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知了声中想起了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知了声中想起了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知了声声高远,在老城区,在树木钻天的地方,知了叫着夏天,叫来秋天,并将在闰七月里达到生命的高峰。

知了声中,我想起了祖母的老院落,想起糜熟的无花果站了一树,想起北窗外丝绒样的青苔,想起斜坡屋顶上趴满了各种各样的猫――黄昏时分,夕阳染金,猫的皮毛因此光亮华美,它们眯着眼,漠然、慵懒。

上世纪80年代,车流尚少,机械的粗粝喘息还不是那么嚣张,惟有知了唱和构成最强大的背景音乐,天蒙亮,便开始交响。是时,我的祖母已经切好了一个搪瓷盆的黄瓜丝,撒些细盐,淋上香油,当做全天的爽口菜。又或者,她把无花果树下沿墙攀缘的扁豆摘下来,除掉筋络,泡在水里,几个小时后切成丝,与青红椒丝、肉丝、香菜一起炒。

与这道菜最匹配的是烫面单饼。菜要早点炒,不怕凉;饼要早点蒸,也不怕凉――太阳当空燃烧的中午,筋斗的饼卷着微辣的菜,再来一碗红灿金黄的西红柿蛋汤,便是夏日里最简单滋润的家常美食了。我是如此贪婪,总想在饼里卷上更多的菜,每每将饼撑破,吃的稀里哗啦。祖母则吃的很端庄。这个当年胶县大户人家的六姑娘姓徐名宗兰,矜持,隐忍,勤劳,识字,晚婚,身高一米五六,一双半途解放的小脚,支撑起一生的前行。我出生后的第52天就被挪到她的屋里,直到大学放暑假,还跟她一起睡在那张紫檀大床上。

夏秋季的雨,总是说来就来,俗称“过云彩儿”。这个原本就少雨的城市,夏之雨从来急促而短,一片乌云一阵风,雨陡然而落,倏忽即走,噼里啪啦,瞬间淹没了知了声。待雨过,大量的知了鬼抢着钻出地面,生怕落下似的。它们的蜕变通常发生第二天的清晨。我特意早起,站在树下,等待谜底。它的蝉翼薄而透明,带着露珠还不会飞,很容易被抓到。等微风吹干了翅膀,再抓就不易了,它会飞的很高很远。

有时候晚上抓到知了龟,就把它放在祖母屋子里的纱窗上,知了龟会做一些小幅度的爬升,爬累了,开始蜕变。先是背上裂开一个小缝,缝隙越来越大,它用尽解数慢慢伸出自己的身体,直到伸出爪子,趴在脱掉的壳上伸长蝉翼,最后抖擞一下蝉翼,蜕变就完成了。祖母说,蜕变的过程中,千万别摸它,如果摸到翅膀,它就可能因为翅膀蜕得不完整而残疾。祖母总是能逮住时机――在它的翅膀变结实,在它飞走之前,祖母拿个细线拴上它,递到我手里,它的飞行就属于我了。

至今回想起来,我都惊诧于祖母的耳聪目明。那一年她已经是70岁的老人了,每个大早都要穿过马路到鲁迅公园逛一逛,为的是“采露珠,擦了眼明”。此招不知灵验与否,反正,她91岁的时候还能在没有任何辅助工具的情况下穿针引线。

祖母很会做家常菜,包括一系列与之相配的面点。同学来玩,祖母总是大方地留饭,这种习惯一直在家族里延续下来。芸豆蛤蜊卤子的手擀面,嘎渣脆黄的煎鳞刀鱼,祖母的手艺被很多人念念不忘,成了一种集体的情感依托。

鳞刀鱼雅称带鱼,青岛本地带鱼以肉细腻、体宽厚而叫好。祖母煎鳞刀鱼的窍门在于火候与面糊的把握,文火让锅底均匀受热,煎出来的鱼不焦不碎。准备面糊的时候,要往一个方向上劲儿,逐渐加水,浓度以筷子可以挑起面浆为准。祖母主张原味,煎之前,除了撒一点细盐把鱼稍做腌制外,并不放任何调料,面糊也是如此。帮闲的我,常站在旁边插不上手:油热7分,鱼被祖母从容地裹上面糊,依序摆放入锅,等面糊定型后,再慢慢翻过来……

吃是一宗根系。想家,其实是想念屋檐下的味道。祖母多年来打理着全家人的一日三餐,不经意间,早年大户人家的教养仪态在菜蔬汤水之间展露无遗。清明、端午、夏至……少年蒙昧的我,每每从祖母的风俗美食中获得了节气知识,一边说着典故,一边巧手回春,祖母的家常菜啊,总是颇有戏文。母亲忙于教育工作,是个严苛的职业女性,关于母性的慈爱细密,我几乎都是从祖母那里获取的。每次闭起眼睛,只要我想听见,就能听见祖母的呼唤,“占筠,回家吃饭了!”声声呼唤中,我仿佛看见,一个随风而动的野女孩,在波浪般起伏的小路上奔跑,小路尽头,是祖母在招手。

祖母一辈子爱整洁,全家人起床的时候,她早已梳洗停当。从我记事起,祖母的梨花木团扇镜始终放在紫檀大床的东边一角,执手的柄上雕花细密,镜面四周也环绕着极精致的纹理,每个天光放亮的清晨,镜面用来映出祖母的岁月褶皱。她喜欢在这镜子前给我梳小辫,一边梳一边自语,都是调子,都是唱腔。她说,当年西施以水为镜,在溪边浣纱弄妆,女儿情意流水悠悠;赵飞燕以风为镜,船头俏舞,迷折了君皇的腰。她唱,王昭君以月为镜,手持琵琶,轻吟出塞曲;杨玉环以花为镜,羞煞花容,从此君王不早朝……

也曾对着镜子问祖母,我漂亮吗?祖母答:比庭院里的白蔷薇还漂亮,长大了一定能嫁个好夫婿。

祖母生命中的最后两年,跟我住在一起。她并不给人添麻烦,诸事自理。 2002年夏天,我的祖母更老了,她的左腿,严重的关节炎,致使她的影子忽高忽低。夜里,她时常辗转翻身,每翻一次都要深深地叹一口气。在德式的高高屋檐下,这口在五脏六腑里下沉的气仿佛夜的沉闷低音区。北窗外满墙的苔藓,柔软潮湿的一层,竟使老屋拥有了类似软包包厢的隔音效果。一声又一声的叹息,沿着四壁飞来飞去,在冲撞与反射的过程中,变成黑色的回音,只有到微曦透亮了,方能渐渐平静。

白天,她总是自顾自地,在太阳下翻一本小人书,《西游记》。常常几个小时不挪地方。属于她的最后一段夏秋交接的日子里,天气特别热,知了也唱哑了,那个上午,正在书房里写作的我,听见阳台上一声轰然倒塌,我扑身而去,但见到处都是阳光的高音阶,麦芒一样闪着刺眼的光。祖母倒在一片白茫里。救护车到来之间,我静静地握着她的手。我看见她在太阳下透明起来。她的眉毛都白了,头发如雪,她的皮肤还是那么好,个头更矮了。

祖母再也没有睁开眼睛。一周后,她真的西行去了。只记得那天的知了叫得特别嘹亮,整齐划一,好像在为祖母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