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调味品市场演绎“中洋”格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调味品市场演绎“中洋”格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直默默无闻的调味品市场如今也刮起了兼并风潮,国内著名生产企业逐一成为跨国食品集团的“猎物”。增长率达20%以上、年总产量超过1000万吨、年产值300多亿元的大蛋糕将引爆更多升级的争抢。

专业化兼并重组拉开帷幕

我国调味品行业新一轮国际化和专业化兼并重组正在拉开帷幕。继日本最大食醋公司味滋康入主“北京和田宽”并控股“龙门和田宽”和“虎王和田宽”之后,北京王致和集团公司也宣布与广西桂林腐乳厂合并重组成立王致和(桂林腐乳)有限公司;随后,日本又一著名调味品公司――味之素公司把上海淘大、金山淘大、香港淘大和深圳淘大4家以酱油生产为主导的公司收入囊中。另有几家国内外著名的大牌食品和调味品集团公司也在紧锣密鼓地策划兼并重组事宜。纵观这次国际化、专业化兼并重组的过程和结果,正是近十年来中国调味品生产与市场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中国调味品的品牌集中度不断提高的集中释放。而且,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可以说,这是中国的调味品生产市场布局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公司,是驰名全国的“老字号”红方腐乳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2.7亿元,与业界所称“南北两和(合)”的“广合腐乳”相比,遥遥领先近2亿元。因此,通过兼并重组的王致和集团在较长时间内将成为中国腐乳行业的“鸡群之鹤”。但“高处不胜寒”,从发展的角度和趋势看,王致和集团未来十年的发展思路和可操作战略非常重要和关键。日本味之素公司是国际上著名的调味品专业化生产公司,以味精等鲜味料生产最为著名。这次大手笔收购四家“淘大”进军酱油产业,显然是深思熟虑、出其不意之举。按照目前的国际酱油生产格局,此次专业化兼并重组完成后,日本味之素公司将与日本龟甲万公司和中国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公司在世界酱油行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目前在中国市场上还只能是“两强争雄”。应该注意的是,这次日本味之素公司收购的四家淘大股份,是由法国著名的食品集团达能公司转让的,由此可见“专业化”兼并重组的特色十分明显。

在中国调味品行业,酱腌菜著名品牌的专业化整合也在酝酿之中。重庆涪陵的乌江榨菜集团和北京六必居稳坐第一、二把交椅,且都在调整产品结构和思路。原江苏的南方风味酱菜,目前只有恒顺的产销量比较稳定,其他品牌尚无形成品牌优势。“鸡精调味料”全国品牌的整合第一阶段已告完成,区域性品牌的整合尚不明朗。北方酱油生产与市场的兼并重组还在酝酿分化之中。

跨国食品集团涉足调味品

达能、联合利华、雀巢、亨氏等国际著名食品企业不约而同地涉足国内调味品生产并购潮一浪高过一浪,如达能控股的上海淘大食品公司收购上海海鸥酿造公司的酱油生产车间、品牌和上海金山食品酿造厂,酱油年产量达到10万吨;美国亨氏集团收购广东美味源食品厂后,正欲向北方扩张;瑞士雀巢已入主上海太太乐和四川豪吉,成为大股东;联合利华在收购老蔡酱油后正谋求新的发展,家乐品牌的鸡精和铁强化酱油已上市销售;香港李锦记在广东新会的4万吨高档酱油生产线已投产;台湾味全也在武汉、成都和北京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台湾金兰在无锡的生产基地正欲扩大规模……跨国食品集团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手段,对国内的酿造业形成了强烈冲击,同时促进了国内调味品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国内著名的食用油生产企业福临门公司已在天津投资两条酱油生产线,以定牌加工的形式和其品牌优势欲在传统调味品行业占领一席之地。

进入2006年后,国家和各个专业部门都在制定“十一五”规划,调味品行业很多著名的品牌公司也在制定和调整本公司的“十一五”经营规划及发展战略,而“专业化兼并和重组”将是重头戏。目前除国内外著名品牌的调整外,国内二、三线品牌呈现“暗流涌动”的态势,孕育着一场潜在的市场争夺战。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内部扩张的态势明显,如山东淄博的“巧媳妇“,通过扩大产能和贴牌生产,2005年的酱油产量已达3万吨以上,主要销区还只在山东省,且供不应求,2006年将再扩大1万吨生产能力;北京的“龙菲”公司,2006年将新增酱油生产能力2万吨,“老才臣”公司在腐乳发展的基础上已形成4万吨酱油、食醋生产能力,这两家公司的主要销售市场都在北京;浙江绍兴的至味公司依托“酱缸文化”战略,2006年将有3万吨传统酱油和“玫瑰米醋”生产能力入市。二是区域性扩张态势强劲,如湖南加加集团公司在经过8年时间进入“中国酱油十强”后,2006年在河南郑州将有10万吨酱油生产能力投产;北京王致和公司2006年在北京将新建投产酱油生产能力5万吨,力图“收复失地”,形成新的竞争态势;石家庄珍极公司除在河北省全面扩张、形成规模占据主要市场外,正伺机向西北等地延伸。三是目前的二、三线品牌有可能在三年之后开始向全国扩张,形成“互相渗透”的格局。

国产品牌仍占主导

洋品牌的举动备受关注,有人预测中国调味品行业将重新洗牌,但至少10~15年内国内市场还是国内品牌占据主导和优势。主要标志有四:一是一批经过改制后的全国品牌(包括国有、股份和私有)仍然在量上占绝对优势。如广东佛山的海天公司2005年酱油产量已达30万吨以上,今年高明40万吨生产能力已投产,另有30万吨生产能力正在筹建之中,预计5年之内超过日本“龟甲万”的酱油生产量已是指日可待,预计8~10年内其国内份额将占到20%强。另外,以李锦记、美味鲜(厨邦)、味事达、珠江桥、致美斋为主要阵营的南方品牌,短时间内虽有新的品牌与之竞争,但尚无强势品牌与之相抗衡。北方市场以北京、天津、河北和东北为轴心,将孕育着一场新的专业化兼并重组之势。二是随着酱油生产市场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一批二、三线品牌有望在5年之内脱颖而出。如青岛的灯塔、贵阳的味莼园、杭州的湖羊、哈尔滨的正阳河、北京和田宽、上海的鼎丰等。如果这些二、三线品牌调整不力,将逃脱不了被兼并重组或淘汰出局的命运。三是各主要调味品品种大类具有不同形式的表现。酱油产业是目前调味品行业竞争最为充分也最为激烈的领域,每一次大的兼并重组活动无不从酱油产业开始。食醋产业目前的竞争格局不太明显,除江苏恒顺遥遥领先外,山西水塔应该还是山西醋业的鸡群之鹤,而在全国屈居第二。另外一些全国性销售的品牌,如山西东湖、石家庄珍极、北京龙门、青岛灯塔、北京龙门和田宽、上海宝鼎等,都还是以区域性为主,目前尚未发现具有竞争力和市场前景看好的品牌。在食醋行业,值得一提的是,山西陈醋依然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中南和西南地区具有很强的消费惯性和潜在的消费群体。因而,在食醋行业也造就了山西的紫林、来福等新的品牌的崛起,其前景和发展潜力不可小视。腐乳行业,除南北两和(合)尚有一搏并形成较大规模外,其他品牌仍属区域性品牌,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因为市场容量和消费习惯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改变。

预计未来10~15年内,我国的酱油生产仍然是以北方的“低盐固态工艺”和南方的“高盐稀态工艺”为主。以日本的“高盐稀态工艺”生产的酱油则主要用于极少量的高档消费和个别食品加工,难以形成较大的消费领域和消费群体。作一个不太乐观的预计,8~10年以后,这种高档酱油将超过酱油总量的20~30%。另外,一些地方特色的传统“酱油”如上海的“梅林辣酱油”、重庆的“榨菜酱油”(非发酵调味品)也都有一定的市场和消费群体,但只在区域销售,有较强的消费惯性,这就是我国的调味品行业不同于其他食品行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对于食醋生产工艺来讲,目前日本、德国的食醋生产技术都高于我国,这也是我们一些大的食醋厂家向人家学习、引进设备的原因之一。但这两个国家生产的食醋产品短期内都难以满足我国消费者的要求。预计8~10年内,除饮料醋、保健醋市场有变化外,我国食醋消费的主体仍然是以山西为代表的陈醋、以镇江为代表的香醋和北方的米醋为主。食醋消费的地方特色非常明显。这是需要我们的企业家包括生产设备的企业家应予以充分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