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外企白领职场通关秘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外企白领职场通关秘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白领”一词最早在中国流行时主要指在外企工作的职员,是高薪、小资、品味等的代名词。虽风光无限,可竞争激烈、压力巨大。因为要在外企职场中得心应手,除了娴熟流利的外语外,在与外国同事的相处中,还得打通层层关卡,方可游刃有余、自由纵横。否则一旦卡壳,造成“误解”,轻则影响工作、交往,重则损害同事关系、阻碍个人前途。

秘诀一:换位思考,打通理解关

丁力刚进外企不久。一天下班前,他的外国老板汤普森对他说:“麻烦你“帮忙”把一个客户的邮件给处理一下。”丁力心想:这不是小意思吗?日常商务信函,回复一下就行,简直小菜一碟。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没问题!”谁知打开邮箱一看,顿时傻了眼:客户发了近50页的合同附件,同时要求对每一条进行确认。这可不是简单的回复或存档,而需要仔细审核,不容许出任何差错。鉴于合同的重要性和需当日完成的时效性,丁力不得不取消和女友的约会,一直加班到凌晨。头昏眼花、身心疲惫时不禁埋怨起“帮忙”一词来。

名为Pals的美国公司刚刚收购了一家中国企业,改制为外企,中方的许多精英员工被留用。刚上任的美国主管打算对以前的生产流水线进行现代化改造,要求中方生产总指挥章明全权处理,写出计划。章明心想,老外上司新官上任,定会大刀阔斧,于是卯足了劲,在预案中突破以前的路子,大胆设想,力图大力增加投资,运用先进设备,并预测实际产量会大幅增长,生产技术在中国会达到领先水平。却不知,看到计划后,美国老板直摇头,十分不满意,认为改革的步子太小,水平太低,要求重写。

分析:“有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认知学理论指出,生活、经历、教育、文化、期望值、个性和社会环境等因素会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特定的认知或指示结构,因而对于同一问题或事件,不同人的理解倾向、评价标准等可能会大相径庭。上例中,丁力和老板在“帮忙”这个词的理解上可谓天壤之别:对身兼数事的老板来说,这几十页的合同只是小事一桩,“帮忙”一词足够;而对要完成大量细致工作的丁力,可是件大事,绝非“帮忙”一词堪负。章明虽自认为迈出的改革步伐很大,但其美国主管长期生活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美国,对于技术先进性的预期不是“在中国达到领先水平”就可以满足的。

支招:在外企工作环境中,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在认识和理解上很容易发生偏差,实属平常。白领无须过度敏感、如履薄冰,而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沟通、注重积累,特别是在遇到重大事件时,更要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某个单词的粘附意义,找准处理某个问题的参照点,切忌轻率地从自己的立足点出发,造成误会。如果认为在相关事情的认识或处理上可能会发生误解,切忌碍于情面、息事宁人,要直接向对方提出,沟通理解到位,毕竟咬文嚼字、凡事较真要比敷衍了事好,而且认真的工作态度更容易得到认可。

秘诀二:突破定势,打通思维关

安然是一位工作认真、做事严谨的总裁秘书,原来驻中方的老总是典型的德国人,态度严谨,不苟言笑,安然因此得以受重用。但不久后一位美国老总上任,安然为了与新老总处好关系,针对美国人幽默的特点,时常悖于自己的性格,强作幽默、开玩笑。不久后却发现老总并不信任他,甚至回避他;后来终于从同事那里得知,这位美国上司可谓美国人中的特例,完全没有一般美国人的特征,特别严肃,安然这种嘻嘻哈哈的行为让他不放心,不敢委以重任。

白领丽人李妮经常会看看文化交际方面的书,书上说:在外事谈判中,西方人说话较直接,而东方人总喜欢绕弯子,时常让西方人摸不着头脑。为逾越这一文化壁垒,李妮举一反三,在与老外同事打交道时,特地摒弃了中国人的婉转,直言不讳,即便有众人在场的情况下,她也会当面指出老外的穿着、工作等方面的瑕疵,希望帮助他们改进,但最后发现老外们都躲着她。孤立无“缘”的李妮逐渐意识到不仅中国人“爱面子”,全世界的人都有这个通病,性格直率的民族也难排除在外。

分析:大多数人认为美国人幽默、德国人严谨、法国人浪漫、日本人谦卑、中国人勤劳……这些概指的民族特征在跨文化交际学上被称为“社会刻板印象”,是跨文化交往中需要克服的思维定势。上例中,安然以为新上任的老总应该是众人印象中的幽默夸张的典型美国人,一改自我认真严肃的工作作风,故意迎合,却得不偿失,反遭冷落。李妮依照书本内容按图索骥,误以为在任何场合下,西方人总是喜欢直接表达,却忽视了全世界人都很注重的“面子”,陷入了职场尴尬。

支招: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化融合、文化渗透持续推进,由于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洗礼,一国国民可能会形成区别于甚至与本国传统民族特征迥异的个人文化特征。一些职业经理人曾在多个国家工作、生活,更是不断进行自我调适,形成了综合几种或多种文化元素的特定风格。驰骋于外企职场,白领待人接物不能总以标准化的模式去衡量外国同事,更不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以偏概全,对待文化现象要突破思维定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个体区别对待,真正融入到组织文化中。同时,表现自己真实的一面很重要,无须特地奉承、丧失自我,试想,即使幽默的美国老总,也不会因为下属的性格异于自己而另眼相看,毕竟工作是严肃的事情,认真庄重的人总是职场需要的。

秘诀三:入乡随俗,打通文化关

澳大利亚Santa公司的中国女白领凯玫刚进公司时十分不习惯,感觉外国男同事们都在揩她的油:并排走到走廊转弯处时他们会用手搭一下她的腰;开会时他们会为她拖出椅子,然后轻轻按一下她的肩,让她坐下;上车时他们会为她打开车门,一只手托在她的后背上让她先坐进去……中国传统家庭出生的凯玫对这些身体接触十分不适应,认为是“揩油”,特别是夏天,会突然把身体往后一缩,以示拒绝。这常常弄得外国同事们莫名奇妙,尴尬不已,不住地摇头。参加人力资源部组织的文化课程学习后,她才慢慢发现,这其实是老外们绅士风度的表现,遵循着“女士优先”的礼仪准则,并非所谓的“揩油”。

张玲刚从国企跳槽到一家印度企业,担任技术总监库玛的秘书。第一天工作就有客户的秘书打来电话,问两周前约好今天下午两点过来拜访的约会是否如期进行。敲开总监办公室,张玲询问约会情况,只见库玛轻摆了几下头,又看到他正在审阅文件,以为工作太忙,约会暂时搁浅,也没多问,回复对方秘书说会议时间下次再约。可下午快到两点时,库玛问客户是否已到,张玲顿时傻了眼,心想那时不是看您摇头的吗。事后请教同事才知道,在印度的一些邦,如西孟加拉邦,人们表示赞同或应允时,不是点头,而是将头向右边侧一侧,外国人起初常常误以为是摇头,造成误会。

分析: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会在人的表情、身体语言、行为举止上留下烙印,上例中凯玫初入外企,将外国男同事的绅士关爱误会为“揩油”。要知道,男同事轻搭肩膀对于有着中国文化背景的人尚可理解,但如果一个人不知晓文化习俗,面对有些国家拥抱、亲吻的礼节则会惊慌失措。张玲新来乍到,没搞清楚印度总监类似摇头的侧头动作表示同意,取消了客户约会,造成了工作失误,事实上,体态语在人际交往中传达的信息有时要比有声语言多。

支招:文化准入堪称外企职场的敲门砖,白领特别是外企新人,一定要夯实文化基础,打通文化关。要在企业培训特别是入职培训中着重了解企业文化特点,平时多向前辈请教,多和外国同事沟通,注意观察他们具体表现在饮食、习惯、体态语等方面的文化元素,坚持“文化无优劣之分”的观念,尊重、理解、认同外国文化,入乡随俗,处理得当有分寸,使其成为工作的剂,不断提升外企职场适应性。当然,如果遇到打着文化幌子的性骚扰,女白领们应坚定立场,严肃对待。

秘诀四:泾渭分明,打通角色关

一天,沈琼在与男朋友吵架后,情绪低落,上班时萎靡不振,但公司的业务却照常快速运转。电话中外国经理要求她把客户Jalmat公司的20万货款汇给对方,无精打采的她放下电话后就把事情处理完了。谁知第二天老外经理大发雷霆,把她狠批了一顿。原来,沈琼给对方汇去了200万,好在对方是老客户,把多余款退了回来。究其原因,英语中表达200000时用“两百个千”,当时沈琼精力不集中,只记得听到了200,按照中国思维,不经意加了个“万”,把“20万”变为“200万”了。沈琼跟经理解释说自己当时情绪不是太好,话音刚落,经理说:“公司的薪水支付的是有效率的工作,并不为情绪买单……”

刚完成一个重要项目,项目经理查尔斯请项目组所有人员到酒吧庆祝,大家兴致很高,聚会到很晚才散场。史明作为重要功臣,多喝了几杯,第二天早上晚到了半小时。查尔斯经理一改前一天晚上的疯狂、豪放,严肃地批评了章明,并按规定扣除了其当月的全勤奖。史明很不舒服,心想自己还沉浸在前一天晚上称兄道弟的热闹场面,没过几个小时就冷脸铁面、判若两人,感觉跟着这样没心没肺的人干真没意思。有一天找到机会私下沟通,查尔斯的一番话终于让他豁然开朗。“工作是一种态度,作为职业经理人,角色分明很关键……”

分析: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心理惯性比较大,注重感情的延续性,但在外企环境中会感觉不适。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惯性比较大,就说明他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上例中,沈琼因为自己的情绪问题而影响工作,如果是在国内企业,领导可能会稍加体谅,毕竟这是中国人眼中的“人之常情”;但老外经理却不这么认为。史明延续了前一天晚上的情感惯性,未能像项目经理查尔斯那样能收能放,而且是即收即放。他俩从自己的文化视角出发,面对发生的事情不仅感觉郁闷委屈,长此以往,还可能对外国同事存有成见。

支招: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情绪会影响工作、生活、学习,但要在外企中立足,就得学多数老外的处理方式,尽可能地将工作与生活完全分开,休闲时可以享受热情似火,但工作时也能承受冷若冰霜。在工作时转变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家庭、情感观念,厘清不同时空的自我角色,排除情感干扰,保证思想精力集中,准确接收信息――这是“专业”的表现,也是“职业经理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外企,犹如小型的联合国,雇员来自世界各地,文化多元,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场所。外企有风险,从业需谨慎。进入外企职场,白领们只有在与外国同事相处时,注意观察、不断总结,才能通关成功,提高人际交往的成功率,锻造成职场中的白领精英、外企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