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过程性评价还能走多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过程性评价还能走多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过程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作为评价的手段,还是存在它的不足之处,本文主要从现实性的角度分析过程性评价存在的三个矛盾,从中看出过程性评价与现实的差异。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基础教育;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16-02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又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基础教育的领域里,中小学教育教学理念、方式发生了改变,这也意味着教育评价的方式要发生相应的转变。考试这一“指挥棒”不再是衡量学生学业的唯一指标,多种评价方式相互结合的运用,这让我们看到了教育评价中“以学生为本,以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的宗旨,更让人欣喜的是这也让我们看到教育的长足发展。其中,对过程性评价的运用,更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过程性评价是随着改革的深入走得更远?还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以下对过程性评价作以下分析和探讨。

一、过程性评价的定位

过程性评价的内涵是评价功能和价值的集中体现,对评价方案的设计、实施和结果解释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因此,对过程性评价的准确定位是有效实施评价的前提与保证。

而对于过程性评价的认识,很多人存在模糊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实施过程性评价,就是要用电脑及其他技术手段全程跟踪每个学生每一节课的课堂表现,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作出客观评价。这种观点主要来源于理论层面上认为:过程性评价是基于过程性的观察为主的评价。这样的做法不仅违背了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理念,而且严重地伤害和侵犯了学生的权益,把学生看成是机械的、死板的东西。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进行评价,较为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考察。但是,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首先是与智力因素是分不开的,关注学生情感的同时,智力的发展以及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并不是简单给学生贴上ABCD的标签就行了。实际上,过程性评价并不是体现在对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上,也不是看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所表现的行为或态度的优劣。

二、过程性评价评价的内容

过程性评价是新课程实施的产物,这样评价方式日趋丰富:从注重评价的管理和选拔功能的教育测量、标准化考试发展到注重评价的诊断和反馈功能的形成性评价,再到注重了解学习质量的过程性评价;相应的,评价的内容也从考察教育或者说学习的量的方面,拓展到学习的“质”和“量”相结合,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不仅应关注最后的学习效果,还应关注学习的情态动机和策略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反映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过程性评价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要学生改变过去被动的学习方式,进而转变成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们应该从以下的学习方式来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在从事某一特定作业或在某一学习阶段时,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是特定的,并采用一种稳定的学习方式,表现出相应的学习结果,具备相应的认知和思维能力。但在更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2.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而非智力因素是学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不断在自身的反思与总结中将这些情感内化到头脑中,进而深化为自我的认识与理解。

3.反映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成果。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终结性测验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对反映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成果,则无法很好的反映与测量。我们从课程的原意“跑道”中知道,课程是要经过感悟体验进而领悟“跑”的过程,因此,学生的智能发展成为过程性评价应该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来说,包括:①学习策略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观察和提醒,可以促进他们不断自我反思,从反思中总结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水平。②与学科专业密切相关但又难以通过终结性评进行测量的因素,如口语表达能力、探究能力、解决现实科学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等等。

三、过程性评价方式与现实的矛盾的表现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过程性评价注重的是考察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不能运用考试这一手段进行测量的其他因素,凸显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挖掘与培养,可以充分考察学生的潜力,考试这一评价手段不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指标。但过程性评价与现实也是存在有矛盾的,对过程性评价我们应该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辩证的思考各方面的内容,理性的看待过程性评价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以下揭示过程性评价存在的几个方面矛盾:矛盾一:通过现实的考察:高考作为学生升入高等学校进行就读的唯一评价手段,似乎与过程性评价的“精神”发生冲突。众所周之,高考这一评价手段是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不会过多的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收获的知识,所体验的、所感悟的情感,学生的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就是为了高考考出好成绩后出人头地。可是作为评价手段的过程性评价,更多的是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及他们在学习中所领悟知识及体验的情感,这种评价注重的是过程,与高考这一结果性评价形成鲜明的对比。但这时候会有人辩驳:“高考与课程评价内容相同,侧重不同”。这里已经很鲜明的点出了“侧重点不同”的区别了,从微观方面来说,既然两者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那么所表现的形式应该也是不一样的。高考侧重的是结果性评价,课程评价是结果和过程性评价的结合,从这一角度上讲,过程性评价与以结果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高考这个现实是存在矛盾的。矛盾二:过程性评价与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确实有相得益彰的作用,但是通过矛盾一的分析,过程性评价也有它的局限性:即何时何地有效地运用过程性评价这种方式。除了与高考这种主要采取结果性评价的形式相矛盾外,过程性评价有时还会把学生的学习引向另一个误区,让学生认为只要在学习中获得体验就足够了,并不会考虑自己是不是真正地学习到知识与本领,即学生的最终发展与过程性评价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师以及一些教育工作者对过程性评价认识的误区。具体讲,过程性评价侧重的是学生过程的成长的评价,但有时这种评价又会淡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很多教师对过程性评价的理解发生了偏差,这直接关系着他们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策略。因而他们也往往认为只要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就够了,对学生智力的培养则看得无足轻重。在这个层面上,笔者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因素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智力的培养,那更是不能处于可以忽略不计的“尴尬境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应该得到共同的重视,学生的成长才会得到和谐的发展,这也才真正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根本宗旨。要是学生对过程性评价的认识不局限在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一层面上的话,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及素质。矛盾三:从过程性评价的表现形式知道:过程性评价的表现方式呈现不同形式,其中成长记录袋是过程性评价的典型形式,对于成长记录袋的这种形式,有人提出了异议:成长记录袋所记录的内容都属实吗?内容的真实性成分是多少?这些问题很值得商榷。若是这些类似这样的评价方式仅用作升学手段的话,那么也许会出现很多虚假及的事件。这从另一个层面上也“促使”教育的不公平,更是与现代的教育精神相违背的,更何谈“促进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根本宗旨呢?因此,在保证评价的公正性方面,相关教育部门应做某些政策性的引导,尽量做到保证每一个学生得到的不仅是公平教育的权利,更应该让他们“享受”公平地“被评价”,那么教育的“和谐”才有可能实现。在此,笔者认为,第三个矛盾体现在:过程性评价的形式会“迎合”现实的“需要”,与学生的真实性水平形成一定的反差。

以上是从教育的过程性评价的定位进行分析,讨论了过程性评价的范围,认为教育评价是适应新课程改革而采用的评价手段。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事物都是有它两面性的,从事物的另一面,分析了过程性评价在现实中存在的三个矛盾的具体表现,因此,对于过程性评价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能不能与现实有效地结合起来,这直接关系到过程性评价会不会“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鈡媚.过程性评价概念、实施及范围[J]当代教育科学,2005,(14).

[2]周立群,肖建春.高中课程评价和高考关系之研究[M]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6).

[3]黄黎明,高凌飚.学习方式对我国教学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02,(2).

[4]张玉田.学校教育评价[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295-29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科学研究工程”2012年度“开放基金·教授培育工程”专项项目“桂东民族地区原生态德育资源的挖掘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静(1984-),女,广西贵港市人,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现就职于贺州学院教务处,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