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珍惜梦想 7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珍惜梦想 7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许多刚刚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年轻人,都会遇到一种舆论的劝诫:不能光知道书本知识,不懂社会知识。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在很多情形下是颇有威力的,常常使得年轻人心生自卑。因为谁要是被周围人评价为“光知道书本知识,不懂社会知识”,那将意味着他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要面临一些微妙的、无法道出的压力,如果他处理不当,甚至会影响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处境和前景。

倘若这种舆论的导向主要是指年轻人应该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那它毫无疑问是一个合理的要求。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这种舆论的主要指向并不完全是这样的意思,它具有某种特殊的逻辑,其中心内涵是:社会知识与书本知识是两套不同的价值体系,对于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你获得的那一套书本知识仅是帮助你换取一张进入社会的“入场券”,入场以后,它们基本上是不适用的,你必须把它们搁在一边而且搁得越快越好。为了在社会上生存,你必须尽快学会另一套真正实用的“社会知识”,学会了、摸透了这样一套“社会知识”,你才是“成熟的”,被社会所认可的。

在这种逻辑的导向下,我们的生活中就长期盛行着一种贬低书本知识的倾向:读书多每每被视做是一个人的弱点和短处,而某些不读书或只读了一点有限的书的人,在许多环境中却可以趾高气扬、神气活现。这几乎已构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环境文化”。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文化”的诱导和逼压下,不少青年人朝着它所塑造的方向迅速“成熟”起来。我们见到有些刚刚步出校门的人,转眼之间就沾染上许多世故作风,与人打交道时油滑势利工于心计,全无年轻人的率直坦诚,浑身散发着小市民的庸俗习气。令人不安的是,凡是较快完成这种转变的人,确确实实都在社会中“吃得开、玩得转”。我们很少察觉,在这个已经被我们所习惯了的蜕变过程中,隐含着一种深刻的、触目惊心的不良征兆。

一个人不可能生而知之,在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必须跨入教育的大门。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中,他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的了解,是通过受教育获得的,是通过书本这个文化中介来完成的(电影、电视、电脑都可视做是书的一种转型的显示方式)。如果说父母给予和养育了我们这具生理的身体,那么,毫不牵强和夸大地说,是书中的知识养育了我们“精神的身体”。正是从书中,我们开始了对世界最初的了解,接受了关于生活的一些最质朴的信念,培养了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和热情,也萌生了对自己人生的许多诗意的梦想。书使整个人类的生存增加了一个全新的形态,它不可替代地成为纯洁、青春、诗、梦想这些美好的精神内容的发源地。一个成长过程中缺乏上述内容的人,一个内心世界中没有过诗和梦想的人,是一个苍白空虚、卑微可怜的人。

书给予人的无穷恩惠是我们终生应该谨怀感念的。而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那种蜕变,首先就是在鼓励一种背叛,鼓励人对曾经滋养过自己的极其宝贵的精神力量的背弃,因而,仅仅在道义上它也是不值得张扬的。

当然,梦想毕竟是梦想,她与现实之间常常横隔着许多距离和障碍,我们确实不能生硬地用它来度量生活。书本知识也不都是正确的,它们随着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加深,本身就处于不断更新之中,所以我们不可拘泥地信从它。但是,关于人、社会、世界的一些最基本的信念,关于道德、理想、信仰,关于真、善、美这些凝结着许多代人的精血而遗传下来的基本价值,则是不可更移的,因为它们是把人与其他生物划分开的本质性的特点。在那个驱使年轻人成熟化的蜕变过程中,它诱劝人们所摈弃的,正是这样一些基本价值,这是它引起我们深刻不安的原因。

那些真正具有坚实质量的书,在两重意义上是永恒的、不可废弃的:第一,它们忠实地记录了那些经过人类探索被验证是合理的、正确的生存经验;第二,它们在忠实地记录人类的生存经验之外,又灌注了人类对它们的深化和超越,凝缩了人类对习惯的生活经验的提炼和升华,从而提供了比生活本身更博大丰富深远的内容。在这两个意义上,它们都是不应该被摈弃的,而应该受到人们的珍视和尊重。

也许梦想永远不能够实现,但我们应该在内心中珍惜她,至少,应该葆有这样一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