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可触摸的艺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可触摸的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要:在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史中,刺绣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根丝线穿联几千年绵延不息,刺绣从日常手艺发展到艺术,因其精致华丽,在世界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应对传统的保护与传承的同时,也应该对传统工艺进行重新的演化与融创。

关键词:刺绣 工艺 绣纹 延续 创新

一、刺绣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的时期。刺绣,俗称“绣花”、“扎花”、“洒花”。在古代记载上称为“女红”、“女工”,是中国古老的手工艺术。秦汉时期,在农业生产日益繁荣的基础上,手工业亦得到了相应的恢复与发展。

二、刺绣的“工”和“艺”

工艺手法,顾名思义包含着工和艺两大方面。艺是指刺绣设计的手段,即“意在笔先”;工是指刺绣所运用的针法语言。

讲究设计,首先要了解立意,即所谓“意在笔先”。有的艺人认为,只要把几千年来地流传的民间刺绣挖掘出来,在原来刺绣形式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再生产新的形式,这就是所谓新的刺绣艺术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从形式到形式的改编。内涵是主导,形式的价值是“一种以某种方式能够打动我们的形式。”

秦汉刺绣根据花纹不同可分为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

“信期绣”绣品的图案中有云彩、花草、写意的燕子,使人联想到明媚的春光和万物的生长,表达了汉人祈求幸福生活与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信期绣”纹饰中的长尾小鸟,似燕,燕为定期南迁北归的候鸟,汉代,家燕的别称就是“信期”,这样就和“信期”之词发生了关联,因此命名。

长寿绣是以茱萸纹、如意云纹为主,气势磅礴、粗犷。此幅绣地为绢,在绢地上用四种丝线绣制而成,针法为锁绣法、线条流畅、绣工细密、针脚整齐为当时一种流行的高级绣品。代表“长寿”之寓意,因此称其为“长寿绣”。

乘云绣主要是以五彩祥云变幻造型为饰,因而得名“乘云绣”,寓意宝贵吉祥。 朱红、浅棕、深绿、鹅黄等各色丝线绣出的穗状流云和卷枝花草的“信期绣”绢手套, 直筒露指式。其掌面为菱纹罗,指部和腕部均用绢,掌的上下两侧各饰“千金”绦一周。

三、刺绣的创新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这些传统的观念,曾主导了我国的工艺美术创作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对新的领域的开拓。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对传统刺绣进行创新:“表意”工艺手法对传统“象生”工艺形式法则的突破与大规模机械生产结合。

“返璞归真”的文化思潮,使人们开始重新认知和评价民间工艺在现今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社会是不会容忍一件无益的东西而存在“适者生存”这个原则被广泛适用,传统手工艺经过几千年的涤荡其深刻的民俗价值伴随着人们进入到当代社会之中,必定有它自身发展的旺盛生命力。传统的工艺美术最根本的意义就在于传承,传承的意义是更替继承,这里的传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继承而是有创新性的继承和发展。创新来源于民间美术,民间艺术是民族的母体艺术,它是源不是流。传统民间工艺品原是属于“下里巴人”的,现在则渐渐受到“阳春白雪”阶层的青睐,其原因是工业社会中,人们向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向往自然的和谐。

工艺在整个艺术发展历程中有着自己特殊的社会地位和艺术价值,并且是其他艺术形式不能取代的。工艺要求实用和审美相统一,工艺的审美标准,除了要有突出的外在形象,更要重视其内在和本质方面。根据我国的工艺美术的表现形式而言大致可以分为“象生”、“表意”两种倾向。“象生”即所谓“写实”,是指工艺美术品所表现的形象,自然生动,形态逼真。其传神之处甚至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表意”是工艺美术品的一种写意手法。侧重于形象的意趣的表现。其形象塑造得简练夸张,甚至到变形手法的处理均表现得情趣交融,妙趣横生。由于两种倾向在表现形式上各有偏重自成一格。所以在评价工艺美术的创新设计时,很难将各种表现形式或工艺手法不尽相同的作品进行比较。只能就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从内容、题材、形式、技巧、工艺手段各个方面加以统一的鉴别和品评。

传统的民俗文化构建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以身边天然物质作为工艺材料,是生活在农耕社会中的人所创造,并与整个社会文化相谐和的一种文化形态。在现代人的审美眼光中,传统民间工艺已逐渐失去原先意义上的功利价值,变成了“脱俗”的公益欣赏品,它已成为现代生活的点缀品。民间文化热”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文学艺术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文化意识自觉的阶段。它表明中国文学艺术家已经走出了从政治和道德角度审视生活狭窄圈子,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民族的精神结构,这一点无疑是值得庆幸的。新的材料、的形式创造出新颖的日用和欣赏品,传统民间工艺重新以崭新、淳朴、亲切、自的面貌再次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沟通现代人与自然的媒介。在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前面,传统民间工艺展示了自身的优越性在现今节约能源思想的倡导下,现代工艺设计中的某些艺术思潮也向其靠拢。

刺绣这个貌似只需要一针一线重复的简单劳动,在农村民间是再平常不过的种劳动,这是过去家家女孩都必须学会的一门手艺,但是平常的东西并不意味着以被忽视。机器生产的产品机械化,呆板僵硬,缺乏个性,产品自身价值以及人文内涵并不丰富。科技和传统手工艺也并不是完全处于对立的两方,两者的结合完全也可以达到相互借鉴、相互渗透、扬长避短、尽善尽美的境地。

四、小结

“喜新厌旧”是当代社会一种普遍的心理,没有创新点就无法吸引大众的眼光,刺绣艺术必须审视自我,超越自我,不然终将被遗记,创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当代生活气息,既符合民族的审美习惯,又有现实的时代感的精品,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去征服当代。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手工艺复兴[J].99传统手工艺百年回顾研讨会.装饰:10一14

[2]张道一工艺美术论集[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138

[3]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上集)仁[M].文物出版社,1973:62.

[4]黄培中.承前启后的南通刺绣.南通特色文化[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319一320

[5]张道一民间艺术论文集[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