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讲语文”到“说语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讲语文”到“说语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的兴趣来源于老师的激发,来源于学生亲身体验的成功感。

——题记

那是2002年的第一场雪。南方少见的一场大雪。在一节语文课上,和往常一样,我准备为学生分析作品主题。就在我转身准备板书时,静静的教室里突然响起了一位学生长长的哈欠声。声音特别响亮,我想整层教学楼的老师、同学都听到了。

我的脸红了,停下板书,问:“谁打的哈欠?”

没人吱声。教室里仍然静静的。同时我还发现,后排已有几个学生趴在桌上睡着了。

我强压怒火,继续上课,按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然而我的心却始终不能平静。那位学生长长的哈欠声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

在教研活动上,其他老师也谈到过类似的经历。在课堂上,任你讲得唾沫乱飞,可偏偏就有一些学生不买账,要么偷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学生看似正襟危坐,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学生耷拉着脑袋,精神不振,甚至进入了梦乡……

怎么办?

怒喝、责骂他?效果寥寥。

惩罚他,让他站在教室后面听课?效果还是寥寥!

请家长协助配合管理?也没用!

久而久之,这样做,不但对课堂教学没有一点儿好处,反而容易使师生间产生情绪上的对立,最后使教学效果更差。

一番调查后,学生都说,教师们的教学已形成一种模式,讲授一篇课文常常是“肢解式”,将课文分为六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作业讲解。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讲解成了教师的专职。教师习惯为学生代劳一切,总怕学生的回答与答案不一致。久而久之,学生怕回答问题,不愿回答问题,对学习毫无兴趣,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学生成为死记硬背的工具,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而临考呢,总是搞题海大战,几乎抹杀了学生应有的创新能力。因此,上课没兴趣,只好把教师的讲解当做催眠曲——“今日梦醒何处?书山题海课堂!”

爱因斯坦曾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教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只有从自身出发,调动一切可行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心中的激情,才能改变这种不良现象,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语文课堂成为人人乐意参与的乐园呢?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总结,我大胆地提出了让学生由“讲语文”到“说语文”的设想。即在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持人,教师提供话题(可以是教材中的课文,也可以是课外的人、事、情、境),学生可以就其中任一方面(如自己感兴趣的或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说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不作过多的限制,只要学生所说的不是思想不健康的内容,教师就应给予支持和赞赏。

曾经有一节课,我问学生:大家学了十几年语文,那么语文到底是什么?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语文是高考必考科目”“语文是一门艺术,就是不知如何入门”“语文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总称”“语文是一种文字游戏”“语文也有一些枯燥的练习”“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听了学生的回答,我插了一句:“同学们,你们的回答似乎都很沉重,学语文似乎是无可奈何的,语文真的是这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吗?你们能否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下语文的意境美?”有位学生说:“语文是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说得好!”我立即表扬这位学生,并启发其他学生:“同学们能否按照这种思维谈谈你对语文的理解?”这样一说,学生们思维的闸门打开了,一发不可收,诸如:

语文是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流水人家;

语文是常建的曲径通幽,禅房花木;

语文是陶渊明的东篱采菊,悠然南山;

语文是岑参的一夜春风,万树梨花;

语文是柳永的暮霭沉沉,晓风残月;

……

学生们非常兴奋,七嘴八舌地说了上百条关于语文的形象认识,直至下课铃声响起,还意犹未尽。

从此,在语文课上,我采用朗读、口头问答、即兴发言、讨论、报告、演讲、辩论、口头作文等多种形式进行“说语文”的教学实践,以逐步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课程结构和课程功能的转变,张扬和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

实践证明,“说语文”课程改革,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团结协作的能力。学生的高考成绩也名列全县前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验,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但如果死守所谓的教学经验,停留在一种模式或几种模式上自我陶醉,以为找到了语文教学的灵丹妙药,就容易进入教条主义的死胡同。因此,语文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求学生之所求,乐学生之所乐,这样,语文课堂就不是万马齐喑,而是满园春色,万紫千红。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县二中】