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措施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措施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环境监测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环境中污染物的性质、浓度进行连续或间断的检测,并通过检测结果分析环境质量的过程。在该项工作中,环境监测质量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前提。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质量;有效措施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s to use modern technology to the nature of the pollutants i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test the continuous or discontinuous, and th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est results. In the work, the quality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s to ensure that monitor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data accuracy, precision and comparability and premise.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onitoring quality. Effec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了解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环境质量提供信息也为制定环境管理措施,建立各项环境保护法令法规、条例和为执行它们而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同时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环境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精密性和准确性,是衡量监测分析的重要尺度,是质量保证好坏的直接体现。监测数据良好与否势必直接影响环境保护决策的正确与否,为此必须加强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本文从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出发,对如何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提出了具体措施。

1.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工作通过测定某项污染物的数值,从而来确定环境质量(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该工作的开展,为确定环境质量、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进展等后续工作奠定了数据基础,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指导作用。环境监测工作由采样工作、测试工作、数据处理工作三部分组成,其内容按监测对象可分为:污水监测、大气监测、噪声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热监测、光监测以及卫生监测等。

随着《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颁布,质量管理被引入到环境监测领域。通过环境监测,可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水平、效应及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在环境监测的各项工作中,监测质量是其开展工作的中心点和基本点。因此,不断探索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操作方法,是保障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实现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2.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

在日常的环境监测分析过程中,影响监测质量保证的因素很多,这里仅介绍几个主要因素。

2.1采样质量的影响

采样容器的材质、采样的深度或厚度、样品的储存方法、气象条件和采样的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到采样的质量。如测同一水体溶解氧的含量采集水样的深度不同溶解氧的含量也不同,同一水体同一断面溶解氧的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再如采集水样分析其石油类的含量,水样只能用玻璃容器采集而不能用塑料容器,因塑料会吸附石油类使分析结果偏低。

有些样品,尤其是水样采集后放置过久,会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反应,从而改变水样成分。因此,采样后应尽可能选择就近的监测站或实验室进行监测分析,尽量缩短样品采集到分析测定的时间。在无法实现立即进行分析测定的情况下,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对水样予以保存,最常见的保存方法是加保存剂。此项工作虽然操作简单、动作机械,但是在滴定量的控制上,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有时候多一滴和少一滴都会影响样品的性状,这全凭耐心、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经验。显然,这对于以年轻人为主力、相对缺乏经验的采样队伍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一旦试剂滴加出现失误,样品就报废了。

2.2测试系统和仪器的影响

在样品分析过程中,测试系统会直接给分析结果带来误差,这主要是仪器设备的灵敏度及精确度的影响。如用分析天平称量药品的质量时,因分析天平自身有一定的精度,所以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

有些数据对精确度的要求非常高,这就需要分析人员充分了解、熟悉仪器的使用,做好调试工作,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程序、要求进行,并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和计量认证。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和发挥先进仪器设备的优势,否则,再好的仪器也形同虚设。

2.3测试环境的影响

样品在测试过程中都要求一定的温度、压强湿度、风速等,如果测试环境不符合测试要求并不采取任何补偿措施,那么会使监测数据失去可靠性。监测布点是监测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受排污口所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以及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理论上的完美布点,只能因地制宜地选取其他点位来代替有时候这种点位可能与要求的相差甚远。在这种监测点位布设不规范、具有一定程度随意性的情况下,所采集的样品、测得的数据显然都不太能反映真实情况。

2.4分析方法的影响

测定环境污染物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完善的,同时依照不同高低的污染物浓度也对应不同的分析法。有地方性统一的监测分析法,有强制性的分析法,也有推荐的分析方法,还有同属于国家所规定的几种强制分析法。以上所说的分析方法,各自有不同的原理,使用着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灵敏度,所以共存物质的干扰也不同,甚至是结果的表示含义都各具差异性。这样就会发生因为采取的分析方法不同,导致取得的结果无法进行比较,所以要求各个监测站必须事先根据各自实际的情况去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因为分析方法的选取不当或不完善.都会对监测出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分析方法对样品分析的影响不是唯一的,所以最好优先选择国家标准的方法或是与其等效的方法。

2.5人员素质的影响

环境监测分析、质控及采样等人员操作技能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工作态度的好坏将会主观地导致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监测站疲于奔命地开展各项例行监测、专项调查、提高创收的情况下,提高监测水平,改进和创新监测方法,开发监测新能力的人力和精力显然受到了制约。目前监测站在开拓、钻研新能力、新项目上做得还不到位,缺乏主动、超前的科研意识,常常只是利用客户委托项目的机会进行试点性的监测和摸索,明显缺乏娴熟的技术和过硬的能力,这样就无法保证此类新项目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鉴于以上因素对监测数据可靠性的影响,做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尤为重要,这就需要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3.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措施

3.1减少分析误差

分析质量保证是质量保证中发展较早的一部分,目前在分析质量保证的理论方面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

分析过程的误差,按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前者贯穿分析测试的全过程,后二者,只要有良好的质量保证基础工作,这种误差是应当而且能够避免的。为了定量地反映各种误差,规定了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含义及其度量指标。

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用规定分析方法测试基质相同或相似的样品时,标准偏差随待测组份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目前分析质量保证中普遍接受的模式是,建立标准偏差随浓度变化的线性关系。

3.2采样方面

环境样品,由于其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是分析化学中的采样无法比拟的。环境样品的采集、保存已被列为环境化学分析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了。现场采样的质量保证(QA)问题已受到环境分析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采样质量保证理论涉及最小取样量、最小取样数和可允许的最长保存时间等方面的研究。最小取样量的估算方法很多,常用的是Ingamells取样常数法。根据样本间标准偏差随样本取样量增大而减少这一特性,lngamells证明这一等式在许多场合是成立的。诚然,采样QA相关概念体系不是很完整,这阻碍了对采样QA的描述。研究表明,采样过程和分析测试过程在QA方面有相似之处,可以把分析测试QA的概念运用于采样过程。如用误差以及精密度、准确度的概念来定量描述采样过程。

3.3质量控制(QA)的方法

分析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前者又称内部质量控制。它表现为分析工作者对分析质量进行自我控制及内部质量控制人员对其实施质量控制技术管理的过程。现通常使用的质量控制方法有平行样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对比分析、质量控制图等。

后者又称外部质量控制,它指由外部有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第三方或技术组织,对实验室及其分析工作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分析质量考查的过程。现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密码标准样品对实验室进行考核,以确定实验室间数据的可比性。实验表明,采样误差往往是最大而且是最重要的误差。

3.4法控制

环境测质量控制分为实验室内部和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要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既要加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又要加强实验室外部的质量控制,除了在实验室内对样品分析进行质控外,还要对整个监测的全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采样点位的优化布设监测上作是从监测点位的布设开始的。按照方法规范的要求,应对布点进行优化。样品的采集、储运样品的采集是整个监测的根本。采集的环境样本过程,监,应建立严格的采样管理制度,规定对采样人员的基本要求、采样程序、采样质量保证,要求采样人员认真填写采样记录、储运记录和送样记录,并确定正确的采样频率。在采样的过程要建立定期对采样容器检查的制度,以消除采样过程,监的污染。

环境样品是复杂多变的,必须加强环境样本的采样技术管理,执行各类环境样品的采集规范和统一的采集、保存方法,才能保证环境样品的代表性。全程质量控制要求建立严格的报告制度,由质控人员贯彻实施,并定期组织检查。除了报告的准确性外,还应加强对报告时效性的质量控制。项目采集分析后要及时出具报告。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是影响监测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以往对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监测用水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因此,要严格执行“分析实验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在实验用水进入实验室前,要检验是否合乎实验用水规格。

4.结束语

综合影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的多种因素,主要是受了样品采集、保存、管理和运输,测试环境,仪器设备,分析方法以及监测人员专业素质这几个方面的影响。因此,要提高我国对环境监测的质量,首先应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即控制,保证监测数据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提高环境监测机构中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减少人为误差。保证环境监测能更好为政府的决策与环境管理而服务,为我国正蓬勃发展的环保事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猛.浅谈如何提高环境监测能力[j].科技致富向导,2011(02):328.

[2]刘承豪.试析对环境监测及其质量管理的认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8):32.[3]李国媛.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基本因素探析[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04):56-57.[4]刘蔚.初探环境监测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商品与质量,2011(0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