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常规关系与文化翻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常规关系与文化翻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刘秀芬(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常规关系(stereotypical relation)是含意本体论中的核心概念。徐盛桓在《常规关系与文化教学》一文中提出,常规关系可以分为人类学取向的常规关系和学科性取向的常规关系两大类,并区分出带有时间/空间的印记的常规关系与反映人类共同性的常规关系。

常规关系是含意本体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常规关系原本是新格赖斯语用机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徐盛桓在含意本体论中对其作了进一步的发展。1996年他对常规关系作了定义,将其表述为“若事物(或其特征)A一般总是常规性地同事物B(同样或其特征)联系在一起,A和B就结成了常规关系”。徐盛桓多次从不同的角度对常规关系进行过论述。他认为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常规关系指的是事物自身存在的关系,映射并固定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中。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常规关系是一些社会群体把握世界的认知方式的存在形式和传播媒介;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常规关系作为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方法,是对人认识事物的具体方法的不断反思后形成的一种思维范式,成为不自觉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视角、一种图式、一种框架、一种模型(徐盛桓,2002)。

徐盛桓在《常规关系与文化教学》一文中提出,常规关系可以分为人类学取向的常规关系和学科性取向的常规关系两大类,并区分出带有时间、空间的印记的常规关系与反映人类共同性的常规关系。其中人类学取向的常规关系主要是指因为地理环境、历史的不同而形成的文化与相应的语言之间的常规关系。文化会因为其地域差异等原因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会体现并逐渐固化在语言的使用上,会因为语言的使用而使文化与语言的表达建立起种种常规关系。常规关系的进一步提炼就会形成常规范形。通过常规关系和常规范形,整个社会文化表现为一幅相互联系的世界图景。常规关系主要是指一般语用学意义上的常规关系。从翻译的角度来说,常规关系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原文常规关系和译语常规关系,二者相互重合的部分即为反映两种文化共同性的常规关系,而不重合部分是指带有各自文化印记的,富有独特的时间/空间的印记的常规关系。

常规关系与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一般要经历理解的阶段和表达的阶段。奈达将翻译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分析、转换、 重组和检验四个阶段。通过分析阶段来确定原文文本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意义;在转换阶段运用译语思维去转换原语思维;在重组阶段把分析阶段从表层结构转换的深层结构转换成译语的表层结构;检验阶段通过原文和译文的比较来检验是否达到原文意义和译文意义的对等(郭建中,2000)。常规关系至少在分析阶段和重组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常规关系与常规含义的理解

在分析理解阶段,译者必须从原文文化的背景(认知语境)出发,利用原文形成时期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与语言表达形成的常规关系,深入发掘原文的意义及其表达功能。徐盛桓在含意本体论的研究中告诉我们:“含意是话语以其叙述的指向性为逻辑中枢并以交际的目的为导向,向着话语的含意性作出映射的结果,表现为利用话语中语言单位的形、音或义来承载的‘言外之意’”。这类“言外之意”往往在原文中表现为话语的不完全表述。译者在对这类不完全表述的话语分析理解时,往往要从话语完全表述的内容出发,从已表述的内容所体现的常规关系出发去解读话语。

语言的使用包含着一定的固定的常规关系。作为方法论的常规关系是“事物(包括客观存在的事物和人类虚构出的事物)间惯常性地、规约性地建立起来的关系”,常规关系首先以其原有的形式存在于外部世界,同时又通过语言符号系统以信息的形式进入意识,成为认知主体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人类在获得语言能力的同时,也相应地掌握了很多关于事物之间种种常规关系的知识。这些常规关系有些体现出很强的文化特色,带有特殊的时间、空间的印记,成为人们交际和交流的基础。这些打上印记的常规关系因为形成的文化背景、途径和使用的目的的不同,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如何理解这种差异性,共同性的常规关系为其提供了理解的基础,并提供了进一步解释这些差异性所需的认知环境。

在翻译表达阶段,常规关系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原文的一些文学语言表达中,作者所使用的语言往往带有浓厚的原语言文化特色。而在译文中是使用异化方法,保留这种特色,还是使用归化的方法,在译语中寻找相应的表达方式,常规关系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我们选择译文语言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传达准确的意义,因此选择归化的方法为佳。在表达具有浓厚文化特色的原文语言时,我们也往往根据常规关系和相应的其他因素作出选择:从上下文的常规关系、译语常规关系在相类似的表达上采用的常规表达,在原语常规关系在原语文化中的常规表达,以及其他因素,如读者等。

“含意运用的能力具体地表现为:在表达时(说、写)建构出适当的显性表述,根据表达的需要使显性表述体现出一定的常规关系,利用这一(些)常规关系的具体内容来补足、阐释这一显性表述,达到相对完备地表达目的(徐盛桓,1998)”。

常规关系与归化和异化

劳伦斯・韦努蒂将翻译分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两类。归化翻译指的是采用目标语文化的当前价值观,以其为价值判断标准,对原文采取保守的同化方法,使译文符合译语的文化准则、思想意识形态及出版标准,是以译语读者为取向的,从读者自己的文化观念出发理解原文内容,因此在译文中多采用译语的文化规范。异化指的是在翻译中采用原文本中的文化价值观,对于与译语的文化价值观不同之处,保留其相异之处,尽量保留原文本的文化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形态。这是从原文本的文化价值观出发,译文中尽可能向原文靠拢。

本文认为,如果在表达过程中过多的采用原文文化的表达,即过多地利用原文常规关系,而没有成功地在转换阶段将原文文化与语言的常规关系转换为译语的常规关系的话,在重新组织阶段的表达中不可避免的会使译文带上很多异化的色彩。同样,如果在表达过程中找不到对等功能的表达形式,译语文化与语言的常规关系中没有相应的常规关系,即这种常规关系是带有文化烙印的,那么译者就只有采用异化的办法(利用原文常规关系在译文中创造相应的语言形式)。

本文从常规关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常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常规关系在文化翻译观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常规关系在翻译理解和表达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常规关系是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有力助手,同时也从常规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文化翻译观中的归化和异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