,会更多地包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相比室内设计而言更多了一份“玩”的心态。

材料对设计来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竹”是你首先考虑使用的材料吗,為什么会选择“竹”?在此前你对竹子有着怎样的认知和了解?

我喜欢尝试各种材料,丰富的材料為空间带来多元化的变化。所以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是首选。在一个展览上,我偶然看到在欧洲市场的宝马X5和X6用竹来做内饰,不但同样达到木的效果,而且非常环保。这对我产生很大的触动,為什么我们不能尝试着用竹来做一些更為时尚的产品呢?于是我开始走近这个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曾经和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却又一直被轻视的材料。而在此之前,我们对竹的了解更多的只是竹席、竹筷和放在院子里的竹躺椅。我想我们都知道,不知从何时起,这些传统的竹产品开始一天天的远离我们了。

竹子的使用区域很广泛,除了中国以外,南美、德国、日本、印度等等许多国家都以竹作為材料来使用。纵观国内外设计师所做的与竹相关的设计,有种观点认為中国设计师受传统竹文化的影响太深,在设计时不由自主地会围绕精神内涵做文章。而竹子对国外设计师来说仅仅是一种材料,拥有无数的可能性。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在你看来,国内外设计师面对同一种材料所拥有的不同态度,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设计师的发挥创造?抑或是赋予材料更深刻的精神层面?

这个问题,可能我的认识比较偏颇、偏激。作為一个中国的设计师,我们从小就会接收到各种竹文化的信息。可是现在来看,在竹的设计运用方面,明显国外的设计师做得更好!比如马德里机场的天花设计/竹细胞桌、椅/竹单车……他们没有传统和历史的条条框框,所以可以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出来,不仅从一些特殊的视角还原了真实的文化趣味,还把这些文化味道表现得非常年轻、时尚,更适合现代人。这让我们在很多不尽相同的审美和灵感中,看到新的呈现,有时候在桎梏面前,做到创新,远比吸收和借鉴更重要!在这个时候,竹文化、竹精神已经不再是本土的,而已经成為世界的一部分,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的真实体现。

我想我们不应该总是躺在东方的竹文化上来思考竹,它的运用和表现可以是非常广泛的,能量是巨大的。走出传统的束缚,从纯粹的材料特性的角度去研究竹,竹会获得新生。设计是没有国界的,材料的文化意义也不该是固化的。其实我们真的都应该认真思考一个问题,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的设计师开始用竹来做设计,而竹这个材料真正為市场广泛地接受,却是在国外?难道只有為设计灌注一份文化的内涵,它才称之為设计吗?我们可以从IPAD/IPHONE上找到什么样的文化烙印呢?我想是要从设计的宗旨和目的出发来考虑问题,為生活而设计,為人们的需求和梦想而设计,為改变而设计。在这样的基础上,无论再打上什么样的文化印章,都不会有人拒绝的。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由于开发使用过度,因此近年来始终面临木材资源短缺的危机。而竹子不但生长速度快、成材早、产量高,而且属于可再生资源,被人们认為是木材的最佳替代品。通过你的家具设计实践过程,是否竹材真的可以达到木材的效果?

有次参加深圳家具展,当时我们特意把每一款竹家具都做了一款木质的,展示的时候,把竹家具和木家具完全混在一起。我们发现很多人都在问:“这真的是竹做的吗?”“竹家具怎么可以做出这样的颜色?”现在,设计界有一种声音,就是竹家具的设计不能是追求以竹代木和以竹胜木,而是应该表现我们国家独特的竹文化内涵。对此我不敢苟同。过度披着文化的外衣来做设计,只追求概念化和艺术化,肯定不能将竹家具全面推向市场。设计师把自己吊得高高的,隔空喊话,市场也只会永远看热闹。而我坚信,材料的价值应该通过更自由的设计和不断改进的工艺来推动和提升。

让我们的竹家具从博物馆和神坛上走出来吧,我们的地球家园太需要这样一个真正绿色的材料加入了。来看看这些数字:现在,每一分钟就有30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在中国,土地沙化已经达到20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近20%;中国每年的木材需求量已达到4.1亿立方米;中国的家具企业每年用掉的木材加种在一起相当于10个香港的面积……作為设计师,我们一直设想一种全新的、低碳的建筑产品,可以保证持续充足的供给,生长速度比速度快的软木树种更快,同时兼具了硬木的各种特性,竹,让这种设想成為可能。虽自古以来就有一些竹制用具,但由于其远远达不到木材的使用率,因此在一些工艺方面也没有木制品的工艺成熟,你在设计时是否遇到工艺方面的问题,如何克服,请举例谈谈。是的,工艺问题向来就是竹运用的最大障碍。不用说,我们也一样!就拿上漆工艺来说:在做竹家具之初我就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我想要改变竹在人们心中固有的、传统的竹色彩,可是那些可以在竹地板上肆意发挥的色彩,在家具上却很难呈现。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各种竹家具都是做成竹本色,本色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一个产品要想让更多的人去接受和使用它,不能总是单一的表达,会影响产品的融入性。我相信,多元化的色彩表达会让更多的人喜欢上竹。但是由于竹的细胞的生长特性,它没办法像木一样上色,浓厚的漆色很容易覆盖竹纹。平时我们看到的竹地板是用UV漆来做,这只适合做一些小件的批量产品,而家具是无法用UV来做的,只能用PU漆来做。我们下到车间和油漆师傅一起实验,经过了太多的失败之后,应该说是初步解决了这一难题!这让我们欣喜,也给了我们继续的力量!

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中,以传统文化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多年之久。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影响了人们的思想、生活以及各行各业的发展变迁。你认為应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进行融合?

我们大部分的设计在加入中国文化的理解时都是很表面的,我们在努力研究的是用什么样的形式和载体来恰如其分、不留痕迹、自然而然地表达自己的文化,好让全世界和中国人都能读懂、喜欢、爱上中国文化。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就是用创新的形式成功地向全世界讲述了我们的四大发明和灿烂的传统文化。

所以,设计师不应该仅仅沉醉于伟大的传统文化的光环中,我们的设计在形式和载体上都应该是极具创造力的,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是用设计来创造传统,一个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传统,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保存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在国外,设计新人比较会强调自己的出生地,成熟的设计师反而不会去强调自己背后的文化,而我们中国的设计师和舆论似乎无不例外都在强调我们的文化和传统。其实,不关心历史而希望通过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来引领历史;或者希望通过追寻历史来找到一种新的表达,这两种方式可能最后都是一个结果,那就是徒劳无功。不过有一点我们应该非常清楚,这个时代需要新的历史和文化。我们还在摸索,但无论是何种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经济的不断强大,我们终将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来传达属于我们的传统、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