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运用辩证思维解放思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运用辩证思维解放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我国现实的改革进程中,如何运用辩证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与批评性思维结合的科学思维,推动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实践,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创新思维不是简单口号化的标新立异。在现实中,如果把创新的动力和灵魂,仅仅理解为某些经营运营方式的创新,就会出现一叶障目的问题。只有辩证把握事物的规律性,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比如,一定时期强调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岗位竞争和资源统一调用,发挥了激励人的积极性的作用;但在另一个时期,强调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同甘共苦,建设各个岗位平等互助,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也是管理的求是创新;消费具有增大流通作用,能够推动经济繁荣,但过犹不及,过度消费同样会拖累经济发展、败坏社会风气。再如,被广泛推动的考试选拔,也曾为各阶层择优提升带来希望,但如果考试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桎梏,使学子仅以考试内容为知识,仅以他人评价为动力,就会背离知行合一和理论联系实际根本原则,从而忘记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的学习原动力。凡此种种,都是由于忽略客观规律变化和把“创新”口号化,而不时出现的实际问题。

真正了解创新,最终应该由是否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和是否有利人民利益的实践来检验,这才是实事求是基础上的解放思想和创新思维。也就是说,创新思维有别于简单口号化的标新立异,更不能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而是必须强调依据科学思维的规律,特别是重视反映客观变化在主观上反映的辨证思维,并充分重视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融合,厚积薄发,结合具体问题而创造出的不断适应新情况的思维形态。

2. 批判性思维的实质在于对历史进行合乎规律的比较鉴别。批判性思维就是提倡对历史的过往,进行分时期和多方面的剖析与比较,从而正确地面向未来。与之联系的创新思维方法,则是面对未来的“新”――无论面对何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局面,都必须积极探讨如何有所进步、有所跨越,有所前进、有所创造,从而形成温故知新基础上的迎新而进,或求是创新。辩证的批判性思维,既不要割裂历史同时又要面向未来,从而达到探索科学思维方法的正确道路。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性思维,逐步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包括过去认为是创新观念,而实际未能给人民带来切实利益的旧观念,冲破制约科学思维和实践发展的规定和框框,让各种利民利国的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出来。对改革实践的求是创新,最重要的是随时关注经济社会变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尽量多地去研究事物的各个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求辩证、全面、持续地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批判性思维倡导的继承,从认识论角度看,就是人类遵循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对事物的认识逐步完善的过程。求是创新是对重复、简单的实践方式的否定,更是对于人类实践范畴向着合乎规律方向的超越。批判性思维运用已知而且真实的信息,不断突破不合时宜的常规,发现或发展某种新颖、独特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形成新的社会实践活动。批判性思维的实质是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在社会各种实践中探讨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人类社会的一切奋斗,都是要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得到自由。实践的每一个阶段性发展,只要是合乎人类发展规律,都会逐步实现人类自我完善并不断拓展人类实践的过程。个人的独立实践,依赖自主的不断学习;自主创新对于一些前沿科学的发现及创新,依然起到引领作用;温故知新和求是创新相结合,则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人类社会是在继承中创新,合作中发展,形成个人与社会利益的统一的。

3. 科学思维在继往开来和探索未来中逐步完善。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的,因此科学思维也必然在继往开来和探索未来中,才能逐步完善。空话连篇、故弄玄虚、蛊惑视听、以繁为荣,并不能带来民族的繁荣与昌盛。当用新规则、新计划、新规定取代旧规则、旧计划、旧规定的时候,要考察其是否真正合乎人类长期实践得出的规律,此时坚持求是创新谋发展,服务人民利益,就是十分重要和需要认真把握的问题。例如,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国民教育,应该是求真知的智慧教育和有利于公民的品德建设的教育工程。这样的教育,既要提高创新能力培养水平,还要建构一代新人的人文精神。因此,应该尽量减少仅仅利于管理而不利于民族发展的人为条框,取缔不利于发挥创造性的规章规则。当每个政府服务机构都担当起发挥人民创造性使命的时候,人民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民族的复兴和正气的弘扬,便有了希望。在科学思想指导下,批判思维促创新,创新实践促发展,也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方面。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科学思维推动创造未来,实事求是保障成就伟业。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相结合的科学思维,不能脱离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的积极实践。人类探讨真理、价值和自由的有序发展过程,也是通过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不断追求的过程。明确区分人的价值观与物化价值观的不同,有利于建立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体系,使每一种劳动形态中的人民,在创造性能力的发挥中得到自由和幸福。在实践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把事实资料放在概念、判断、推理与辩证的逻辑和思维中把握,形成科学理念指导群众实践,又要通过群众实践发现的规律,去辨别各种规则、规定和习惯。通过人的内在自觉与外在自然相结合,实现对真理追求与现实价值的统一,是人们超越自我达成自觉、顺应自然获得自由的基本路径。人类社会正是通过批判、比较和鉴别、创新,发现规律铸就思想财富。这些顺应规律的思想财富,将如阳光普照和清新环境,得之社会其乐融融,失之环境后患无穷。

(作者:李睿晶,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研究生;魏昊,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研究生;李冰,中央民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