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苏北养狐狸大王梁小军 成功致富的创业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苏北养狐狸大王梁小军 成功致富的创业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狐狸的名声不好,然而人工养殖狐狸却是名副其实的致富路。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陈桥镇新桥村青年农民梁晓军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在当地率先养殖狐狸,不仅致了富,还把狐狸的养殖推广到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成为苏北地区闻名遐迩的“养狐大王”。

小军,这位已过而立之年的普通农民,个头不高,说起话来快声快语。可他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却流露出机灵与精明。正是靠他的机灵与聪明,在当地开创了人工养殖狐狸的先河,而且还把他的养殖业发展到苏南,发展到祖国边陲的云南。他不仅荣获淮安市首届“十大青年致富能手”、淮安市“创业明星”、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江苏省“科教兴农带头人”、江苏省“十大养殖致富能手”称号,还被评为全国“致富明星”。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还特邀他为嘉宾。

梁晓军是个善于动脑筋的人。中学毕业后,他养过鸡,由于技术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曾经损失惨重、家徒四壁,几乎到了穷途末路地步。面对失败,他苦苦思索徘徊……后来又养过鱼苗、珍珠,但仍不尽人意。始终走不出贫困的境地。一九九六年初,梁晓军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饲养狐狸经济收入高,市场前景好。于是,他专程到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虚心向专家教授们求教。有关专家教授告诉他:狐狸皮是裘皮中的珍品,色泽艳丽、板质柔韧,既美丽又保温,狐狸皮是制裘工业的高档“原料”,号称“软黄金”,被誉为世界三大裘皮支柱之一,是出口创汇佳品。人工养殖在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故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且狐狸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低脂肪高蛋白,是宴席上高档珍品。专家们鼓励梁晓军走养狐狸的路子。

专家们的鼓励坚定了梁晓军养狐狸致富的信心。可是,乡邻们却议论开了,有的讥讽梁晓军是想吃天鹅肉,有的说养殖狐狸风险大,弄不好就把钱往水里扔,劝梁晓军不要去冒这个险。家中的老人认为,狐狸自古就不是好东西,妖里妖气的,不太吉利,梁晓军的妻子开始也不同意他养狐狸,她认为当初养鸡损失够惨重的,现在好不容易创下这点家业,如果养狐狸砸进去了又该怎么办?后在梁晓军的劝导下就默认了,但她听了乡邻们的闲言碎语之后,又动摇了,死活不让梁晓军养这玩艺儿。还把自己的父母请来当说客。然而,梁晓军就有这么一股牛脾气,看准了的事非要去做。梁晓军耐着性子,把他养狐狸的有利条件和经济效益分析的有条有理,不得不让岳父、岳母和妻子心悦诚服。

梁晓军知道饲养狐狸经济效益确实好,可是缺乏养殖技术,好在他是个勤奋好学的人,坚信只要肯钻研就没有学不到的本领。他就像在沙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下了作战的决心。炎热夏季,他冒着酷暑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到南京农业大学,虚心向专家求教。当他初步掌握养狐狸的技术后,又先后三次上河北、二次到吉林,一边向养殖能手学习实践经验,一边选购种狐狸。

梁晓军始终忘不了在北方一家养殖场学技术的遭遇。那是一九九六年七月,梁晓军口袋里揣着钞票,到北方一家狐狸养殖场去学习技术。说是学技术,实际上是替人家义务帮工。梁晓军不顾天气炎热,不顾难闻的气味,几乎包下了全场狐狸粪便的打扫工作,还与场里职工争着干其它活。那种吃苦的劲头和虚心求教的态度感动了人家,人家把养殖技术一一地传授给他。他还买来了养狐的技术书,白天边干边学,晚上记笔记。从狐狸的饲料配方,到怎样烧制食物及科学防疫疾病等,他写下了近万字的学习笔记。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下来,梁晓军终于掌握了饲养技术。于是,他从养殖场购回了八只狐狸,走上了特种养殖的路子,成为当地养狐狸的第一人。

养狐不仅是个苦活儿,还是个细活儿。狐狸是多胎繁殖,最多1胎可生小狐十七八只,这样狐“妈妈”的奶水就不够了,需要替小狐请“奶妈”。但狐狸的排他性非常强,对非嫡亲的子孙,它会毫不怜悯地把它们吃掉。怎么办呢?粱晓军想了个妙法:他根据狐狸喜欢利用嗅觉判断事物的特点,把需要寄养的幼狐放到“奶妈”排出的粪便上,让它打个滚这招还真灵。“奶妈”狐狸嗅到幼狐身上有自己的气味,就确认是自己的后代,便心甘情愿地哺育起来。

要想致富,就得吃苦。这是梁晓军的深切体会,也是一个个走上富裕之路的农民的深切体会。为了养好狐狸,梁晓军可以说吃尽了苦头。每当母狐配种期间,梁晓军总是特别忙,既要加喂催情饲料,又要及时进行检查。有时为了确定某一母狐是否真正,他常要蹲在狐舍窗外隐蔽处连续几小时不停地观察它的特征表现。母狐产仔后,为防止母狐叼仔狐,他总是及时进行分离和使用药物。为解决动物饲料不足的问题,他常到河塘里捕捉鱼虾。汗水浇出丰收果。在梁晓军的精心饲养下,梁晓军的家庭特种养殖场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光去年狐狸群发展到280余只,出售种狐和狐皮收入达20万元。

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和深度加工,梁晓军将触角伸到外地。98年以来,梁晓军提供良种狐狸,派驻技术人员,在江阴、无锡等地联办了狐狸养殖场,并形成销制皮张、服装加工一条龙服务。尤其是99年,他用飞机空运40只种狐狸,在云南省元谋县又开创了当地养狐的先河。

梁晓军发展特种养殖走上了富裕路,他的大名上了报纸,上了广播,上了电视,他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安徽、云南、山东和本省的一些农民经常写信给他,向他求教养狐的技术。对此他有求必应,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他人。近年来,他用书信方式先后向省内外四千多位农民传授了养狐的经验和技术。对登门请教的外地农民;梁晓军不但不厌其烦地传授技术还对所有残疾人提供食宿,无偿的报销所有旅差费,还免费报销种狐运输费。梁晓军的乡邻们得益则是更大,他们从梁晓军这里买到优质的种孤,还能得到梁晓军的上门指导,许多农民因此而脱贫致富。一些原来说梁晓军“想吃天鹅肉”的人现在改变了看法,称梁晓军闯出一条致富门路,是个能干实事的好小伙子。市、县领导多次来到梁晓军家鼓励、支持他,并希望梁晓军带出更多的养狐富裕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