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秉持新课程理念实施高中化学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秉持新课程理念实施高中化学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按照教学的需要,追求新的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高中化学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新课程教学的时代。这引起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深刻革命,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引起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结合新课程大纲的实施,加快新课程理念与化学学科的整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领会新课程教学理念

教学的任务发生了变化,我们要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如何实施教学、教案的设计、教学模式的采用、实践活动的指导、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等,都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全新课题,有待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所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化学教师除了要更新教学理念,还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呼唤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新课程呼唤新的教学理念,让我们抓住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机遇,站在时代的高度,增强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新课程理念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整合,为化学新课程教学做出贡献。

二、注重对学生化学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教学的重点,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在学校教育中一味偏重智育,往往偏重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导致“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要树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质量观。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要以现代教学观为指导,尽快实现思想上的几个转变,从偏重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的转变,从偏重教法研究向学法研究转变,从重视单一认知向重视全面发展转变,从重视学习结果向重视学习过程转变,从重视成果继承向重视发现、创新转变。由于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教学定势思维,要树立现代的教育教学观需要时间和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地改变,最终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目的。在化学新教材中有很多讨论题,有研究性学习课题,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不组织充分的讨论,不进行研究性学习,而是按照旧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去教学,那么新课程就起不了素质教育的作用。所以每位教师必须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三、提高学生化学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重视实验的学科,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做到新课程理念与化学实验的整合。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证明,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自己动脑设计的实验、动手制作的仪器,其体验要比教材设计的理想实验、教师提供的成套仪器来得更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是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的探究活动,就不要用教材中的实验或教师的经验来代替。比如一些实验的设计、药品的选择、仪器的安装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制仪器代用品。如用废弃的饮料瓶或小药瓶作为反应容器、自选低成本药品。如用贝壳或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实验的神秘感,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以降低课程资源成本,培养学生的节约与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教学的区别之一,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终身适用的学习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注重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让学生敢于质疑结论,敢于思考。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提问。

五、树立更高的教学目标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培养更高的教学目标,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创新兼备各种能力的人才,教师心中没有这种人才观,就很难实施新课程计划。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定势化,各种能力较弱,教师很难组织活动课的教学。我在教学中组织了关于“环保问题”的活动课,在活动中学生找资料不积极,发言不积极。我在教学中体会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应该是从小学到初中,在整个学校教学中逐步进行,才能适应高中新课程中体现的学习方式。

此外,除了上述我们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之外,重中之重的是,化学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化学的课堂效率,在关键处设疑不仅能起到对教学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重点、难点是关键处,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过渡是关键处,一节课上学生最疲劳时也是关键处,由于学习内容的抽象性而使学生感到乏味时更是关键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巧妙设疑、及时设疑,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质疑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沈丘县第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