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希区柯克》:悬疑大师的另类人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希区柯克》:悬疑大师的另类人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2012年的传记电影《希区柯克》讲述了20世纪最伟大的导演之一——希区柯克,在功成名就之后,为了突破事业瓶颈和探索新的创作方式,铤而走险决定拍摄《惊魂记》的故事。影片不仅从电影发展史角度肯定了希区柯克在电影审查制度、内容保密协定、放映前宣传造势、普及心理分析理论等方面的前瞻性贡献,而且揭示了落后于时代的海斯法典与演员专属雇佣合同的种种弊端,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观赏性。

[关键词]悬念; 心理分析; 麦格芬; 海斯法典; 专属雇佣合同

2012年11月英国导演萨沙·杰瓦希执导的传记电影《希区柯克》,作为美国电影学会奖开幕影片与观众见面。本片由安东尼·霍普金斯,海伦·米伦主演,取材于史蒂芬·雷贝洛1990年出版的纪实文学《希区柯克与〈惊魂记〉诞生记》,电影剧本的初稿由《黑天鹅》联合编剧约翰·J·迈克劳林撰写,之后由雷贝洛进行修改,力图管窥悬念大师的内心世界及情感生活。该片通过中规中矩的半纪实手法,以《惊魂记》的拍摄以及大师与妻子的关系为两条线索,运用麦格芬手法,通过与《惊魂记》原型艾德·盖因的对话,展现希区柯克在事业与家庭危机下的心路历程。《惊魂记》的创作灵感到底有多少来源于希区柯克个人心理变化和情感生活,这暂且无从考证。但大师对自己事业瓶颈的焦虑、成就得不到主流认可的愤怒、家庭及情感危机的纠结却在影片中得以生动细致展现。而影片中对于《惊魂记》在美国好莱坞电影历史发展中所做的众多第一也逐一客观呈现,例如:电影审查制度、内容保密协定、放映前宣传造势等。该片不管对于研究希区柯克影片的学者还是普通观众都堪称是一部了解这位悬念大师的上佳之作。

一、双线结构

英国记者兼剧作家史蒂芬·雷贝洛在1990年撰写了纪实文学《希区柯克与诞生记》。作品不仅对电影《惊魂记》拍摄的整个过程进行了翔实的记录,而且探讨了影片对于美国电影发展甚至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被公认为美国电影专业学生或相关学者学习和研究希区柯克的必读书籍。电影《希区柯克》的剧本初稿基本上还是沿袭雷贝洛《诞生记》的脉络,呈现电影《惊魂记》的缘起、筹备、拍摄、剪辑及上映的过程。之后雷贝洛参与了剧本的修改工作,希望剧本能够超越单纯纪录的模式,深入剖析这位20世纪最具影响力电影人的内心世界。因此雷贝洛加上了希区柯克与妻子艾玛的感情纠葛为剧本的第二条线索。《惊魂记》的拍摄与大师情感生活这两条线索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故事从希区柯克携妻子参加电影《西北偏北》的首映礼展开。首映礼结束,一如往常,夫妇二人在众人簇拥下步出剧院。在炫目的镁光灯下,艾玛识趣地退到人群,希区柯克自顾迎上前来采访的记者。其间一个记者问道:“希区柯克先生,您是否考虑过趁没走下坡路时赶紧急流勇退呢?”听到如此尖酸的问题,希区柯克哑口无言,只能以招牌式的木然表情面对急速闪烁的镁光灯。当希区柯克抛开妻子独自面对赞誉时,艾玛眼神中不禁流露出失落的神情;当希区柯克冷不防遭遇记者的冷箭时,艾玛眼神中流露出既严峻又心疼的神情。这都告诉观众艾玛与希区柯克的关系绝不仅仅是生活的伴侣而已,同时也暗示了两人相处中的不对等模式。寻找下一部代表希区柯克风格的电影与磨合夫妻二人亲密合作、携手并进的情感模式是故事向前推进的两股驱动力。

二、麦格芬手法

希区柯克的心路历程是联系事业和情感这两条线索的纽带。雷贝洛试图在电影中展现希区柯克在每个阶段微妙的心理变化,竭力呈现给观众《诞生记》纪实风格下缺失的内容。因此他在剧本修改稿中设计艾德·盖恩这个角色。这一角色的加入恰恰运用了希区柯克标志性的创作手法——麦格芬(McGuffin)。麦格芬是一种旨在推动剧情、引起冲突的电影创作手法,它到底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它吸引着电影主人公不惜一切代价追逐它,梦想得到它。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使主人公的一切行为变得合理化。虽然在电影结尾通常会揭示它既和剧情没什么联系也没有什么意义,但观众并不在意它到底指什么,而关心剧中主人公在麦格芬营造的氛围下的行为变化。根据1966年出版的弗朗索瓦·特吕弗对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经典访谈录,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以一个关于苏格兰高原上的狮子的故事对麦格芬进行了最生动幽默的解释。苏格兰高原上根本没有狮子,所以麦格芬就是指不存在且无意义。在《知情太多的人》中麦格芬指被截获的情报,这是希区柯克创作的第一个麦格芬。之后希区柯克在影片中多次使用麦格芬,逐渐成为希氏风格的重要标志。例如:在《三十六级台阶》的秘密间谍组织、《美人计》中酒杯里的毒药、《蝴蝶梦》中去世的前妻丽贝卡、《惊魂记》里杀人的老妇贝茨太太。在影片《希区柯克》中,起先希区柯克以旁观者的视角目睹了艾德·盖恩杀死数人,将母亲的尸体挖出并假装其仍然在世的变态行为。当对资金和选角的压力逐渐增大时,艾德好像心理医生般地分析希区柯克的心理,并道出他内心的焦虑与不满。当希区柯克卧病在床,艾德更像一个阴谋家一样指出艾玛红杏出墙的迹象。梦境中,艾德教唆希区柯克拿起刀子发泄内心的愤怒。导致了在拍摄著名的浴室谋杀这场戏时,希区柯克抢过刀子向替身演员示范。其过于真实的愤怒情绪使珍妮特·李完美地演绎出女主人公既惊讶又恐惧的状态。艾德仿佛是希区柯克内心邪恶的自我,甚至认为希区柯克就是想告诉观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艾德。对于艾德的透彻解读,或者换句话说对于自己内心的解读,使希区柯克顺利完成了这部集悬念与心理分析于一身的伟大作品。

三、历史演绎

影片《希区柯克》虽然不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纪实片,但还是较客观地呈现了希区柯克拍摄《惊魂记》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如:从小说《惊魂记》得到创作灵感、不惜一切代价独立制作影片、从物色剧作家撰写与修改剧本、甄选主要演员与宣誓对电影内容保密到与电影审查官员的博弈以及声势浩大的宣传造势。另外,对于希区柯克对金发女郎的迷恋、对当时导演与演员之间签署雇佣合同的弊端以及希区柯克的个人情感生活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演绎,使整部影片摆脱纪录片的刻板,使之更具娱乐性。

(一)挑战《海斯法典》

1909年美国天主教牧师威尔伯·克莱弗斯公开宣称:电影教唆人们邪恶和犯罪,只要花5分钱就可以踏上地狱之旅。1922年威尔海斯出任美国电影制片发行人协会的主席。为了挽回被电影“败坏”的公众道德,重塑好莱坞电影的公共形象,1930年他与天主教教师丹尼尔·劳德起草制定了“电影制作守则”,又称为“海斯法典”。1934年,海斯法典开始广泛用于规范好莱坞电影创作,任何未经批准的电影都不得在任何影院上映。如《影视风潮卷:七十年大闪回》所述:它控制好莱坞的电影制作长达40年之久。40年之中,虽然可能出现过一些好的影片,但毕竟极大地约束了电影创作,窒息了创新精神和想象能力,致使好莱坞的影片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表现方式都长时期地萎缩在模式的框架之中。好莱坞电影人一向认为性和暴力是电影票房的保证,所以《海斯法典》一经公布,就遭到电影人的强烈抵触。1960年希区柯克拍摄《惊魂记》时,《海斯法典》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边缘。《惊魂记》中表现的婚外情和血腥暴力已经达到史无前例的程度,是对《海斯法典》的一记重击。但是希区柯克并没有直接与审查官员对立,而是凭借自己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成功地保留了影片中旅馆幽会、冲马桶及浴室谋杀的部分。电影《希区柯克》通过希区柯克与审查员吉奥弗雷·夏洛克张弛有度的斡旋,生动幽默地再现了希区柯克游弋在刻板制度的夹缝中,坚持对艺术创作的执著追求。

(二)情迷金发女郎

希区柯克对金发女郎的迷恋不难从频繁启用金发美女略见一斑。在2012年也上映了另外一部关于希区柯克的电影《那个女孩》,影片根据对希区柯克最后的一个金发女郎蒂比·海德莉的采访改编而成。片中希区柯克与海德莉签署了为期数年专属雇佣合同,合作期间对海德莉精神和肉体倍加折磨,甚至变本加厉地向海德莉提出性要求。《那个女孩》将希区柯克对金发女郎的迷恋批判为一种病态的占有欲,意在抨击当时好莱坞导演与演员之间极端不平等的关系。但是就海德莉陈述的真实性,另外几个希区柯克女郎却表达和海德莉不同的观点。麦吉利根在《希区柯克传》记录道:像对待以往的希区柯克女郎一样,他开始对海德莉进行事无巨细的改造,从发型、衣着到每一场戏的表演方式。但是麦吉利根同时又认为希区柯克是一个好丈夫、一个把自己的人生献给了工作的人。电影《希区柯克》则通过抚摸格蕾斯·凯利的照片、偷窥维拉·迈尔斯、餐桌上打量珍妮特·李等更含蓄的方式表现希区柯克对金发女郎的迷恋。至于妻子艾玛不满于希区柯克对自己的种种忽视,险些与剧作家威特菲尔德·库克发生婚外情的剧情有多少是符合事实的就不得而知了。但是的确如影片中描述的那样,艾玛在《惊魂记》的拍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不仅是大师生活中坚强后盾,而且参与了剧本修改、指导拍摄、后期剪辑和宣传计划。有趣的是,影片还展现了艾玛发现珍妮特被杀后躺在浴室地板上有轻微的眨眼这一细节。希区柯克的女儿帕翠沙在采访中也透露母亲艾玛有看到珍妮特吸了一口气,当然之后这一穿帮镜头被剪掉了。

四、结语

2012年上映了两部关于希区柯克生平的电影:《那个女孩》与《希区柯克》。相比前者的剑拔弩张,《希区柯克》较客观地肯定了悬疑大师在电影创作和电影运作宣传方面的卓越成就,较含蓄地指出电影审查制度和演员专属雇佣合同的弊端,颇具娱乐性地展示了大师的自我但勇于突破、迂回但执著追求、苛刻但不乏幽默的个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一窥大师同样疑云重重的私生活的愿望。

[参考文献]

[1] 向兵.影视风潮卷:七十年大闪回[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3:213-215.

[2] 帕特里克·麦吉利根《希区柯克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107.

[3] Gregory D Black.Hollywood Censored:Morality Codes,Catholics and movi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10.

[4] Jill Nelmes.An Introduction to Film Studies[M].London:Routledge,2003:42-43.

[5] Thomas Leitch,Leland Poague.A Companion to Alfred Hitchcock[M].West Sussex: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11:513-515.

[作者简介] 张欲晓(1975—),女,河南焦作人,硕士,中央民族大学外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二语习得、文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