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辽宁瓦房店地区隐伏金伯利岩体地质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辽宁瓦房店地区隐伏金伯利岩体地质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辽宁地质六队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在辽宁瓦房店地区先后发现4个金伯利隐伏岩体,其中30-2号隐伏岩体是一处大型金刚石原生矿床。2009年在“瓦房店地区金刚石隐伏矿体”普查项目勘察中又在110号岩管基岩下方找到隐伏金伯利岩体,估算地质资源储量约21万克拉,所以研究隐伏金伯利岩体、寻找隐伏矿体可能是未来金刚石找矿的方向。

关键词 瓦房店地区;理想成矿模式;赋存规律;找矿标志

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9-0125-03

1辽宁瓦房店地区金伯利岩体分布

辽宁瓦房店地区金伯利岩岩区,位于华北地台辽东台隆的南端复州凹陷内,北北东向金州断裂贯穿全区,并把区内划分为截然不同的东西两部分,东部区为新金凸起,为古老变质岩系和燕山期花岗岩(γ2 5);西部区为复州凹陷,分布上元古界以来一套沉积盖层,金伯利岩产于凹陷东北部的盖层之中,见图1。

1.第四系;2.侏罗系;3.石岩系;4.奥陶系;5.寒武系;6.震旦系;7.前震旦系;8.混合岩;9.混合岩花岗岩;10.花岗(斑)岩;11.石英闪长岩;12.闪长(玢)岩;13.辉绿岩;14.金伯利岩;15.褶皱轴;16东西向构造;17.南北向构造;18.北东向构造;19.北西向旋扭构造;20.北北东向构造;21.北西向构造

区内主要由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新生界侏罗系和第四系地层组成,地层大体从北东到南西方向,由老到新呈一单斜岩层分布,产状平缓,局部中间有小的平缓的背向斜产出,如著名的头道沟矿区为一等轴平缓向斜。区内除控矿的北东东向、北北东、北东向构造外,还有近东西向、北西向、北北西向构造,上述断裂构造在长期地质过程中相互作用和制约。区内除金伯利岩外,还有偏碱性、基性、中酸性脉岩和各种小侵入体。瓦房店地区金伯利岩田面积大约1200平方公里,区内共112个金伯利岩体,24个为岩管,其余为岩脉,根据金伯利岩体的产出及展布方向划分三个金伯利岩带,见图2。Ⅰ矿带南起石灰窑子1、2号岩管,向北东东、方屯、涝田沟、二道沟、徐屯一带长28公里,宽2~3公里。带内有30号岩管、42号岩管。Ⅱ矿带位于矿田中部,西起小关里经头道沟、吴店一带长15公里,宽2公里,带内有著名的50号岩管。Ⅲ矿带位于矿田的南部,从大高屯到满洲转长6公里,宽1公里。三个矿带与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为金伯利岩爆发中心,多有岩管群的产出,也是隐伏金伯利岩体赋存部位,如Ⅰ矿带涝田沟地区有30、34、38、110等岩管产出,有2个隐伏岩体,Ⅱ矿带的头道沟矿区是北东东向矿带与北东向交汇部位产出有50号、51-68-71号岩管。而50号岩管南东侧的隐伏岩管分别产在北东向断裂的上盘。

2隐伏金伯利岩体一般概念

隐伏金伯利岩体是指目前在风化剥蚀基准面以下,上顶有沉积岩岩层覆盖而未出露地表的金伯利岩体,本区实际上为半隐伏岩体,既地表有出露的岩体,而在其下方有较大的膨大金伯利岩体,它与地表岩体相连,是同一构造控制的,是一个岩体的组成部分。

2.1隐伏岩体的分布及地质特征

目前瓦房店地区共发现4个金伯利岩隐伏岩体:1)Ⅰ矿带西端的石灰窑子矿区1号岩管,下方膨大体;2)Ⅰ矿带中段涝田沟矿区30号岩管下方30-2号隐伏矿体;3)2009年发现的110号岩管东侧隐伏岩体;4)Ⅱ矿带中段的头道沟矿区50号岩管南东侧下方50-2号隐伏矿体。

这些隐伏矿体均产在地表已知岩体构造破碎带、蚀变带南东方向下方位,呈各种形态,规模大小不一,岩性均为金伯利凝灰角砾岩。由于成因类型不同,控矿构造性质各异,所以隐伏岩体的形态亦千姿百态。

2.2 隐伏岩体岩石特征

瓦房店地区金伯利岩的岩石类型主要有三种:斑状金伯利岩、含围岩角砾(碎屑)岩和金伯利凝灰角砾岩。因本区的隐伏金伯利岩体均与地表金伯利岩管(脉)相连,是一个岩体的组成部分,只是侵位深度不同。根据深部钻孔资料表明,隐伏金伯利岩岩石类型基本与地表金伯利岩岩石类型基本相同。

2.3隐伏金伯利岩主要矿物特征

金伯利岩的矿物组合非常复杂,按其成因分类有原生矿物、热液蚀变矿物和捕掳晶矿物,而原生矿物组合比较稳定,主要造岩矿物有橄榄石和金云母;副矿物有:镁铝榴石、铬铁矿、铬透辉石、钛铁矿等,前二者也为金刚石主要指示矿物

2.3.1镁铝榴石

镁铝榴石在金伯利岩中呈斑晶产出,晶体呈椭圆状、球状、棱角状、碎块状嵌布于显微斑晶的细粒基质之中,其含量与含矿性相关,富含矿金伯利岩含量2.756g/T~13.455g/T;中等含矿含量为0.015g/T~1.11g/T,贫矿含量2g/T~21g/T。镁铝榴石颜色可划为两大系列:紫色系列和橙色系列。

2.3.2铬铁矿(铬尖晶石类)

铬尖晶石类矿物是金伯利岩最常见的副矿物,也是金刚石最主要的指示矿物,本区含量可达4.7g/T~8.29g/T,是镁铝榴石含量的10~200倍,由于含量多,物理化学性质稳定,颗粒大所以是瓦房店地区寻找金伯利岩最重要的指示矿物。

铬铁矿主要呈粗晶(斑晶)产出,大小一般在1~5mm,最大者达15mm,受熔蚀作用后呈浑圆和次浑圆状,表面粗糙不平,发育有麻点熔蚀和熔蚀沟。基质中的铬铁矿大小0.05mm~0.1mm,呈自形、半自形,表面光亮,大部分是完整的八面体和歪八面体晶形,其八面体晶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2.4隐伏岩体化学成分特征

化学成分如下特点:

1)岩石化学成分中,SiO2含量为不饱和或强烈不饱和(SiO2平均33.78%),K2O>Na2O,Al2O3>K2O,Al2O3

2)一般SiO2与MgO的比例接近,当碳酸盐化时,SiO2和MgO含量减少,而被CaO和CO2取代,一般情况下SiO2和MgO二者的减少量基本相同;

3)碱金属K2O和Na2O含量与超基性岩相比,K2O偏高(1.04%),Na2O偏低(0.13%),其中K2O主要是岩浆活动形成金云母,故金云母含量多寡是由元素变化决定的,然而Na2O的含量却是比较稳定,在一般金伯利岩中的K2O含量是Na2O的几倍,即K2O/Na2O>1是金伯利岩的化学成分显著特点;

4)挥发组分(尤其H2O和CO2)丰富,它比超基性岩,基性岩高出几倍,也是造成金伯利岩强烈蚀变的重要原因;

5)金伯利岩中各氧化物成分可分碱性组分和超基性组分两组,碱性组分为K2O,Na2O,P2O5,TiO2,Al2O3等,超基性组分为NiO,Cr2O3,MgO等,这各组内的各氧化物含量变化均为正消长关系。

2.5瓦房店地区隐伏岩体(假想)成因机制

2.5.1理想岩管成因模式

英国地质学家霍桑建立的完整金伯利岩管是有三个相组成,即火山口相、火山道相和根部相,分别为喷出相、爆破相和浅成侵入相,见下图。

1)火山口相金伯利岩系由火山碎屑岩、外力碎屑岩和火山熔岩组成,是开放式喷发成因,目前世界上只有坦桑尼亚姆瓦札依岩管和博茨瓦纳奥拉帕岩管2个岩管有火山口相存在;

2)火山道相金伯利岩主要由爆发成因的金伯利凝灰角砾岩、角砾岩和角砾凝灰岩组成,是岩浆多期侵入爆发的主通道,具有复合岩相特点。根据对瓦房店地区金伯利岩管剥蚀深度研究结果与对比表明,本区出露地表的金伯利岩体为火山道相下部和根部相过渡部位,或根部相上部;

3)根部相(浅成侵入相)火山道相向下逐步收窄逐渐变成根部带,主要由斑状金伯利岩、含围岩角砾斑状金伯利岩组成,因严格受构造控制,其形态规模变得十分复杂,成盲岩床、岩墙、岩株等。

2.5.2假想岩管成因机制

地质学家用水岩浆爆发火山作用模式来阐述金伯利岩管的成因机制,将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见下图。

1)胚胎岩管发育阶段

当金伯利岩浆上升到地壳部位时,首先会形成岩管的胚芽,并沿裂隙的结构走向扩展,对围岩施加剪切与顶蚀影响。随着岩浆的不断上涌,在形成胚胎岩管之后,很快又被后续上侵的岩浆所取代。岩浆前峰在新的高位形成新的胚芽,在新岩浆的后续上涌过程中,在主升道两侧留下了部分前期形成的胚胎岩管,呈隐伏的岩床岩株及膨大体。

2)液化阶段

金伯利岩浆上升到距地表0.5km左右,与地下水相互作用,使高温岩浆与封闭的地下水相互作用,促使系统压力增加,发生岩浆水体连续或间歇性的爆发,空间不断的扩展延深。

3)水火山改道及喷发阶段

在金伯利岩浆的不断上侵过程中,与地下水混合形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爆发,这个阶段有可能隐爆。只有不断爆发造成上顶围岩破碎,地下水不断向下移动,使火山道不断加深,最终喷出地表,形成完整的金伯利岩管,最后在地下2km~2.5km处爆破。

2.5.3隐伏爆发理想模式

部分地质学家认为,在一些情况下金伯利岩筒不能直接喷出地表,隐伏爆发的可能性较大。对于金伯利角砾岩充填的岩筒而言,“喷发相”特征较少,因此将其视为金伯利岩浆作用下底辟褶皱发展时形成的构造。对于隐伏金伯利岩管的形成过程而言,分为两种:一是岩浆对围岩的主动机械作用;二是岩浆上升柱体顶部爆破过程。如下图所示。

两个过程有如下地层特点:

1)金伯利岩浆柱状体上升强烈作用使上顶岩层穹窿状,凭借穹窿顶部裂隙使岩浆柱以脉冲式升降。进入岩浆中的碎块被流动的岩浆带到深入,使高位地层岩石变成岩管深入的捕掳体;

2)金伯利岩浆凭借巨大的机械力使岩浆进入穹窿岩层中的裂隙,形成金伯利岩脉。在金伯利岩浆及其挥发组分的作用下,使上顶发生蚀变,汽化液化作用,金伯利岩物质潜移默化的进入到地层之中(这也可能引起汇水区内的金刚石指示矿物砂异常)。因此,对于一个隐爆中心而言,可能存在一个有一定范围水系重砂异常区与物化探异常晕。

隐伏金伯利岩体是埋在基岩以下若干米,但由于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质、成因类型等特殊因素,在其周围仍然可形成重砂异常,物化探异常和晕,有独特的明显的找矿标志,所以建议新一轮的勘察应以综合手段进行圈定,验证则以钻探为主,重点寻找那些埋在基岩下的隐伏矿。

参考文献

[1]王振德,韩柱国.辽宁复县地区隐伏金伯利岩体赋存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报告[J].辽宁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1990,6.

[2]路凤香.辽宁复县地区古生代岩石圈地幔特征.地质科技情报[J].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991.

[4]张宏仁.华北地区金刚石找矿与奥陶不整合面[J].辽宁地质,1994.

[5]董振信.中国金伯利岩.科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