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沟通为什么这么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沟通为什么这么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老吴信摘

我有一个正在上中学的女儿,成绩还算可以。从小到大,我和妻子一直尽力为女儿营造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从来不强迫她上校外补习班,而是随孩子的意愿让她在家看看电视上上网,只要她完成功课就行了。

上小学时,女儿天真活泼,整天有说不完的话,经常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和她的见解说给我们听。可不知怎么的,她越大话却越少了。在学校里和同学有说有笑,回到家却像变了个人,不爱说也不爱笑,注意力只集中在电视上。有时候同学打来电话,她们能聊上半个小时,但一放下电话,就一句话都不愿说了,日记本也上了锁。我们想和她说句知心话非常难。

我很渴望和孩子和谐地交流,但孩子压根就不愿意和我多说话,每天我都在看女儿的脸色说话行事。女儿进入初中后,我觉得孩子的学习压力大了,更是不敢再提要求。比如吃饭的时候,我们绝不会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因为怕影响孩子的食欲。好不容易等孩子吃过饭做完作业,我刚一开口问学校的事,孩子便硬邦邦甩过来一句:“你烦不烦啊?”我心里不舒服,但又不敢批评女儿,怕说重了会影响孩子的心情和个性发展。

养孩子真是如履薄冰。同孩子沟通为什么这么难?

老吴: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以家长的身份,用大人的眼光来看孩子,以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居高临下,训斥多,要求多,指责多。总认为,孩子就是孩子,就应该听我的,怎么教就怎么长,忘了孩子本质的自然。孩子心里想些什么,他自己认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我们不太了解。把我们大人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这种做法在小学可能还勉强行得通,但到了中学,就行不通了。

中国的家长一般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只习惯于做道貌岸然的训导,但反过来却要求孩子向自己暴露一切。 这种不平等的要求,当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父母怎样与孩子沟通呢?有人用“先做朋友,再做父母”这句话来概括,我看是很形象又很有道理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如果比作朋友关系的话,就应该成为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平等的知心朋友。但是从一般的观点来说,父母对孩子总是处在长辈或指导者的地位,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对于幼小的孩子,因为他们需要得到较多的呵护,所以这种不平等是必须的。而对于长大了、有着自己思想与看法的孩子,这种不平等就会造成父母与子女沟通上的障碍。

你有没有注意到自己在同孩子交谈时所用的语调?可能孩子有时会向:“您是不是生气了?”你绷着脸说:“没有。”然而你脸上的表情和语调表示出你在生气,在愤怒。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们能很快地分辨出你在讲话中所要传达的真正意思和态度。而我们成年人却往往并不敏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同孩子讲话时运用了不同的腔调,更没有考虑这种语调对孩子的行为所起的独特作用。

在与孩子交谈的时候,如何说话与说什么同样重要。简单命令式的、挖苦讽刺式的、情绪发泄式的话语只会伤害孩子的感情,并建立了沟通壁垒,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还阻断了与孩子的沟通。作为家长应当尊重孩子,与他们交流而不是训导,不能以教训的口气、哄人的口气、引诱的口气来赢得他们的合作。如果家长总 在批评他们、教训他们、告诫他们、挑他们的毛病,孩子们会由此加深苦恼,认为是父母不爱他们,讨厌他们,无形中和父母之间有了距离。这样的话,慢慢地交流的大门就关上了。

尊重孩子还表现在尊重孩子的选择上。孩子在处理一些事情上有他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如果孩子有自己独立的观点,这表明孩子长大了,是进步的表现,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只要是孩子的选择没有什么严重的错误,我们就应支持孩子的做法。如果他的做法是错误的,可引导孩子分析这样做的利与弊,通过他自己的独立思考作出正确的选择。

与孩子沟通需要谈自己的意见,但更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能使你了解孩子的问题和观点,有助于澄清事实,避免对孩子的误解。经常倾听孩子的声音,你会发现,尽管你没有对孩子提出许多要求和建议,你的孩子会更多地向你提出问题,这是因为善于倾听的父母才有可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有很多父母有这样的抱怨:孩子和我什么话也不说。其实,不是孩子不想给你说,而是确实跟你无话可说。你关心的是什么,孩子关心的又是什么,关心的对象不同,当然也就没有共同语言。我们常用一个词:与时俱进。我们在与孩子的交谈中也要与时俱进,要经常观察现代孩子都在做些什么,在想些什么,这样我们就和孩子有了共同话题,也就有了共同的语言。比如上网、卡通、明星、与同学交往等话题是孩子们最关心的,这些方面,做家长的也不妨涉猎一些。

有些家长和孩子沟通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在和孩子沟通时过于急躁,常常是“恨铁不成钢”、“哪壶不开提哪壶”,总幻想着通过一两次聊天,就能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只有急切的心情,缺乏扎实的行动,亲子关系就有可能长期不和谐。

和所有的友谊一样,两代人的沟通还要有一个“信”字。“说话算数”道理很简单,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您的朋友: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