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马克思与柯亨平等观的比较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马克思与柯亨平等观的比较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成熟时期的马克思主要是从经济领域的平等问题出发来考察政治平等问题的。马克思将平等放置在社会历史情境中进行考察,认为平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现实描述和理想追求。柯亨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境出发,在语境展开、思想前提、分析方法等方面对马克思的平等观进行批评,强调平等的规范性、现实性。柯亨与马克思的平等观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体现在理论前提、话语背景、研究方法等方面。在具体内容上,他们对平等与其他价值和原则的关系、自我所有与私有的理解等方面存在差异。柯亨与马克思的平等观都存在合理性和局限。分析与比较马克思和柯亨的平等观,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平等理论,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

关键词:平等;历史性;规范性;经济平等

中图分类号:Do-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2)03—0045—06

平等是人们在社会中追求的价值目标和政治理想之一,也是当代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的一个核心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平等的表现形式不同,思想家们从不同的视阈、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平等问题。马克思的平等观以其理论内容的深刻性和分析方法的独特性,在平等理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当代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英国哲学家柯亨(G.A.Cohen)对平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认可马克思平等理论部分观点的同时,对其提出了批评。本文将马克思与柯亨的平等观作一比较研究,分析他们各自理论的特点,从中获得启示。

一、马克思的平等观及其特点

近代以来,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打破了自然经济时代自给自足的生产一消费格局,代之以生产、消费、分配和流通等环节构成的社会生产体系;打破了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等级关系,代之以商品交换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引起思想家的关注,平等问题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近代西方思想家对于平等问题的考察主要有两种路向:(1)一些具有抽象经验论立场的思想家,通过研究物质生产领域的平等,阐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自然性”与“合理性”。洛克将劳动与自然物的所有权联系起来,指出:“我的劳动使他们脱离原来所处的共同状态,确立了我对于他们的财产权。”亚当·斯密洞察人们实际能力的差别,认为能力差别只要用于交换就是有益的。(2)另一些具有思辨唯心论立场的思想家则从思想观念出发研究现实问题,用抽象的道德范畴论证现实的平等。康德把理论理性批判推进到实践理性批判,将善良意志作为自由王国的道德理性。黑格尔把行动抽象地理解为不触动现实的观念活动,主张建立伦理国家。

马克思发现上述理论的不当之处,提出他的平等观。与那些仅仅停留于纷繁芜杂的政治经济现象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看到了商品交换活动背后所反映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剖析等价交换所体现的形式平等的片面性乃至虚假性。与那些秉持抽象观点、做复杂的概念思辨的德国哲学家不同,马克思看到了抽象思辨的苍白无力,他从客观的社会现实出发,去理解人、探究人们之间的平等。

马克思重点讨论了资本主义这一现代社会制度中的平等问题,认为它和商品交换、市场关系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资产阶级社会的基本前提是:劳动直接生产交换价值,从而生产货币;而货币也直接购买劳动,从而购买工人,只要后者在交换中让渡自己的劳动。”[2]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逻辑。首先,商品交换保证了形式平等,等价交换是通过货币表现出来的形式平等,资本主义社会的平等也是通过货币来实现的,“货币只是交换价值的实现”[3]。其次,平等是体现在商品交换中的人格平等。“主体只有通过等价物才在交换中相互表现为价值相等的人,而且他们通过彼此借以为对方而存在的那种对象性的交替才证明自己是价值相等的人。”商品交换体现了经济平等,而社会平等、人格平等不过是经济平等的二次反映。“作为纯粹观念,平等和自由仅仅是交换价值的交换的一种理想化的表现;作为在法律的、政治的、社会的关系上发展了的东西,平等和自由不过是另一次方上的这种基础而已。”由遗产继承等所导致的不平等,都被等价交换遮蔽了。这就是资本主义平等的社会结构。

成熟时期的马克思主要是以考察物质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平等问题为基点来看待政治等其他社会领域的平等问题的。马克思从物的关系中看到了人的关系,从实践特别是物质生产劳动出发,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进而阐发其平等观。马克思平等观的主要内容是:平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现实描述和理想追求;平等问题和平等观念的起源、变化、实现都表现为历史的;平等问题和平等观念有其社会根源,平等需在社会中实现;阶级社会中,与平等的其他属性相比,阶级性更为根本,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消灭阶级。

马克思的平等观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研究平等问题。平等问题产生于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平等观念参与了历史的实际进程。一方面,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不同的平等问题;另一方面,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平等观。“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某些共同点,在这些共同点所及的范围内,他们是平等的,这样的观念自然是非常古老的。”[4]这种古老的平等观念基于人之为人的共同之处。“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从平等的起源上说,平等问题不是人类产生之初就存在的,而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才产生的。人类历史早期,生产力发展、物质财富增加,产品有了剩余,私有制随之出现。私有制的出现引起不平等的产生。政治、法律、社会的平等问题产生的根源要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中去寻找,到经济学中去寻找。从平等的表现形式来说,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思想家们关注着互不相同的、在其所处历史时期表现突出的平等问题。从平等的实现来说,乃是在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后达到的现实状况,这也具有历史性。

第二,从社会发展的视野出发考察平等问题。平等作为价值观念,是应当追求的理想状态和设法实现的现实状况。“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人生活在国家中,作为公民,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人生活在社会中,作为社会成员,应当有平等的社会地位。人是社会的人,对平等问题的认知需在社会中进行调查研究。不同的社会领域中的平等问题,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的平等问题应区分开来、具体研究。国家领域所要实现的平等总是或多或少体现统治者的意志,社会领域所要实现的平等总是或多或少体现人民的意愿。若统治者的意志与人民的意愿在较大程度上达成一致,平等则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实现。而政治领域谈论平等总会或多或少带有意识形态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