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出“语文味”的一点尝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出“语文味”的一点尝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要把语文课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是教改的着力点,也是课改向纵深发展的具体体现。所谓语文味,程少堂先生有过这样的论述“语文味是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特级教师王崧舟界定更为明晰:“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关键词】 语文;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据此,笔者做过尝试,以利抛砖引玉,将笔者的做法作一简单介绍。

一、动情诵读,读出语文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对多读的肯定。事实也雄辩地证明,只有多读才能读出书中的味来。我们又知道,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靠老师的分析而取得的,语文素养当然要靠“品”,但如果没有读为基础,那“品”将何从谈起呢?没有读,学生何以能找到语言的感觉,文字的妙处呢?因而笔者将把“读”看做是上出语文味的根本,而让学生去动情诵读,那是本中之本了。特级教师于永正就有精辟的论述: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诵读。

《槐乡五月》这篇课文中对称句式的妙用,浓化了情境的氛围,如同诗意的叠加。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从远近两个视角将抱成一团的槐花喻为玉雕的圆球,又将槐花看做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两个特写的镜头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此处的教学进行过多的分析,则会破坏这份灵动的、别致的美,因此教者通过图文结合读、配乐读等形式,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体会比喻的生动、形象;让学生读得动情,读得陶醉,让槐花的美拨动孩子的心弦。又如文中“‘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出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如诗如画的语言,错落有致的句式,激起学生读的欲望。为了不乏味,教学时教者又用诗化板书其内容:

“嗡嗡嗡……” “啪啪啪……”

小蜜蜂飞来了, 孩子们跑出来了,

采走了香的粉, 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

酿出了甜的蜜。 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伴着舒缓的音乐,让学生静静地读,自主地体会,通过诵读来感受“小蜜蜂”和“孩子们”的欢欣、喜悦,感受音韵回环之美。正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诵读,学生把对文本产生的独特感情表现了出来,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自己的感悟,读出了自己的深情,释放出了浓浓的“语文味”。

二、品词品句,品出语文味

有人说“课文中的一句句语言,就像一杯龙井,需要慢慢品尝。”的确,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在教学中,应努力捕捉课文的精妙处,引领学生细嚼慢品,品出浓浓的语文味。

《槐乡五月》就是一篇谴词造句相当考究的课文。如“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是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句中的“浸”字,饱含着作者对槐花的深情赞美,如何让学生体验到槐乡香气四溢,让学生感悟到这香气不仅仅只在空气中,而且已经浸入了槐乡人们的心田里呢?这个“浸”字值得一品。品“浸”必先找香,教者引导学生找出表示“香”的词语,然后通过比较“清香、醇香、浓香”三个“香”的差异,理解槐乡到处飘散着槐花的香味,大人、小孩都浸在香海里,香气浸入每个人的心田,从而顺理成章地品出“浸”字的含义,感受“浸”字的生动传神。又如文中“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一句中的“飘”字,蕴藏着槐乡孩子的“乐”。教者通过换成“走、跑”的比较,体会一个“飘”字所带来的洒脱,领悟到这个“飘”字凸显了槐乡孩子对槐花的情有独钟,也使“花美人更乐”这一主旨自然地生发开去。“课文不过是个例子”,语文课上重视这方面的训练,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会低吗?换句话说,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语言运用的妙处,便是语文味的体现。

三、圈点书写,写出语文味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古人留下来的阅读良方,这可见读书时动笔的重要性。在上阅读课的过程中,学生边读边圈点,或写些对句子、课文的感悟,便是动笔的做法。

在《槐乡五月》一课中,在让学生理解“孩子的季节”时,提出“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静心默读,在感受深的地方圈圈画画,写批注,记录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主比较,深入品析,从圈画出的“拉”“请”“送”等词语中,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从“小姑娘”和“小小子”的句子中,学生体会到“槐乡孩子对槐花的喜爱”,“槐花使孩子变得更快乐”,“因为槐花是孩子对家乡更引以为荣”的多元感悟,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在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再设计写一写“五月的槐乡,在你的眼中又是什么?用几句话写出你心中的感受。”这样三言两语的小练笔,让学生在感悟文本内容,领略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练写自己对槐乡的感受,学生显得乐意动笔,使得读与写得到了很好的演练,其语文味也就浸透期间,也浸润着学生的心田。

语文教学,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语感”,更要获得“美感”和“情感”,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才是上出语文味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